摘要:一条没过中线的进球被吹越位,鲁能球迷把规则截图发到中超公司官博,三天都没人敢回。
一条没过中线的进球被吹越位,鲁能球迷把规则截图发到中超公司官博,三天都没人敢回。
那球发生在2017年中超联赛第27轮,鲁能客场对延边。
第58分钟,蒿俊闵后场长传,塔尔德利启动前还踩在本方半场的草皮上,边裁旗子却直接举起。
慢放画面清楚显示,传球瞬间塔尔德利的躯干离中线差着半步,按照IFBA条文,球员在本方半场不存在越位。
裁判公司赛后出具的书面说明只写两字:误判。
没有后续,没有责任人,连内部停哨消息都没漏出。
同一赛季,国安对阵鲁能,佩莱在中心圆附近胸部停球,边裁再次举旗,VAR裁判马宁提醒主裁维持原判。
转播方给出划线镜头,画反了方向,把中线标成进攻线,迷惑了不少观众。
赛后裁判圈私下流传一句话:宁可吹错,也别让前锋冲起来。
这种自保逻辑让中超成为唯一一个半场越位频发的顶级联赛。
英超也出过类似镜头,2020年利物浦对维拉,萨拉赫接球时脚尖压线,VAR三分钟回看后判进球有效。
英足总当即公布裁判报告,负责划线的裁判组被降级吹英冠,随后引入半自动越位系统,误判率降到0.3%。
差距不在科技,在问责。
鲁能球迷翻遍中国足协年鉴,找不到一例因误判被公开的裁判处分。
裁判培训教材里,越位章节只有两页,举例还是2006年世界杯,更新停留在十年前。
年轻裁判被分到中乙练级,年薪十万不到,一场关键错判就可能被球队围堵,索性先吹停,把风险留给比赛。
久而久之,哨子越来越紧,进球越来越贵。
数据网站Opta统计,中超场均有效进球2.1个,比英超少0.6个,被吹掉的越位进球却是五大联赛总和的1.4倍。
有人觉得丢一分只是数字,对鲁能那年的影响却是亚冠席位。
最终鲁能排名第五,落后权健3分,少了3000万参赛分红,冬窗预算直接砍掉三分之一。
球迷记住的不只是裁判,还有俱乐部赛后一句算了。
这一声算了,让看台上那条印着规则的横幅再也没人举起。
越位规则其实只有一句话:传球瞬间,攻方在对方半场且比倒数第二名防守队员更接近球门线,才算越位。
把这句话印在裁判服背后,比任何VAR都管用。
球迷不怕丢冠,怕的是输得不明不白。
哨子响起,几万人同时打开手机翻条文,那一刻,足球就不再是游戏,而是公共契约。
契约被撕毁,比赛只剩演技。
现在每轮中超结束,裁判评议组都会开闭门会,视频不向外界公布。
球迷只能去国外网站翻片段,自己画线,自己吐槽。
有人把塔尔德利那张踩线截图设成群头像,一用就是六年。
头像还在,规则还没改,误判还在继续。
下一次半场哨响,你依旧不知道旗子会不会突然举起,只能提前把规则截图存在相册,免得申诉时来不及翻。
来源:端庄优雅雪碧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