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诗兰黛的翻身仗:卖品牌、裁高管、学直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5:57 1

摘要:经历了几年的低迷,曾经的美妆巨头雅诗兰黛正试图重新站起来。新掌门人上任、组织架构大刀阔斧地改革、品牌策略逐步年轻化……这一连串动作,释放出一个信号:这家公司要“变天”了。

经历了几年的低迷,曾经的美妆巨头雅诗兰黛正试图重新站起来。新掌门人上任、组织架构大刀阔斧地改革、品牌策略逐步年轻化……这一连串动作,释放出一个信号:这家公司要“变天”了。

但问题是,转型的速度够快吗?消费者还买单吗?要到2026年才被预期恢复增长的雅诗兰黛,时间真的够用吗?

去年10月,Stéphane de La Faverie接任CEO,标志着雅诗兰黛正式进入“去家族化”时代。过去公司管理层中还有兰黛家族的影子,如今他们只通过董事会和控股权参与决策,不再插手日常运营。

新CEO的态度非常明确:公司过去太慢、太保守,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于是他上任后就提出了一个战略计划,叫“重塑美妆新境”(Beauty Reimagined),核心就是三个关键词:瘦身、加速、以消费者为中心。

简单来说,就是把组织结构简化,把创新速度提三倍,同时更关注消费者真正想要什么。

这场改革的动静不小。今年2月,雅诗兰黛取消了“国际业务总裁”这一职位,认为这个岗位过于冗余。同时,全球裁员7000人,其中包括20%的管理层。而中国区的人事变动相对稳定。

时尚媒体《Business of Fashion》的记者Daniela Morosini也表示,雅诗兰黛现在扔掉了过去“混乱”的部门划分,重新建立了护肤和彩妆两个核心品牌部门,还调整了市场划分方式。这些改革,目的就是让营销更精准,效率更高。

目前雅诗兰黛旗下拥有25个品牌,大多数都是走高端路线。这些年来,有些护发和彩妆品牌表现不佳,或许会被出售。而香水业务则被看作未来的增长点。

不过,削减成本只是第一步,公司真正想做的是“品牌年轻化”。他们已经在物色新的收购对象,目标是一些平价、受年轻人喜欢的品牌。虽然收购计划尚未公布,但方向已经非常清晰。

与此同时,雅诗兰黛也在尝试“盘活”现有品牌。比如学习欧莱雅和COTY的做法,争取更多品牌的香水授权,目前他们手里只有Balmain一个授权品牌。

在销售渠道上,雅诗兰黛也开始打破“奢侈品专卖”的旧模式。过去他们只愿意进驻高端百货和高奢商场,但现在已经有八个品牌上线亚马逊的高端美容频道,甚至开设了Tiktok小店,用直播和短视频做推广。

这种“接地气”的转变非常明显,尤其是在北美市场。而在中国市场,虽然渠道扩张还不多,甚至缩减了旅游零售的布局,但在产品宣传上开始向“成分党”靠拢。

比如The Ordinary这个以“成分简单、价格亲民”著称的品牌,去年在丝芙兰首发后又上线天猫,很快卖到月销几万件。雅诗兰黛管理层也承认,它是目前公司少数几个能带动自然销售增长的品牌之一。

海蓝之谜也开始“讲科研故事”。他们和美国著名的索尔克研究所合作,设立了一个关于皮肤老化与线粒体功能的博士后研究项目。这种合作一方面给品牌增加了科技背书,另一方面也在树立“高端护肤=科研实力”的形象。

不过,这类合作往往需要长周期投入,能否真正转化为市场销量,还得打个问号。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美妆市场,这种慢工出细活的策略,风险并不小。

雅诗兰黛的问题,并不是它一个人在经历。像资生堂、兰蔻这些曾经的美妆巨头,也都在面临一个共同难题:年轻人不再买账。

一方面,社交网络让美妆趋势变化更快,品牌必须跟上节奏;另一方面,线上平台的折扣战让定价体系被打乱,原本靠价格撑高端形象的策略逐渐失效。

对这些“老牌”品牌来说,真正的挑战就是如何在不失去品牌底蕴的同时,变得更灵活、更懂年轻人、更能打动消费者。

雅诗兰黛已经开始转型,但这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它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

问题是,市场会给它这个时间吗?

来源:墨兰史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