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种被叫做“永久化学物质”的东西,因为难分解、易积累,一直是环境和健康领域的“心头大患”。
你可能没听过PFAS这个名字,但它很可能已经藏在你身边的水、空气甚至食物里。
这种被叫做“永久化学物质”的东西,因为难分解、易积累,一直是环境和健康领域的“心头大患”。
最近布法罗大学牵头的国际研究团队,挖出了一个更让人揪心的真相,PFAS的酸性比之前科学家想的强太多,有些甚至被低估了近千倍。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背后藏着的是污染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的现实,咱们每个人都得重视起来。
这次研究团队用的方法特别讲究,把核磁共振波谱和计算机建模结合到一起,能在接近真实环境的条件下测PFAS的酸性。
他们测了十种PFAS化合物,还有三种常见的分解产物,最后把结果发在了《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上。
数据一出来,不少人都惊了,像大家常说的全氟辛酸(PFOA),还有它的替代品GenX,实际酸性都比以前实验和理论算出来的高一大截。
为啥酸性强弱这么重要?这直接关系到PFAS在环境里的“命运”。
咱们可以这么理解,酸性强的PFAS更容易释放质子,变成带负电的离子。
这种离子状态有个特点,特别容易溶在水里,还能轻松穿过土壤、地下水这些环境介质。
以前科学家觉得它们的酸性没那么强,自然就低估了它们的传播能力。
现在才发现,这些“永久化学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在土壤里的渗透速度,都比咱们之前想的要厉害得多。
布法罗大学的Hoepker博士说,之前对PFAS酸性的测量偏差太大了。
比如酸解离常数(pKa),这个数值越低,说明化学物质越容易变成离子。
新研究发现,很多PFAS的pKa比老数据低不少,这意味着在自然环境里,它们大部分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
你想想,雨水一冲、地下水一流,这些带电荷的PFAS就能跟着水流跑很远,污染范围自然就扩大了。
最让人意外的是GenX,之前大家觉得它是PFOA的“安全替代品”,杜邦公司开发出来后,不少行业都在用。
可这次研究显示,GenX的酸性居然比以前报告的高了约一千倍。
这就有意思了,如果它的酸性这么强,那它在环境里的持久性和传播能力,可能一点都不比PFOA弱。
之前基于“低酸性”做的风险评估,现在看来可能根本不准,连带着那些依赖GenX的替代方案,也得重新掂量掂量靠不靠谱。
这个发现还彻底改变了咱们对PFAS环境传播机制的认知。
以前觉得它们在土壤里会被吸附住,不容易往下渗,可现在知道了,因为实际离子化程度高,它们能更快穿过土壤,污染更深层的地下水。
而且在水循环里,它们溶解在地表水、地下水里,跟着河流、降雨扩散,长距离传输变得特别容易。
这也就解释了为啥现在全球很多地方,哪怕离PFAS生产厂很远,也能检测到这种物质。
对人体健康来说,这事儿也得提个醒,PFAS离子更容易和生物体内的分子发生作用,生物可利用性更高。
简单说就是,一旦进入人体,它们能更快地参与生理过程,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也会增加。
之前对PFAS毒性的评估,要是没考虑到这种强酸性带来的离子特性,得出的结论可能也不够准确。
更现实的问题是,现在的PFAS管控措施可能要“失灵”了。
现行的环境标准、健康指导值,大多是基于以前的酸性数据制定的。
要是PFAS的实际传播能力远超预期,那现在的污染控制手段,比如水处理工艺,可能根本挡不住它们。
就拿水处理来说,传统的过滤、吸附方法,对付这种高水溶性、高离子化的PFAS,效果可能要打个大折扣。
未来得开发更有针对性的技术,才能把它们从水里彻底去除。
环境监测也得跟着变,以前采样、分析的时候,没考虑到PFAS这么强的离子特性,可能会错过一些污染点位,或者测出来的浓度不准。
现在有了准确的酸性数据,科学家就能优化监测方法,比如根据不同环境的pH值,调整采样策略,这样才能更精准地追踪PFAS的污染范围和浓度。
工业界这边,尤其是生产和使用PFAS的企业,也得重新规划。
之前选的替代品,像GenX,现在看来可能不是“安全选项”。
未来开发新的替代化学品,必须把酸性这个关键指标算进去,做更全面的特性评估,不能再犯“低估酸性”的老毛病。
不然换了一圈替代品,最后还是逃不开污染的问题。
这次研究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的,还有圣文德大学、西班牙环境评估和水研究所一起参与,算是国际合作的成果。
这也说明PFAS问题已经成了全球共识,需要各国科学家一起发力。
接下来,研究团队打算用这套精确的测量方法,研究更多PFAS化合物的酸性,慢慢建立起更完整的数据库。
有了这些数据,才能制定出更有效的污染预防和治理策略。
说到底,这次PFAS酸性被低估的发现,给咱们敲了个警钟,面对“永久化学物质”这种难搞的污染物,咱们对它们的认知还远远不够。
以前觉得已经摸清了它们的脾气,现在才发现只是冰山一角。
未来不管是政策制定、技术研发,还是个人防护,都得基于更准确的科学数据。
毕竟只有真正了解敌人,才能找到打败它的办法,守护好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来源:易霄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