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这么多35岁以上的中年人失业找不到工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1 10:37 1

摘要:2025年,我发现身边被裁员失业在家的人越来越多了!随着疫情的消散很多人会以为大家蜂拥报复性消费,市场经济迎来复苏,就业市场也会蓬勃发展,然而局势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2025年,我发现身边被裁员失业在家的人越来越多了!随着疫情的消散很多人会以为大家蜂拥报复性消费,市场经济迎来复苏,就业市场也会蓬勃发展,然而局势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乐观。

近些年,中国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年职场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各行各业的“裁员风暴”正在席卷而来,特别是房地产、教培、影视娱乐行业前些年经历了行业震荡,互联网在降本增效后,曾经的“金领”岗位如今成了“高危区”。特别是35岁以上的中年人,正被迫站在职业的十字路口,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

房地产:从“黄金时代”到“寒冬裁员”

房地产行业曾是中国经济的“发动机”,但如今却成了“裁员重灾区”。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2023年全国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下降42%,超过60%的房企宣布裁员,平均裁员比例高达30%。碧桂园、万科等龙头房企的员工总数从2021年的峰值减少了近20万人。

为什么会这样?

1. 政策调控与需求疲软: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叠加,购房需求持续萎缩。202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预计跌破10万亿元,仅为2021年的一半。

2. 高薪岗位消失:过去依赖高周转模式的房企,如今转向“精细化运营”,大量中层管理岗位被裁撤。月薪3万的区域营销总监,如今被月薪1.5万的AI数据分析团队取代。

3. 中年员工的“性价比”危机:房企HR的潜规则公式是:(年龄×薪资)÷岗位价值 = 剩余价值率。35岁以上员工的薪资成本高,但产出却难以匹配,成为裁员的首选目标。

问题根源探讨

房地产行业的裁员潮不仅是经济周期的反映,更是行业模式转型的必然结果。中年员工如果无法快速适应从“卖房”到“卖服务”的转型,将被无情淘汰。

教培:从“双减”到“彻底清零”

“双减”政策实施两年后,教培行业已从“资本宠儿”沦为“夕阳产业”。据艾瑞咨询统计,2023年全国教培机构数量减少60%,头部企业裁员比例超过70%。新东方、学而思等巨头的员工总数从2021年的峰值减少了近30万人。

为什么会这样?

1. 政策冲击下的行业崩塌:K12课外培训被全面叫停,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成为仅存的“救命稻草”,但市场规模远不足以支撑原有员工规模。

2. 技术替代加速:AI教育平台如猿辅导、作业帮,通过算法优化和在线课程,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传统线下教师的岗位被智能教学系统取代,月薪2万的资深教师如今只能靠直播卖课勉强维生。

3. 中年教师的转型困境:许多35岁以上的教师缺乏跨行业技能,难以适应直播带货、内容创作等新职业形态。教培行业的“清零”不仅是岗位的消失,更是中年群体职业安全感的彻底瓦解。

问题根源探讨

教培行业的裁员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政策和技术共同作用时,传统职业的消亡速度远超想象。中年员工如果无法快速学习新技能,将被时代无情抛弃。

互联网:从“造富神话”到“35岁魔咒”

互联网行业曾是中年职场人的“避风港”,但如今却成了“裁员重灾区”。2024年,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等头部企业裁员比例均超过20%,35岁以上的员工成为重点优化对象。据猎聘网数据,35岁以上互联网从业者的再就业率不足40%。

为什么会这样?

1. 资本寒冬与降本增效:互联网行业从“流量红利”转向“效率红利”,企业开始精简冗余岗位。过去依赖高薪吸引人才的模式难以为继,月薪4万的资深产品经理如今被月薪2万的应届生取代。

2. 技术迭代的无情淘汰:AI技术的普及让基础岗位迅速被替代。ChatGPT可以生成文案,MidJourney可以设计海报,甚至连数据分析都能由自动化工具完成。中年员工如果无法掌握AI工具,将被无情淘汰。

3. "35岁魔咒”的制度化:互联网行业的潜规则是“年轻化优先”,35岁以上的员工被视为“高薪低效”的代名词。企业HR的公式是:(年龄×薪资)÷岗位价值 = 剩余价值率。35岁以上的员工在这套公式下几乎没有生存空间。

问题根源探讨

互联网行业的裁员潮不仅是经济周期的产物,更是技术迭代和资本逻辑的必然结果。中年员工如果无法跳出“打工者思维”,将永远被困在“被优化”的循环中。

中年职场危机的本质:价值体系的崩塌

无论是房地产、教培还是互联网,中年职场危机的本质是“价值体系的崩塌”。我们曾相信“努力就有回报”,但现实是,努力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当行业下行、技术迭代、政策调控共同作用时,中年员工的“性价比”迅速下降,成为裁员的首选目标。

我们该怎么办?

1. 成为“AI驯兽师”:掌握AI工具,将ChatGPT训练成专属秘书,用技术放大自己的价值。

2. 跨界连接力:将职场经验转化为跨行业资源,比如从教培转型内容创作,从互联网转型AI培训。

3. 情绪价值变现:将多年职场经验封装成服务,比如提供“职场心理按摩”或“职业转型咨询”。

失业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定义自己的契机。中年职场人需要的不仅是生存的饭碗,更是打造铁饭碗的能力。

35岁不是危机,而是转折点。那些能跳出“打工者思维”,主动拥抱变化的人,终将在新的价值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愿你我都能在风暴中找到光。

参考资料:

1、克而瑞研究中心:2023年全国房企裁员数据

2、艾瑞咨询:2023年教培行业报告

3、 猎聘网:2024年互联网行业就业趋势分析

4、 MidJourney、ChatGPT:AI技术应用案例

作者简介

崔俊超,知名自媒体人、创业者。2011年大学一年级开始创业,其事迹荣登大学生创业网等媒体专访;2014年起先后创办河南媒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好友创建大豫商网、郑漂论坛,荣登2014年河南广播电视台《郑漂人物志》节目专题采访,获得广泛关注;2019年创办河南新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将其创办的热门电影君、猫头鹰娱评、旅游产业观察等数百个自媒体账号全平台积累一千万粉丝,荣登腾讯视频综艺节目《我是直播偶像》担任媒体观察评委,其自媒体创业经历先后被每日经济新闻、濮阳广播电视台等各大媒体报道,著有写实小说《雪落凡尘》。

崔俊超,曾从事文旅行业5年,在河南大型山地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担任市场营销、品牌宣传工作,后供职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团队—北京山水盛典担任品牌宣传经理。2023年入职锐旗科技集团担任内容采编主管、百度百家号河南中心副主编至今。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