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6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6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阅读的是《我看见的世界:李飞飞自传》,作者李飞飞 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研究20多年, 是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科学家。 在这本书里,李飞飞回忆了自己从困顿的普通移民成长为顶尖科学家的非凡之路, 也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警醒。让我们共同阅读李飞飞的故事,看一位女性如何 用好奇心和勇气突破人生困境,走向更大的世界。昨天,我们读到的是李飞飞和父母初到美国时的艰难生活。
为了维持生计,摆脱贫困,李飞飞整个高中阶段都有兼职打工。一次校园之旅,让困顿的李飞飞重新找到了追逐的目标,加上良师的热忱指导,她最终考取普林斯顿大学,并且获得全额奖学金。
从普林斯顿大学到伯克利,李飞飞将进行怎样的心智探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常春藤名校,家的感觉
常春藤名校的大学生活,让李飞飞感觉进入一个不真实的梦境世界。
校园里高耸的哥特式建筑,丰富的艺术收藏品,之前见过的饭菜种类加起来都没学校食堂多……
宿舍比帕西帕尼的家要大几平方米,还安装了独立电话和信箱;第一次参加生物学研讨会时所见到的实验室,具有电影道具般精密的设备……
真正俘获李飞飞内心的,是校园里众多的图书馆。她最常去的是位于地下一层的数学和物理学图书馆,在这里学习的学生们夜以继日,各种文献资料蔚为大观。
总之,这里的一切都让她感觉置身于超凡世界,并且找到了家的感觉。
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
作为移民,李飞飞感觉自己应该把学业作为获得经济来源的敲门砖,毕业后进入医学、金融等报酬丰厚的领域,以此摆脱社会边缘生活。
换言之,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应该选择赚钱的热门专业。然而,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唱反调,提醒她追寻从小不断迸发的好奇心,去学物理学专业。这个纯粹的情感诉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切实际。
一边是现实问题,一边是个人理想,该如何选择?
尽管移居美国后的生活近乎窘迫,尽管作为知识分子的母亲为了生存做着卑微的工作,却始终尊重并守护女儿对科学的热情。
别人都认为李飞飞选择物理学纯属浪费大好机会,但是对她来说,有父母的支持已经足够。
从此,李飞飞努力游走于两个世界。一个是普林斯顿大学里现代物理学的殿堂,另一个是母亲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家庭财务岌岌可危的现实生活。
美国发育生物学家埃里克·维斯乔斯,199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当她身处前一个世界,可以在爱因斯坦多次演讲过的场所,听满头灰发的教授讲高级力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埃里克·维斯乔斯,在这里主持的遗传性研讨会,让她接触到了遗传学领域的前沿技术。
享誉全球的天文学家尼尔·德格拉西·泰森每周从纽约坐火车来上课,他会进行脱外套、摘下领带和手表、把钱包从口袋里掏出来,甚至把鞋都脱掉的戏剧性的课前仪式。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最后一堂课上,他把灯光调暗,投射出哈勃望远镜对宇宙进行深场成像的著名照片,以此提醒大家——
永远铭记这种感觉,永远保持好奇心和勇气,永远愿意追问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问题。
开干洗店,回归真实的父母
大一还没结束,两个世界就相互碰撞了。
母亲的心血管疾病开始恶化,必须尽快做手术。李飞飞和父亲除了面对母亲的病情,又不得不考虑家里的经济状况——这几年积攒的资金比手术费少了一个零。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通过李飞飞高中时代的老师、后来成为朋友的萨贝拉先生的介绍,她的母亲在某个心肺中心完成手术,还有幸获得全额补贴。
手术期间,学校正进行期末考试,普林斯顿大学的荣誉守则让李飞飞得以在心肺中心的手术消毒区外面参加考试。与此同时,她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充当翻译。
母亲的生病、父亲的焦虑,迫使李飞飞思考一家人在美国的处境。她在思考中发现,幸运的表象掩盖了一个真相——
他们在这里是一无所有的漂泊者。她忽然感觉,自己和父母仿佛暂停悬崖边上,朝不保夕,前景未卜。
手术后的母亲无法再工作,可是家里窘迫的经济状况不允许她赋闲在家。全家人商量后决定改变生活方式,又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最终决定开一家干洗店。
经过多方筹借,他们终于凑到了开店所需的资金。然而,干洗店刚开张时并非一帆顺利,因为缺乏经验,效率很低,导致混淆顾客和损坏衣物赔付的钱比收入还多。还经常跟隔壁餐厅因为停车场问题发生争执。
最终,他们还是找到了节奏。随着业务逐渐稳定下来,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变得熟练起来。这让李飞飞在父母脸上看到了多年未见的自信和自在。
他们不再疲于应对生存,而是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以自己的方式作出贡献。富有才智的母亲发现干洗业本身利润微薄,但改衣业务有利可图,于是利用自己的缝纫技巧提供改衣服务。
母亲在工作中勤学苦练,有条不紊地纠正最初所犯的错误,随之很快赢得了回头客。
电影《Her》截图
长不大的父亲也想办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将干洗店视为游乐场,养成定期维修锅炉、熨烫机等机器设备的习惯。他对修理的热情,为店里节省了数千美元的维修费用。
父亲还创造性地在整个店里安装由电线和钩子组成的网,然后在上面种了常春藤和其他各类攀缘植物。郁郁葱葱的干洗店不仅满足了父亲对自然的探索,也让顾客感到赏心悦目。
每到周末,李飞飞都会回家帮忙。有时,她会退至一旁静静观察父母,看着精神坚毅、足智多谋并且终于回归到真实的父母,她倍感自豪。
从普林斯顿大学,到伯克利实验室
大学期间,个性保守的李飞飞因为语言、文化和阶级鸿沟引起的隔阂感而喜欢独来独往。
她从未加入学校著名的美食俱乐部,连一次派对都没参加过。身上背负的家庭责任,让她将本就不多的空闲时间全部投入学习,听各种讲座、参加研讨会、从图书馆借成堆的书。
她如饥似渴地读着爱因斯坦、费曼、玻尔等思想家的传记,像学习学校课程那样认真研究他们的个人历史。尤其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一书,对她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过程中她发现,那些物理学界伟大的人物,到了职业生涯晚期,都对生命本身的奥秘产生兴趣,甚至突然开始研究生物学。
多年来,一直想通过物理学探索宇宙深处的李飞飞,在思想巨匠们的引领下第一次向内看,看向活生生的躯体、跳动的心脏和躁动不安的心灵。
从这之后,她的阅读清单越来越五花八门,无所不包,那些作家、哲学家、物理学家用精辟的思想与高深的智慧不断挑战她的认知,挖掘出她对理解心智的渴望。
随着阅读的深入,李飞飞又学习了计算机编程语言。因为她意识到计算机不仅能帮助人类解码思维的本质,还能建立思维模型。
1997年,还在上大二的李飞飞遇到了一个将改变她一生的机会——
以物理学专业本科生的身份,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实验室,辅助探索感官信息的处理方式。
李飞飞的工作包括从零开始搭建实验仪器、研究硬件设备、寻找合适的电极、选购放大器和扬声器,将它们组装到一起。工作节奏很快,虽然有压力,但她从未感到疲惫。
相比普林斯顿,伯克利像是另一个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让李飞飞第一次接触到真正的科学所带来的兴奋。在这里,她不再感觉自己是移民,甚至不再觉得贫穷,她只觉得自己是个科学家。
有时,她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接听母亲打来的电话,帮助母亲去跟干洗店的顾客保证他们的衣物不会缩水。这样的时刻,能让她保持脚踏实地的状态。
结束了整个暑假的实验室生活,重回普林斯顿大学,李飞飞感觉自己已脱胎换骨。她开始意识到,物理学的魅力不在于概念和方程式,而在于其象征意义的追逐和探索。
相比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更能代表父母来到这个国家所追求的东西,那便是:自由地认清自己的激情,毫不妥协,无怨无悔地活出激情。
也可以说,在经历了没有归属感的青春期后,李飞飞突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来源:朝夕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