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秋的清水县,晨露还未完全消散,田间地头已响起此起彼伏的劳作声。近日,在白沙镇、秦亭镇、永清镇的半夏种植基地里,连片的半夏已经成熟采挖,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初秋的清水县,晨露还未完全消散,田间地头已响起此起彼伏的劳作声。近日,在白沙镇、秦亭镇、永清镇的半夏种植基地里,连片的半夏已经成熟采挖,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
走进清水县原泉村南塬半夏种植基地,村民手持小锄头,弯腰弓背在田垄间穿梭,锄头贴着土层浅浅划过,娴熟地刨开湿润的泥土,一颗颗圆润饱满的半夏便从土里“探”出头来,随后被快速地捡拾进身旁的小桶里。临近中午,坚实的半夏经过过筛、称重,带着泥土的芬芳被整理归置,村民们揣着满满的收获,脸上洋溢着心满意足的笑容,踏上回家的路。
今年雨水足、光照好,半夏长得比往年都好,产量和品质双优的态势让农户们干劲十足。原泉村南塬半夏种植基地距离县城近,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便捷的就业机会。每年半夏成熟季,这里都会吸纳不少县城周边需要照顾孩子的妇女前来采挖半夏,每天能挣100元左右,既能补贴家用,又不耽误按时接送孩子上学、操持家务,灵活的务工模式解决了许多家庭“顾娃难”与“挣钱难”的双重困扰。据统计,仅半夏采挖季,清水县就为当地群众提供临时就业岗位数千个。
清水县永清镇原泉村党总支书记黄旭东介绍说:“原泉村采用‘村集体+种植大户+农户’的创新种植模式,通过村集体牵头协调、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农户积极参与的方式,吸引10户种植大户在南塬参与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半夏300亩。目前正值采挖旺季,基地每天能吸纳周边农户和县城居民150余人务工增收,每天可带动务工增收1.5万余元。”
半夏产业不仅为永清镇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在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种植过程中,农户严格遵循生态种植理念,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有效保护了当地的土壤肥力和水源质量,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生。同时,半夏种植作为清水县的传统产业,承载着当地世代相传的农耕文化,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采挖晾晒,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先辈积累的智慧。今年,永清镇半夏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5100亩,成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柱。
作为清水县人工种植历史悠久的道地中药材,半夏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当地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东菌西果、南药北粮、沿川设施农业”产业布局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清水县大力推广小拱棚半夏种植技术、扩大种植规模,2024年“清水半夏”成功入选2024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榜,品牌影响力持续攀升。半夏这一“黄金药”不仅让土地焕发新活力,更让越来越多农户踏上增收致富路,为清水县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民生幸福的美好画卷。
来源:陇上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