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品牌战略37】不靠低价!新出海要懂 &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7 14:03 1

摘要:最近碰到武汉简一科技的胡老板,他给我看中东客户的订单,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做国内工程单,一年亏 80 万,现在卖防晒膜到沙特,半年就赚回 400 万!" 这两年不少中小企业出海做得风生水起,但他们靠的不是低价拼杀,而是精准拿捏海外市场的痛点。

最近碰到武汉简一科技的胡老板,他给我看中东客户的订单,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做国内工程单,一年亏 80 万,现在卖防晒膜到沙特,半年就赚回 400 万!" 这两年不少中小企业出海做得风生水起,但他们靠的不是低价拼杀,而是精准拿捏海外市场的痛点。

胡老板的故事特别典型。他以前做通用建筑膜,国内竞争激烈到利润只剩 3%。2024 年偶然发现中东地区因为高温,防晒隔热膜需求暴涨,但当地产品又贵又不耐用。他没急着发货,而是先通过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查数据 —— 发现沙特每年有 20 亿美元的防晒材料缺口,尤其是带辐射制冷功能的高端产品。

这才是新出海的第一个秘诀:用数据找痛点,而不是盲目铺货。胡老板针对性地把产品改造成耐 50 度高温的配方,还加了防沙颗粒层。通过平台的 "一键开店" 功能,3 天就入驻了亚马逊中东站,AI 工具自动生成阿拉伯语营销文案,省了好几万翻译费。现在他们每天发 10 万米膜到中东,去年销售额 800 万美元,30 家店铺里一半都在盈利。

再看杭州的 Gaabor 小家电,更能说明本土化有多重要。在东南亚卖空气炸锅,别人都在拼低价,他们却发现当地家庭厨房小,还爱做咖喱料理。于是做了两个改动:容量缩小到 2 升,内胆换成防咖喱染色的材质。就这两点微创新,让产品在菲律宾卖断货。

他们的东南亚团队全是本地人,在 TikTok 上用搞笑剧情演示 "炸香蕉配椰浆",印尼斋月期间搞 "白天预约、日落配送" 活动,单场直播卖出 5000 台。配合 2 万平方米的海外仓,3 天就能送到消费者手上,首年就卖了 182 万台,销售额 2.3 亿。这哪是简单卖货,分明是把本地生活场景搬进了产品里。

最有意思的是苏州那家做工业软件的企业,他们盯着德国中小工厂的数字化痛点。发现 73% 的德国小厂还在用纸质工单,就开发轻量化 MES 系统,每月 19 欧元起订,比 SAP 便宜 90%。更绝的是在法兰克福建服务器,通过欧盟数据合规认证,3 年签下 800 万欧元合同。谁说中国软件只能在国内转?找对巨头盲区照样能出海赚欧元。

这些案例戳破了一个误区:新出海不是拼价格,而是拼洞察。传统外贸贴牌出口利润率不到 5%,但简一科技靠定制产品做到 15%,Gaabor 的空气炸锅利润更是高达 22%。

他们的共同套路就三个:

第一,找巨头看不上的细分市场。中东防晒膜、东南亚小容量家电、德国小厂软件,都是大公司嫌麻烦的领域,反而给中小企业留了空间。

第二,用数字化工具降门槛。武汉的平台能查 200 个国家的贸易数据,Gaabor 靠 TikTok 后台精准定位宝妈群体,这些数字基建让中小企业不用再摸黑出海。

第三,让本地人说了算。Gaabor 在东南亚的 90% 员工是当地人,知道菲律宾人喜欢水果图案,印尼人需要斋月定时功能,这种本土化不是贴个标签那么简单。

现在胡老板正在沙特注册品牌,准备建本地仓库。他说:"以前总想着把中国货卖出去,现在才明白,得把当地需要的货做出来。" 这句话点透了新出海的本质 —— 不是把国内过剩产能转移出去,而是用数字化工具找到全球市场的真实需求,用本土化服务建立别人抢不走的优势。

如果你也想出海,先问自己三个问题:你盯上的市场有没有未被满足的痛点?有没有用数字工具验证需求?有没有让当地人参与决策?做到这三点,哪怕是小工厂,也能在全球市场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来源:刘志伟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