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几十年前,试管婴儿生殖技术尚且不发达的年代,便有专家曾断言:试管婴儿活不过40岁,无法自然健康成长,且无法生育下一代。
在几十年前,试管婴儿生殖技术尚且不发达的年代,便有专家曾断言:试管婴儿活不过40岁,无法自然健康成长,且无法生育下一代。
这个预言曾让无数人对“试管婴儿”技术产生深深的怀疑,甚至视其为“异类”。
1988年,我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的诞生,便伴随着这些谣言,且久久无法消散。
而如今,距离她的诞生已有37年的时间,那么她现在生活的如何呢?是否如专家所断言的那样呢?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1978年7月25日,英国一间医院里,一名备受世界瞩目的女婴呱呱坠地。
她的名字叫路易丝·布朗,这是世界上首个通过体外受精技术诞生的婴儿!
她的成功诞生,震撼了医学界,同时也让无数无法自然生育的家庭重新燃起新的希望。
然而,技术的进步从来都是伴随着争议的,试管婴儿技术刚问世时,受到了来自宗教、法律及社会伦理层面的多重质疑。
尤其是罗马天主教会,他们认为胚胎一旦形成,就已经拥有生命,将未移植的胚胎丢弃是不道德的。
而且,还有的人指出试管婴儿技术使得生殖过程脱离了传统婚姻的范畴,这是不遵循自然规律的现象。
当然,这样的争议在中国也不在少数。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虽尚未开展试管婴儿研究,但这项技术却在国内的接受度极低,甚至部分专家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认为“孩子不是自然受孕的,就不是真正的人类”。
不过,这并未阻止张丽珠教授实验的脚步,她顶住巨大压力,带领团队克服了实验设备不足、技术封锁等重重困难,日夜奋战在实验室中。
因为她知道,这项技术一旦突破,将会改变无数家庭的命运。
我国首例试管婴儿的诞生
1987年,试管婴儿在我国的技术尚且不发展,但张丽珠教授却迎来了一个为试管婴儿“正名”的机会。
家住甘肃礼县的郑桂珍时年已经38岁,却一直没能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有一个梦想,那便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母亲。
然而,现实却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就在前几年,她被诊断为“双侧输卵管不通”,这意味着她几乎不可能自然怀孕。
这个诊断结果彻底打消了她梦想成为母亲的愿望。
然而,或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她竟遇见了自己人生中的“贵人”。
1987年6月,郑桂珍通过广播得知,北京的北医三院正在进行试管婴儿技术的研究,这项技术或许能帮助她这类输卵管不通的患者。
尽管她对“试管婴儿”这一新兴概念一无所知,但为了能够有自己的孩子,郑桂珍依然决定一试。
她和丈夫辗转联系上了北医三院的张丽珠教授,刚一见到医生,郑桂珍就激动的跪了下去,声泪俱下的请求医生一定要帮她实现做母亲的愿望。
张丽珠教授的团队也没有辜负郑桂珍的期望,在多次检查后,他们决定先为郑桂珍做开腹取卵手术。
在那个夏天,张教授带领团队为郑桂珍进行了手术,顺利取出了卵子。
然而,当时的技术条件非常艰苦,医院的设备也远不如今天先进,全院仅有一根取卵针,针头钝了只能送去钟表店修磨。
卵泡液没有保温设备,只能用保温杯暂时存放,甚至培养液也是教授自己根据配方调制出来的。
尽管如此,张丽珠教授和她的团队依然凭借坚韧的毅力完成了卵子的受精,并将受精卵成功移植入郑桂珍的子宫中。
接下来的几周,郑桂珍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期待与不安,直到7周后的那一天,郑桂珍终于在检查中看到,自己的孩子心脏有力地跳动了,那一刻,所有的辛苦与等待都得到了回报。
十月怀胎结束后,在1988年的3月10日,郑桂珍在北医三院顺利剖宫产,迎来了自己的女儿——郑萌珠。
郑桂珍给女儿起名“萌珠”,既寓意着萌芽与新生,也表达了对张丽珠教授的深深感激——正是她的努力,才为她带来了一个孩子,赋予了她做母亲的机会。
然而,萌珠的出生不仅是郑桂珍梦想成为母亲愿望的成功,更是中国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她成为了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
郑萌珠出生时体重3.9千克,身长52厘米,非常健康可爱,这也打破了一些关于试管婴儿不健康的谣言。
但外界对于试管婴儿的偏见与传言却并未就此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作为国内首批试管婴儿之一,她从小便生活在公众的眼光中。
人们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她的身份,甚至曾经还有专家断言说,试管婴儿活不过40岁,认为利用这一技术诞生的孩子无法自然健康地成长。
媒体的聚焦让郑萌珠无时无刻不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压力,尽管如此,郑萌珠的母亲却始终坚定地站在她身后,给予她无条件的支持和鼓励。
母亲的陪伴成为了她度过那些质疑和不安时光的重要力量,也帮助她一步步建立起自信。
所以尽管身为试管婴儿,郑萌珠也并未觉得自己与其他孩子有太大不同。
小时候,她就像普通的孩子一样,四处玩耍,和伙伴们一起成长,尽管村里人都知道她的特殊身份,但他们对她的喜爱从未改变。
这也使得郑萌珠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郑萌珠的身体也逐渐发育。
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在成长途中,郑萌珠并未展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同,身高和体重都非常标准,也没有流传的那些疾病,非常健康。
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郑萌珠也逐渐意识到自己所承载的特殊意义,所以在大学的时候,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生殖医学领域。
并且在毕业后,回到了当初的出生地北京,进入到了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工作。
有前来就医的患者会将她认出,有的还会热情的与她合影,甚至还有的会特地的挂她的号,只为求一个心安。
对于这些要求,郑萌珠大多也都会答应,因为她知道她很有可能是这些患者的主心骨,而她健健康康的站在这里,也让许多患者有了继续治疗下去的动力。
不过,还是有许多人很好奇郑萌珠现在的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状况。
不攻自破的谣言
在这里,可以确认的是,当初“试管婴儿活不过40岁”的言论纯粹是子虚乌有,因为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已经47岁了,并且现如今依旧健康的存活于世。
而且,郑萌珠也在2019年生下了自己的宝宝。
2019年4月15日上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手术室内,随着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一个小男孩在所有人的期待与祝福中,平安降临人世。
她的母亲是中国首例试管婴儿郑萌珠,而他也因为是中国大陆首个“试管婴儿二代宝宝”而备受瞩目。
郑萌珠顺利怀孕并成功自然分娩,反证了曾经流传的“试管婴儿无法生育”的谣言,给那些无法生育的家庭带去了希望的曙光。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终于在全球生殖医学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中国的试管婴儿技术走过了从追赶到领先的漫长历程。
1988年,郑萌珠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试管婴儿的起步,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试管婴儿治疗中心之一,每年诞生的试管婴儿数量突破20万。
尤其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在一些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例如,2014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实现了全球首次通过基因组扩增技术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筛查的试管婴儿诞生,标志着中国在胚胎植入前的遗传学筛查技术上达到了世界领先标准。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接受并选择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的偏见也逐渐消解。
从曾经备受质疑,到如今技术领先,试管婴儿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满是艰辛与荣耀。
郑萌珠作为首例试管婴儿,用健康成长和顺利生子打破了不实谣言,给无数家庭带来希望。而这项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创新,造福更多人。
未来,相信试管婴儿技术会更加成熟,让更多家庭实现生育梦想,也让社会对它的理解和接纳更进一步,绽放更多生命的奇迹。
参考资料:
1、世界首位试管婴儿路易丝现身重庆:40岁的我很健康,和别人没有不一样 上游新闻 2018年11月15日发布
2、31年前出生的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当妈妈了! 新华网 2019年4月15日发布
来源:情感大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