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到老板:娱乐圈经纪人模式演变,辛芷蕾事件成转折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10:34 1

摘要:说实话,乍一看,好多人都觉得这是女性之间的爱恨情仇,甚至有人联想到袁立文学。

辛芷蕾拿了威尼斯影后,本是件高兴事儿,谁能想到,风波跟着就来了。

她前经纪人梁婷发了条长微博,俩人一来一回,战火瞬间点燃。

说实话,乍一看,好多人都觉得这是女性之间的爱恨情仇,甚至有人联想到袁立文学。

但仔细琢磨琢磨,味儿可不对,辛芷蕾明显想翻篇,不想纠缠;梁婷却不依不饶。

梁婷的长文里,那叫一个事儿无巨细,说自己给辛芷蕾、成毅、尹正改名,好家伙,这一下就暴露了娱乐圈里还有迷信这一出。

又说自己辛苦给辛芷蕾拉资源,哪个导演聊了多久,哪个面试没通过,全给抖搂出来了。

最让人没想到的是,她生日当天收到辛芷蕾解约起诉。

还吐槽,就尹正给公司赚了钱,其他人都是公司倒贴,结果走了之后都火了,辛芷蕾拿了影后也没感谢她。

最后还不忘宣传成毅多年前那部票房200多万的宠物电影,这波操作,真是让人搞不清重点到底在哪。

梁婷这封信,说是原谅,实则数落,要求辛芷蕾下次得奖得感谢她,还得为她拍部豆瓣8.8分、票房十位数的戏。

我一朋友还问,哪有电影能达到这要求,怕是只有《我不是药神》了,辛芷蕾这任务,可不轻啊。

在我看来,这里头哪有什么女性大和解,分明就是前老板对员工的不甘。

老牌经纪人的思路,好像就是觉得,只要带过你,你就得一直认“妈”。

辛芷蕾打官司赔钱解约后,梁婷还给全行业发敬告函。

说辛芷蕾合约期间私自接戏,违背契约精神,还给了些影视公司因邀请辛芷蕾出演卷入诉讼的案例,呼吁行业抵制。

这么一闹,辛芷蕾被退了好几部戏,好在路阳顶着压力在《绣春刀》里用了她,星运这才改变。

其实,梁婷这事儿,放到娱乐圈经纪人行业发展里看,就是个典型案例。

内地经纪人制度最早学港台,早期那经纪人,更像是助理。

像王京花,一开始就是陈道明的助理,那时候成熟演员不需要经纪人撕资源,人家和导演直接认识,能用就用。

最早一批经纪人对大牌艺人,基本就是哄着来。

不光提供情绪价值,还得帮艺人处理各种琐事,带娃、办户口都不在话下。

有些机灵的经纪人,工作时认识了制片人、导演,就开启“求爷爷告奶奶”模式。

旗下大明星上戏,就打包带着新人,因为新人抽成高,能赚钱,明星反倒成了拉新工具。

碰到感性的甲方,经纪人还真能求来些不太适配的资源。

有个努力型女星,采访时总爱提自己怎么争取资源,不少商务、角色都是经纪人硬“磕”来的,一提这些就掉眼泪。

还有明星之间,为了上大刊封面,那叫一个较劲。

同咖位同公司的女星,要是一个上了难上的封面,另一个准得急眼。

我就遇到过宣传跟我急哭的,说只要封面是她家艺人就行,不要内文。

我是搞不清,就一张大头照,上封面能有啥用?

保姆型经纪人把艺人当孩子养,可一旦艺人提出解约,他们情感和理智上都接受不了。

听说有个号称业内第一的经纪人,最在意的女明星提出解约时,直接在地上打滚,这反应,也是够夸张。

还有更过分的经纪人,把曝光艺人黑料当续约手段,手里攥着艺人税、男女关系等材料,就等着艺人不红了,才放人走。

后来,制作公司和电视台下属公司开始签艺人。

华谊、荣信达这些制作公司,还有天娱背靠芒果台,手里握着资源,合同签得那叫一个苛刻。

艺人红了想解约,就得对簿公堂。

天娱靠着芒果台,本以为造星能力强,业务也能行,结果运营歌手、帮歌手转型演员,全失败了。

超女快男拍的《美丽分贝》《乐火男孩》这些,妥妥成了演员黑历史。

除了这些,还有家庭作坊模式,家人要是能干,那就是助力;要是不行,净添乱,还说不得,不过好处就是钱都自家人赚了。

现在呢,这些老模式都快被时代淘汰了。

最常见的是艺人工作室,艺人自己当老板,听着挺爽,但别指望员工能帮你扛大雷。

粉丝总觉得工作室能绑架老板,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还有和平台分约的模式,机会全被平台把控,平台那些“太子太女”,看着资源好,其实分账低。

平台肯定愿意用自己人,资源就在内部流转,以前靠哭诉、恳求就能拿到机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赚钱都不容易,谁还愿意把钱花在没必要的地方?照这么发展下去,经纪人这个行业怕是也得消失,最后就剩下执行经纪、助理这些琐碎又赚不了多少钱的工作。

毕竟,没人帮着谈判还能凑合,但没人撑伞,在娱乐圈还真不好走。

说到底,辛芷蕾和梁婷的这场风波,就是娱乐圈经纪人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早期到现在,行业模式一直在变。

但不管怎么变,利益纠葛、矛盾冲突都不少。

未来,经纪人行业还得跟着时代走,把模式规范起来,才能适应娱乐圈的新发展。

来源:念寒尘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