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老人刷了一辈子牙,却从没真正了解过“怎么刷才对”。有的人图省事,牙刷随便一抹;有的人用力过猛,刷完牙龈都出血;还有人一把年纪了,牙刷还是十年前的老款硬毛。这些看似小问题,实则暗藏大隐患。
牙齿,是人的“健康晴雨表”。尤其对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牙口好,不仅吃得香、营养吸收好,连心脏、肺部、血糖等多个系统的稳定都可能受益。
而刷牙,是我们与牙齿最常见的“对话”方式,但如果这方式错了,不仅没保护,反而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自己。
很多老人刷了一辈子牙,却从没真正了解过“怎么刷才对”。有的人图省事,牙刷随便一抹;有的人用力过猛,刷完牙龈都出血;还有人一把年纪了,牙刷还是十年前的老款硬毛。这些看似小问题,实则暗藏大隐患。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但有时“病从口出”也不无道理。研究发现,口腔中的细菌若长期滋生,不仅容易导致牙周炎、龋齿,还可能通过血液传播,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甚至与糖尿病、肺炎等慢性疾病相关。口腔健康,关系的不只是牙齿,更可能牵一发动全身。
尤其是进入老年阶段,身体各项机能逐渐下降,牙龈变薄、牙根暴露、唾液分泌减少,这些都让老年人的口腔环境变得更加“脆弱”。如果刷牙方式不对,就像在脆弱的墙上反复敲击,时间一久,问题自然显现。
60岁之后,刷牙到底该注意什么?下面这三个误区,是许多老人常犯的“陷阱”。
第一,是“刷得越用力越干净”的误区。很多老人觉得牙刷得使劲,才能把牙垢刷掉,结果却把牙龈刷出了血,甚至刷掉了牙釉质。牙菌斑是软的,用适当的力度足以清除。过猛的刷牙方式,不仅可能导致牙龈萎缩,还会加速牙根暴露,使牙齿更加敏感和松动。
第二,是“牙刷一用好多年”的误区。有些老人舍不得换牙刷,刷毛已经分叉变形了还继续用。旧牙刷不仅清洁力差,刷毛磨损后还容易刺激牙龈,造成微小创伤,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建议每三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尤其是刷毛一旦出现弯曲、变色,就该果断淘汰。
第三,是“只刷牙不刷舌、不清洁牙缝”的误区。很多老人刷牙只顾牙齿表面,忽略了舌苔和牙缝。
舌头表面其实是细菌藏身的“重灾区”,不清洁舌苔,口气就难以改善;至于牙缝,如果没有使用牙线或牙缝刷,食物残渣和细菌就可能在缝隙中“安家落户”。长期如此,不仅影响口气,还极易引发牙周病。
除了这三大误区,其实刷牙的时间、方式、工具选择也大有讲究。刷牙时间不少于两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是基本要求。但更重要的是“怎么刷”。
推荐使用“巴氏刷牙法”,即把牙刷与牙龈呈45度角,轻轻来回小幅度震动,覆盖到牙龈与牙齿交界处。这种方式能更有效清除牙菌斑,同时保护牙龈不受损伤。
牙刷的选择也不容小觑。对于老年人来说,牙龈变得敏感,建议选择软毛牙刷,刷头不宜太大,以便灵活深入口腔各处。对于手部灵活性下降的老人,可以考虑使用电动牙刷,清洁效率更高,也能减轻手部负担。
刷牙之外,漱口水、牙线、牙缝刷等辅助工具也值得推荐。尤其是牙线,是清洁牙缝的“神器”,每天使用一次,可有效预防牙周炎与龋齿。对于手不太灵活的老人,还可以使用带柄牙线棒,更加方便。
除了工具和方法,心理习惯也值得关注。许多老人从年轻时就养成了某种刷牙方式,一旦习惯根深蒂固,就很难改变。但健康从来不嫌晚,关键是愿不愿意去了解、去尝试、去调整。
现实中,很多人对牙齿问题“忍为上策”。牙松了、牙疼了,就靠硬扛或吃止痛药,实在不行才去医院。但牙齿问题往往是“慢性杀手”,早期几乎无感,一旦发作可能已是不可逆的阶段。定期口腔检查,至少每年两次,是非常必要的。
有研究表明,严重牙周炎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明显升高。这是因为牙周炎引发的慢性炎症反应,会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引起动脉硬化、血压升高等问题。对老年人而言,这些风险更需警惕。
不仅如此,牙齿的健康还关系到营养摄入。咀嚼不利、疼痛难忍会让人下意识减少进食,尤其是需要咀嚼的粗粮、蔬果类食物,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你以为是在刷牙,实则是在刷健康。一把牙刷,刷的是口腔的清洁,更是生活的质量。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往往在不经意间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健康差距。
牙齿是“活器官”,不是石头雕塑。它们会感知冷热,承受压力,也会因为我们的忽视而慢慢走向衰败。对老人而言,刷牙不再只是习惯,而是一种对自己身体的温柔对待。
从社会角度来看,许多社区或家庭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依然偏低。牙医资源不足、口腔保健知识传播有限,使得许多老人误以为“老了牙掉光是正常的”。科学口腔护理下的老人,是可以拥有一口健康牙齿的。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其实都藏着一个不变的道理:年龄越大,越要对细节负责。刷牙这件小事,做得对了,或许不能让人长命百岁,但做错了,确实可能影响你活得是否健康、是否有尊严。
刷牙是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智慧。60岁之后,刷得对,笑容才会更从容,日子才会更有滋味。
你是否也曾“刷牙多年却方式全错”?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刷牙习惯,也可以分享给身边的父母朋友,大家一起“刷”出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建国,王晓晨,张丽娟.老年人口腔卫生行为与牙周健康状况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8):847-850.
[2]李红,赵瑞丽.牙周病与全身疾病的关联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6):489-492.
来源:刘医师talk健康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