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很多第一次接触特斯拉的人来说,平齐门把手可能是个“小麻烦”——看着车门很光滑,伸手去推却没反应,得琢磨半天“是不是要按哪里?”“是不是要滑一下?”。而大众汽车品牌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舍费尔(Thomas Schäfer),显然和你有一样的感受。
对于很多第一次接触特斯拉的人来说,平齐门把手可能是个“小麻烦”——看着车门很光滑,伸手去推却没反应,得琢磨半天“是不是要按哪里?”“是不是要滑一下?”。而大众汽车品牌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舍费尔(Thomas Schäfer),显然和你有一样的感受。
在慕尼黑国际车展(IAA Mobility)上,舍费尔直接批评平齐门把手:“这些齐平的门把手固然很好,但操作起来却很糟糕。”他强调,大众收到的客户反馈很明确——功能比外观更重要,而品牌会优先满足这一需求。
从“概念”到“量产”,大众改回了“好用的门把手”
大众自己就有过“试错”经历:今年早些时候推出的ID. Every1概念车,用了隐藏式内嵌门把手;但到了接近量产的ID. Polo和ID. Cross,却悄悄换成了更传统的门把手——伸手就能摸到,不用“猜”。就连在美国销售的ID.4跨界车,也没完全采用隐藏式设计,而是保留了“半突出”的结构,兼顾了美观与实用。
舍费尔说,这一改变源于对“用户真实需求”的尊重:“人们期望对购买的车辆有某种熟悉感,比如门把手,得简单易用。”
舍费尔的“使命”:重现“真正的大众汽车”
2022年上任时,舍费尔肩负着一个明确的任务——让大众回到“直观、好用”的本质。他曾公开批评大众过去的设计错误:比如改用电容式方向盘控制(摸一下才有反应的“虚拟按钮”),导致用户操作不便;比如过度追求“未来感”,让信息娱乐系统变得复杂。
在他的领导下,大众做了一系列“回归”:把电容式方向盘按钮改回物理键(不用看就能摸到),简化信息娱乐系统的操作逻辑,甚至重新设计了空调控制面板——一切以“用户用得舒服”为核心。
“这关乎设计、品质、直观的操作,”舍费尔说,“比如方向盘上的按钮,你不用看就能摸到,这才是真正的方便。”
行业里的“痛点”:平齐门把手成了“众矢之的”
大众的选择,刚好戳中了行业里的“痛点”。最近,复杂的车门把手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争议:
中国监管:有报道称,中国监管机构正在考虑禁止此类门把手,理由是“影响使用便利性”;
美国安全:美国安全倡导者指出,有些案例里,紧急救援人员因为门把手太复杂(比如隐藏式或需要“解锁步骤”),无法迅速进入车辆——这可是关乎生命安全的大事;
续航权衡:车企用平齐门把手的“理由”是“降低风阻,增加续航”,但ArsTechnica算了笔账:把门把手削平,只能让电动汽车的总续航增加约一英里。“为了一英里疏远买家,太不值了,”舍费尔说。
“好看”是加分项,“好用”才是底线
对于大众来说,“未来感”“科技感”从来不是核心卖点,“让用户用得舒服”才是。舍费尔说:“汽车是用来日常使用的,不是放在展厅里的艺术品。”
这一立场,刚好呼应了当下行业的“反思”:当很多车企都在追“潮流”(比如平齐门把手、虚拟按钮)时,大众却转身看向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你是不是希望开门的时候不用琢磨?是不是希望方向盘上的按钮不用看就能摸到?是不是希望汽车的设计能让你“顺手”?
对于这些问题,大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会满足客户的需求。”
结语:“好用”才是汽车的“本质”
其实,大众的选择,是对“用户思维”的回归。当很多车企都在拼“谁更有未来感”时,大众却选择了“谁更懂用户”。
舍费尔说:“功能必须简单易用,比如门把手。”对于大众来说,“好看”是加分项,但“好用”才是底线。毕竟,汽车的本质是“工具”,是用来让生活更方便的——而不是用来“琢磨怎么用”的。
这,或许就是“真正的大众汽车”应该有的样子。
来源:增加汽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