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抽成降了,司机收入为什么没涨?这才是真相!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7 10:41 2

摘要:上周,滴滴在北京举办了第三期开放日以及司机体验监督员评审会,就场站打击治理反作弊、跨城费收取、滴滴抽成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打击作弊的问题我们在上篇文章已经说过(网约车外挂究竟管不管?怎么管?评审会上,滴滴给出了答案),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抽成问题。

上周,滴滴在北京举办了第三期开放日以及司机体验监督员评审会,就场站打击治理反作弊、跨城费收取、滴滴抽成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打击作弊的问题我们在上篇文章已经说过(网约车外挂究竟管不管?怎么管?评审会上,滴滴给出了答案),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抽成问题。

据滴滴介绍,2024 年滴滴所有订单平均抽成为 14%。而从前段时间网约车观察的调研数据来看,滴滴抽成的确是降了,但是很多司机对此没有明显的感知,还有不少司机表示疑惑,为什么抽成降了,司机的收入却没有提高呢?

其实,从各地发布的风险提示上就能找到答案——

深圳:截止7月31日,核发《深圳市出租汽车驾驶员证》363608张,7月深圳市网约车日均完成订单量约为13.0单/车。

杭州:网约车人证人数突破40万,2025年第二季度少于10单的车辆达2.55万辆,占比28.27%,21单及以上的车辆仅2.81万辆,占比31.22%。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车辆能获得较为充足的订单,而超过四分之一的车辆订单严重不足。

太原:2025年上半年日均实际运营车辆1.8万台,单车日均订单量不足12单,日均流水约160元,其中运营8小时以上、单日流水低于200元的驾驶员占比约75%。

而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5年7月网约车司机月活跃用户规模已经达到2924.3万。

而且,现在的网约车司机也越来越年轻化,36-50岁的人群占比63.1%,过去一年吸引了更多35岁以下的用户。报告显示,31-45岁的男性用户偏好“滴滴车主”APP。

上面这些数据其实已经很直观可以看出来,网约车市场已经越来越饱和了。即使各地纷纷发出饱和预警,提醒从业者谨慎入行,但仍有大批新手排队入行,广州、深圳等地考人证还要排队,一号难求。

从2020年到现在,中国网约车司机数量翻了一倍还不止,但是打车的乘客只有那么多,市场的蛋糕只有那么大,分蛋糕的人变多了,大家自然吃不饱了。

很多老司机感慨,现在跑车一年不如一年,2020年之前司机数量没有那么多,随便跑跑也就六七百,机场也没有那么多黑科技,到了就能接单出来,而现在一天跑十几个小时都不一定的跑的出高流水。

说白了,司机收入逐渐回归行业正轨主要原因是跑车的人太多了,和平台抽成多少并没有直接关系。也有司机说,"平台别抽成就好了",这话听着解气但根本不现实。试想如果滴滴真的一分钱不赚,谁来维护接单系统?到时候软件天天崩溃,乘客打不到车,司机更接不到单,最后大家全得回到路边招手拦车的年代。

还有人说"涨价不就行了",可您想想现在多少人已经嫌打车贵改坐公交地铁了?真要涨价,怕是连现在这点订单都保不住,更何况很多订单就是平台下补贴、搞促销才拉动的,如果平台没有这部分调节资金和能力,订单规模只会进一步萎缩,那大家更难赚到钱。

况且,网约车司机的收入不是由自己付出了多少劳动来决定的,而是由其他行业的人的收入来决定的。网约车司机的劳动付出也决定不了网约车价格,网约车市场的供需状况才能决定价格。为什么大家感觉司机收入低了,大家可以看看这两年身边新进入的司机,他们跑车之前在干什么——在工厂上班、做文员,或者做生意,网约车承接了其他行业多种人群的就业转移。

当制造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收入下降或就业机会减少时,大量劳动力涌入网约车行业,导致供给过剩;同时,其他行业收入水平也决定了乘客的消费能力和出行需求。这种跨行业的联动效应使得网约车司机收入实际上受制于整体经济环境和各行业的发展状况。

所以不管是涨价还是让平台一分钱不抽,其实都不是解决目前司机收入下降的有效办法。市场就那么大,只要网约车司机数量不减少,大家的收入也很难提升。也有司机说了,干脆限制新司机加入,管控数量不就行了吗?

虽然已经有不少城市对网约车市场实施总量动态调控,但网约车平台是没法限制新人加入,只要符合条件,谁都有权来跑网约车。这不是滴滴能决定的,要是敢拦着就是违法垄断。更何况现在就业形势严峻,网约车好歹是个兜底的饭碗,总不能把门关死吧?

所以真不是平台降抽成没效果,而是行业大环境变了。就像一锅粥原来10个人分,现在15个人来分,就算厨子少舀一勺,到每人碗里也看不出差别。司机们的抱怨可以理解,但光骂平台真解决不了问题。要么咬牙坚持熬过这段饱和期,要么未雨绸缪寻找新出路,毕竟指着网约车回到几年前的收入水平,恐怕是不太现实了。

来源:网约车观察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