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鹤峰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抓手,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乡村宜居品质,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鹤峰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抓手,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乡村宜居品质,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1
打响攻坚战,让环境干净起来
“过去都是直排,大家在自家门前往水沟里泼,又脏又臭。”下坪乡的田大爷回忆起曾经的场景,眉头不自觉地拧成了麻花,连连摇头。
鹤峰县农村分布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多样。长期以来,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缺乏有效管理,村民大多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至周边沟渠。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迫在眉睫,鹤峰县果断打响攻坚战。
“治理工作开始后,我们深入到每一个村落,实地勘察污水排放情况,掌握污水排放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案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鹤峰县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鹤峰县争取到上级资金4622.06万元,用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污水管网铺设。县财政投入612.06万元,用于设施的日常运维和部分小型设施的建设。此外,还引导村民自筹资金,用于入户污水管网的接入。
在治理方式上,鹤峰县因地制宜,对于居住较为分散的农户,采用沼气池、三格化粪池等分散式处理设施,对生活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处理后的污水一部分排放,一部分实现循环回用。
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庄聚居点,则是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比如小型污水处理站,采用人工湿地等先进工艺,对污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处理后的水质达标后排放至周边水体,或用于农田灌溉。
截至目前,鹤峰县已建成集中式污水处理站57座,全县无害化卫生厕所总数达到34851座,卫生厕所总数46605座,为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筑牢了坚实基础。
2
以宣传为翼,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问题,提升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关键。鹤峰县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深入村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民们详细讲解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播放环保主题宣传片,让村民们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污水治理的全过程和显著效果,引发村民对环保问题的深入思考。
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也是宣传活动的重要一环。这些手册内容丰富实用,涵盖了环保基础知识、污水治理专业常识,以及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污水分类和排放等关键信息。
为确保村民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污水处理设施,生态环境部门定期开展培训指导。东洲村村民赵大哥对此满怀感激:“以前,面对这些污水处理设施,完全摸不着头脑,现在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维护技巧。污水问题解决了,生活别提多舒心、多惬意。”
近年来,鹤峰县累计开展各类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活动20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手册60000余册,在全县范围内营造出浓厚的环保氛围,使得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为污水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凝聚了广泛的群众力量。
为确保污水治理成效,鹤峰县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护机制。对于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安排专人定期进行巡查。积极开发“智慧”平台,开展“瞄一眼”改革。通过各监测点的在线分析仪器,能够实现水质数据的实时采集、精准分析和快速传输,为污水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撑。
此外,鹤峰县还构建了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将污水治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同时,鼓励村民对违规排放污水和设施运行异常情况进行监督举报,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
3
乡村高颜值,绿色发展享红利
如今,当你再次踏入下坪乡,一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便会映入眼帘。
曾经散发着刺鼻异味的水沟,已变身为清澈见底的小溪,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小鱼小虾在水中欢快地穿梭嬉戏,充满生机与活力。
依托这焕然一新的优美环境,下坪乡紧紧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村落与绿水青山相互映衬,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
每到节假日,游客们漫步在乡间小道,欣赏着美丽的自然风光,沉浸式体验着独特的土苗文化,尽情品尝着地道的农家美食,流连忘返。
村民们纷纷开办农家乐、民宿,销售特色农产品,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村民田大姐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激动地说:“现在我们村的环境变得这么好,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开农家乐,2024年收入超过15万,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旁边的李大叔也忍不住接过话茬:“是啊,以前我们的土特产根本卖不上价,现在游客来了,土鸡蛋、腊肉这些,都成了抢手货。”
目前,该乡已开办庭院农家乐15个,特色民宿30余家,直接带动群众200余人家门口就业。2023年创收超过720万元,带动销售本地农产品达300万元。
截至2024年底,鹤峰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率提升到48.36%,生态环境得到持续稳定改善。展望未来,鹤峰县将不断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让乡村的颜值持续在线,让村民的笑容愈发灿烂。
来源:恩施州生态环境局
来源:一点资讯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