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卫生健康委于9月8日(周一)15:00,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白露)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9月8日(周一)15:00,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号楼新闻发布厅(西城区北礼士路甲38号)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白露)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
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
白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民间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的说法。虽然白天尚热,但昼夜温差逐步增大,要注意早晚及时添衣保暖,切忌贪凉,同时注意补充水分,缓解秋燥的不适。
9月的卫生健康节日纪念日比较多,比如9月12日是“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倡导孕期了解掌握营养健康以及出生缺陷的防治知识,科学孕育健康新生命。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我们也将加大口腔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口腔保健知识,推动形成“主动护牙、科学控糖”的健康生活方式,助力全民口腔健康的提升。
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为阿尔茨海默病日,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的活动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公众对老年期痴呆的科学认识,增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识,关心关爱老年痴呆患者。
在这些卫生健康纪念日期间,我委将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政策宣传、讲座培训以及咨询义诊等活动,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今天的发布会,我们将涉及白露时节的养生保健,流感和诺如病毒的预防,以及出生缺陷、口腔健康还有阿尔茨海默病防治等问题,请各位嘉宾回答大家的提问。
新华社记者
白露时节不少人有口干咽干的困扰,这与“秋燥”有关系吗?另外,很多人认为多喝水就能防秋燥,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谢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杨涛
谢谢您对白露节气对人体影响的关注。我们说白露的时候北方空气湿度下降,昼夜温差增大,这时候人体容易受到干燥气候的影响,也就是中医说的“燥邪”侵袭,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的症状,这与“秋燥”有关且关系密切。
“多喝水就能够防秋燥”这种说法不完全对,燥邪伤人的核心是津液不足,这个“津液”是指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它不仅是水,还包括气血运化生成的其他维持生命活动的液态物质,比如我们说的唾液、胃液、关节液等等。
一方面,喝水是防秋燥的基础,水是津液的主要来源,及时补水能直接缓解津液不足的问题。正确的补水方式是“少量多次喝温水”:“少量”就是一次不超过200mL;“多次”是间隔1~2小时,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固定间隔,一般来说要考虑运动量、气候还有疾病状态等等,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遵医嘱控制饮水量。另外,温水是指35~40℃的水。
另一方面,中医防治秋燥我们遵循“滋阴润肺、生津止燥”的原则,分“饮食和中医调理”两方面。在饮食方面,推荐使用滋阴、润肺、生津的一些食材,比如梨或白萝卜煮水,同时可以少量加一点冰糖或山楂调节口感,也可以考虑蒸梨,可以把梨去核之后放入香油和少量的糖来蒸熟,糖尿病患者建议慎重应用。
在中医调理方面,给大家推荐两个穴位,每天按摩1~2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
第一个穴位是中府穴,中府穴在胸部前正中线旁开6寸,第一肋间,这个简易的取法是在锁骨外缘的下面有一个三角窝,在窝的中央向下直下摸到第一个骨头就是第一肋骨,第一肋骨的下缘就是这个穴位,这个穴位是肺经的重要腧穴,可以梳理肺经,按揉它可以缓解咽干、咳嗽。
第二个穴位是照海穴,照海穴在足内踝尖直下1寸,足内踝尖大家可以很容易找到,下1寸,这个1寸的找法是拇指的第一指指关节的宽度记为每个人的一寸,在内踝尖下1寸找个小凹陷,揉着有酸胀的感觉即是穴位,这个穴位可以润燥生津滋阴,可以治疗口干、咽干。谢谢。
央广网记者
阿尔茨海默病常常被认为是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病,请问是这样吗?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
唐毅
谢谢你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很多人都觉得阿尔茨海默病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病,这其实并不准确,虽然大多数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是65岁以上发病,但是也有一部分患者是在50、60岁甚至更年轻的时候就发病,我们称之为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
另一方面,我们中青年人如果偶尔忘事也不必过度紧张,这种情况大多数都是压力大、睡眠不足等原因造成的,在忘事儿发生比较频繁,明显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到医院就诊。
在这里顺便介绍几个方法,可以有效降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风险。首先,从年轻的时候就要开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包括坚持运动、规律睡眠、均衡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同时要保持活跃的社交,培养长期的兴趣爱好,比如阅读、绘画等。第三,我们还要保护好听力和视力。所有的这些方法看起来非常日常,但是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就可以有效地延缓大脑衰老,能够切实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有一部分上了年纪的人,很担心自己是老年痴呆,请问怎么区分是正常老年健忘还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信号?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
唐毅
谢谢您的问题,这确实是很多老年朋友比较关心的问题。很多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加,就会觉得自己的记忆力不如以前,容易忘事儿,这可能是年龄增长所导致的良性健忘,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怎么进行区分呢?我们一般认为,老年人的良性健忘主要表现为忘细节、记大事,比如说他会忘记要买的菜名,但是记得买菜这件事,家里人提醒他之后能够想起来,一般发生的频率不高,每周一到两次,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没有影响。而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遗忘往往更加严重,比如刚说过的话就忘,一天之内重复问同一个问题,家里人提醒之后也想不起来,这个时候就要提高警惕。
同时,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还有很多其他表现,比如性格变得淡漠或者躁狂,比如熟悉的家务变得不会做,还有的老年朋友可能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说话词不达意。如果出现这些情况的话,就要高度怀疑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就要尽早到医院去就诊。
在这里,我也一起介绍一下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
就药物治疗来说,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大类主要是通过调控脑内神经递质,比如说乙酰胆碱,来改善患者的症状。第二大类主要是通过清除脑内的致病蛋白,比如淀粉样蛋白,来延缓疾病的进展。
就非药物治疗来说,主要包括科学的认知训练、规律锻炼,比如散步、打太极拳等,这些都已经被证明能够有效延缓疾病的进展,改善认知功能。除此之外,均衡的饮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可以有效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上面所说的这些方法,我们都是越早使用效果越好,长期坚持,才能够发挥作用。谢谢。
中国网记者
请问老年人缺牙后需要及时修复吗?许多人说戴了假牙后天然牙更容易坏,我想请问戴了假牙后如何维护口腔健康?谢谢。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主任医师
邓旭亮
谢谢您的提问。老年人缺牙以后及时修复非常重要,否则牙齿缺失会影响老年人的咀嚼功能,从而影响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甚至影响全身健康。另外,长期缺牙也会导致其他牙齿的倾斜、移位、过长等,这样更容易发生龋齿、牙周炎等疾病,同时也会加重剩余牙齿的咬合负担,从而进一步加速剩余牙齿的丧失。
佩戴假牙不会使天然牙更容易坏,但是需要更加重视口腔卫生:
第一,进食以后要及时取下假牙,认真清洁,尤其是要清洁好假牙与口腔黏膜接触的部位,以及卡环下方容易积存食物残渣的地方。在此也特别提醒老年朋友,不要戴着活动假牙睡觉,要浸泡在清水或专用的假牙清洁液中。
第二,佩戴假牙后更不能忽视对天然牙的清洁。老年人由于牙龈退缩,牙缝一般都比较大,所以还需要配合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等工具来辅助清洁。第三,建议老年朋友们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尽早治疗。
总之,佩戴假牙后,只要维护好口腔卫生、定期检查,天然牙仍然能够健康地与我们相伴一生。谢谢。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
很多人认为,“流感是小毛病,不用太在意”,还有人认为,“只有出现发热才是得了流感,不发热就不是”,请问是否是这样?谢谢。
湖北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
谢谢您的问题,这两种观点都不正确。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它的特点是发病急、传染性强、症状重,患者通常出现高热、咽痛、咳嗽、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严重的还可以引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流感不是小毛病,大家需要重视流感。
流感病毒有四种,有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一般甲型和乙型病毒会引发每年的季节性流行,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或者咳嗽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的黏膜直接或间接地传播。在环境密闭或者是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流感病毒还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高热尤其是39~40℃的高热是流感的典型症状,但也不是所有的感染者都会出现发热。特别是一部分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他们可能不发热,或者仅仅表现轻微的发热,而主要表现出咳嗽、咽痛、流涕或者是乏力,这些被我们称为流感的“不典型症状”,更容易被忽视或者是漏诊,但是对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它的传染性和潜在风险是同样存在的。
因此,在这里我们特别提醒,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是流感预防的重点人群,每年冬春流行季节前我们建议接种流感疫苗。这些重点人群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常洗手,必要时科学地佩戴口罩。在流感的流行季节,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早就医。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经常听说老年人会出现脑萎缩,请问出现脑萎缩以后一定会得阿尔茨海默病吗?谢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
唐毅
谢谢你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门诊经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什么是脑萎缩呢?脑萎缩是指我们的脑组织体积的缩小,这通常是通过CT或者核磁这些检查发现的。阿尔茨海默病是会导致脑萎缩,但是我们发现了脑萎缩,并不等同于阿尔茨海默病,这是因为我们的脑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出现非常缓慢的体积缩小,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就像我们岁数大了皮肤就会出现皱纹一样。
阿尔茨海默病的脑萎缩和生理性的脑萎缩区别是什么呢?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它们萎缩的部位不一样,阿尔茨海默病的脑萎缩,优先累及的是与记忆力相关的海马区域,同时波及大脑皮层。而生理性的脑萎缩通常表现为全脑弥漫性的轻微缩小,没有“重点受累的区域”。
第二点,它们萎缩的程度不一样,阿尔茨海默病的脑萎缩速度要明显快于生理性脑萎缩,同时还经常伴有记忆衰退、分不清时间地点、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等表现,而生理性的脑萎缩程度比较轻微、进展速度也非常缓慢,也没有上述的这些表现。
所以发现了有脑萎缩千万不要紧张,关键要看是否伴随脑功能损害的表现。谢谢。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