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9年,范伯群教授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出版对拓展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范伯群教授提出的“两个翅膀论”以及后来提出的“填平雅俗鸿沟”的学术观点,对革新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著延续着《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研究脉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25年7月第1版
定价:198.00元
内容简介 · · · · · ·
1999年,范伯群教授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出版对拓展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范伯群教授提出的“两个翅膀论”以及后来提出的“填平雅俗鸿沟”的学术观点,对革新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著延续着《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的研究脉络,将通俗文学的研究的延伸至当代,完成了中国百年通俗文学的整理与研究。由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语境和文学实绩与中国近现代文学不同,本著专门对通俗小说进行史学研究,称之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
本著为2020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与大事记整理研究”(20AZW019)的优秀结项成果,是从评估的角度对1949年至2023年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展开整体性的系统研究的史学专著。
作者简介
· · · · · ·
汤哲声(1956-,江苏镇江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研究,曾主持“20世纪中国小说的雅俗流变及文本研究”、“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与大事记整理研究”等中国通俗文学研究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中国现代滑稽小说史略》、《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流变史》、《流行百年——中国流行小说经典》、《文学新思维·民俗文化学》(兼丛书副主编)、《中国侦探公安法制小说史论》(合撰)、《20世纪中国通俗文学史》(合撰)、《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参撰)、《1898一1949中国文学比较史》(参撰)、《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等。另外,曾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相关学术文章近百篇。
目录 (省) · · · · · ·
后记 · · · · · ·
1999年,范伯群教授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出版对拓展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视野具有重要的意义。范伯群教授提出的“两个翅膀论”以及后来提出的“填平雅俗鸿沟”的学术观点,对革新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著延续着《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研究脉络,将通俗文学的研究的延伸至当代,完成了中国百年通俗文学的整理与研究。由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时代语境和文学实绩与中国近现代文学不同,本著专门对通俗小说进行史学研究,称之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
本著最核心的学术思想是提出了通俗小说的“本体论”,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通俗小说展开了学术评估。中国百年通俗文学有着自我的历史传承、美学特征、创新创化和发展脉络,文化形态、美学形态和传播形态都有别于新文学和精英文学(这个名称并不规范,姑且称之),关键是如何认知和如何评估。本著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讨与研究:
一.明确了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属性、范畴和发展脉络。中国当代通俗小说是指1949年至今的中国的类型小说。它赓续中国传统小说,承接中国现当代通俗小说发展而来。中国当代通俗小说是中国当代小说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受到中国精英小说、外来小说的影响,又有着自我的发生机制、创作机制和传播机制,有着自我的发生、发展、运作的规律和过程。
二.明确了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基本构成、体系和关联性。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包括纸质的通俗小说和电子的网络小说两大部分。纸质通俗小说与电子网络小说在文化体系、美学体系一致,不同的是创作体系和传播体系。造成它们不同的原因是各自的创作、传播平台的不同。正因为如此,与纸质通俗小说相比较,电子网络小说既有性质上的一致性,也有形态上的独特性。
三.明确了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标准、文脉和美学传承。通俗小说的划分以类型化为主要标志,通俗小说的类型根据时代风气和读者的阅读时尚而发展变化。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中国传统小说划分神魔小说、言情小说、公案小说、谴责小说等等。现代通俗小说类型主要是社会、言情、武侠、侦探、历史、科幻等六大类,当代通俗小说在现代通俗小说的六大类型之外,又有域外、公安、军事、生态、玄幻等等新的类型。
四.明确了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批评标准,并以此为标准对作家作品展开评估。中国当代通俗小说有着众多的作家作品,拥有中国最大的读者群,如何披沙沥金、存实去沫至关重要。史学著作不仅仅是分析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的发展的关联性,还在于论述分析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的史学价值。
五.将文学大事件研究纳入文学史研究领域,构造了文学研究中的纵横经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发展历程中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事件的整理与研究至关重要。史学著作以发展性和逻辑性显示其研究优势,但是主观性和表面性又是其劣势。对重要的文学现象和事件的研究能够将史学著作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引导读者客观地分析作家作品的特征。
在中国学术史上看,本著是从评估的角度对1949年至2023年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展开整体性的系统研究的史学专著。将纸质的当代通俗小说与电子的网络小说进行关联性、连贯性研究,阐释和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通俗小说的发生、发展和流变的过程,从史学的角度对众多通俗小说作家作品展开研究,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构建了完整的具有逻辑性的学术体系,是这部著作最为重要的创新之处。
在学术体例上,本著强调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大中华性”。对于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的作家作品,既看到不同区域的小说创作有着不同的区域特点,但更强调大中华的统一性。在具体论述中不再划分不同区域,而是融于一体进行分析和阐述。为了体现网络小说创作的整体性、当下性和自我特征,本专著将中国当代网络小说专门列为一个部分进行整理与研究。本著的两个附录是对中国当代通俗小说的重要“事件”和“现象”开展了整理与研究,努力形成纵横两条研究思路的融合。
本著为2020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与大事记整理研究”(20AZW019)的优秀结项成果,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社科出版中心出版。苏州大学通俗文学研究团队自范伯群教授始与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就建立起合作的传统,所出版的著作曾获得国家出版奖、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来源:双十一张友文6o9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