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一假期发送旅客642.5万人次,单日客流破百万——郑州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再次感受到铁路运输的压力。与此同时,管城区南四环外,一项投资300亿的超级工程已经全面开工,旨在彻底改写郑州铁路枢纽的格局。
五一假期发送旅客642.5万人次,单日客流破百万——郑州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再次感受到铁路运输的压力。与此同时,管城区南四环外,一项投资300亿的超级工程已经全面开工,旨在彻底改写郑州铁路枢纽的格局。
今年五一假期,郑州铁路再现繁忙景象。铁路民警手持扩音器在人群中穿梭疏导,在郑州东站西北进站口,大量旅客同时到达,出现瞬间拥堵。
“请旅客有序排队”的广播声在候车室内不断回响。这样的场景,每逢节假日都在郑州各大火车站上演。
---
01 郑州铁路,压力空前
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新兴工业城市,郑州被誉为 “火车拉来的城市”。在全国铁路网络中,郑州占据着战略地位,是标准的全国铁路网“心脏”。
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国铁集团郑州局预计发送旅客642.5万人次,日均高达80.3万人。5月5日返程高峰,单日发送旅客量首次突破百万大关。
郑州东站作为全国“米”字形高铁枢纽的核心中枢,日均发送旅客列车700余趟,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趟列车驶出。
02 “潮汐警务”应对客流高峰
面对如此大客流,郑州铁路警方采取了创新措施。“我们坚持警力跟着客流走,采取‘潮汐式’警力部署。”郑州东站派出所所长李鹏介绍。
派出所提前同铁路、地铁等部门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有效保证车站秩序平稳。在郑州站,警方建立了 “客流监测—警力调配—精准巡控”动态机制。
在进站口、候车区、换乘通道等重点区域实行“高峰驻点+平峰巡逻”警务模式,根据客流实时调配警力,通过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实现警力 “随峰而动”。
03 新站规划,破解困局
为彻底解决郑州铁路枢纽容量问题,一个重大的解决方案已经出台——将小李庄火车站升级为郑州南站。
小李庄火车站始建于1917年,是京广铁路的一个客货运站,迄今已走过百年历程。目前主要承担煤管、化轻、黄金、土产、中油物资铁路货物以及专用铁道整车货物的到发业务。
根据规划,新建的郑州南站位于郑州市管城区,距离郑州站约13公里,距离郑州东站约12公里。总占地面积7535亩,投资约300亿元,建设工期4年。
04 工程浩大,全面开工
这项工程的规模令人惊叹。需跨越11条河流、5条高铁、14条铁路专线、4条地铁线,351条市政道路。
2025年项目已列入河南省重点工程,征迁完成并全面开工。目前,7个标段施工单位已进场。
建成后,郑州南站将成为郑州四大铁路枢纽中唯一以普速铁路为主、高铁城际为辅的铁路枢纽。站场规模为8台19线,配套4条地铁线路和空铁联运设施。
05 分流作用,值得期待
郑州南站的建设对于缓解现有火车站压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规划,小李庄站将承担郑州铁路枢纽普速列车作业,远景规划中还将兼具高铁和普速列车作业功能,做到“高普共用”。
建成之后预计分流90%郑州站普客,而二七老火车站的普客全线南迁。这将有效缓解郑州站客车到发线能力紧张、南咽喉运能饱和问题。
06 带动经济,促进发展
更重要的是,郑州南站的建设将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管城区已经围绕郑州南站片区划出了30平方公里,设计了7个产业园区。
2024年9月,管城区举办了郑州南站枢纽产业园区推介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45个项目现场签约,投资总额达209亿元。
规划包含了生态宜居区、医养融合区、时尚产业区、智能制造区四大部分。以郑州南站为圆心3.3平方公里核心区,建300万方的写字楼加180万方的住宅。
07 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未来的郑州南站交通条件十分优越。根据规划,未来将有5条地铁线路接入换乘,包括4号线、12号线、17号线、18号线和K1快线。
这使得郑州南站将成为郑州当之无愧的 “换乘之王”。此外,该站还将衔接京广、陇海等干线,成为郑州“米”字形高铁网的关键组成部分。
---
郑州南站的建设不仅将缓解郑州火车站的运输压力,更将带动管城区乃至整个郑州南部的经济发展。
根据规划,郑州南站周边将建设300万平方米写字楼和180万平方米住宅,引入5条地铁线路,形成一个集生态宜居、医养融合、时尚产业、智能制造于一体的超级板块。
新站预计2027年投用。届时,郑州铁路枢纽将形成郑州站、郑州东站、郑州南站和郑州航空港站“四主”客站格局。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