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教育宣传周,启动!大消保格局下,监管发力、险企践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23:25 4

摘要:为推动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提示深入基层、直达群众,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合法权益,金融监管总局牵头联合央行、证监会于9月15日至21日共同组织开展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并组织各级派出机构、相关行业协会、各类型各层级金融机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 “血脉”,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与人民性的直接体现,而做好金融教育宣传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

为推动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提示深入基层、直达群众,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与投资者合法权益,金融监管总局牵头联合央行、证监会于9月15日至21日共同组织开展以“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并组织各级派出机构、相关行业协会、各类型各层级金融机构具体实施。

9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付万军在“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介绍,这是金融监管总局成立以来,第三次联合央行、证监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金融行业开展集中教育宣传活动,活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他还表示,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指导金融业多推出让消费者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举措,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那么,今年以来,金融消保工作呈现哪些新成果,监管是如何引导行业构建“大消保”格局的?落眼保险业,行业主体又该怎样将消保工作有效落地?

金融消保四维度发力

与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相结合

金融消保工作不仅关乎金融消费者的“钱袋子”,更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可以看到,自金融监管机构改革后,监管系统正在加快推进金融业构建“大消保”格局,消保工作的统筹也更具系统性、针对性。

在“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启动仪式上,付万军就介绍,金融监管总局把统筹金融消保工作与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结合起来,在社会各方的协作下,金融服务日趋完善,治理效能不断增强,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不断得到妥善解决。

从推动金融消保工作落地举措上看,金融监管总局在民生服务、行为监管、环境治理、宣传教育等方面不断发力。具体而言:

在强化民生服务方面,今年以来,金融监管总局加大制度供给,相继修订出台公司治理、监管评级、消费者保护各类制度30余项。其中,9月12日,最新修订发布的《金融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评价办法》,就有助于进一步健全完善行为监管制度体系,指导和督促金融机构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各项要求嵌入业务经营各环节、全流程。

此外,监管还引导行业丰富产品与服务供给,如鼓励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融入居民生活场景,为消费者开发“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指导金融机构强化技术赋能、着力改善老年人、残障人士、新市民等客户群体的服务体验等。

在强化行为监管方面,金融监管总局将“压实金融机构消保责任”作为抓手点,如通过健全适当性管理机制,落实《金融机构产品适当性管理办法》,解决金融产品和金融消费者的适配问题;通过健全营销管理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加强营销行为管理,并加强数据技术运用,确保产品销售关键环节可回溯、可确认;通过健全纠纷化解机制,形成接诉处理、多元化解到溯源整治的全链条纠纷解决流程。

如此看来,金融消保工作已经覆盖到“事前”“事中”“事后”整个金融服务链条,同时这些要求也倒逼金融机构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与专业性。

在强化环境治理方面,监管在净化金融市场生态上持续用力。其一是深化强监管、严监管,运用约谈、通报等日常监管手段,发挥检查稽查的利剑作用,对扰乱市场公平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其二是严密防范与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协同行业主管、公安司法等部门,持续加强监测预警,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新变种、新花样,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其三是加大金融领域黑灰产乱象治理力度。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对扰乱行业秩序的“职业背债”、非法代理退保等乱象开展综合整治,在全社会形成打击治理的舆论氛围与震慑效应。

中保新知统计发现,今年以来,对于保险业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开出的大额罚单、顶格处罚也屡见不鲜,尤其是对相关责任人的问责力度明显加大,这从几家问题险企接连吃罚单可以看出,尽管相关机构已经实现风险处置,但依然逃不过“秋后算账”。

在强化宣传教育方面,监管引导行业在提升公众金融素养上主动作为。譬如,常态化开展“金融知识五进入”等金融教育活动,聚焦“3·15”“5·15”等关键时点,开展集中宣教活动等。

事实上,此次“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也围绕“为民办实事,提升服务水平;规范营销行为,强化适当性管理;抵制非法中介,维护金融秩序;防范电信诈骗,保护财产安全”等四方面,开展多渠道、分人群、多形式、有侧重的金融教育宣传。

付万军透露,下一阶段,监管将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金融宣教再往前端走一些、离消费者更近一些,逐步构建起消费场景全覆盖、传播渠道全覆盖、受众群体全覆盖的宣传教育格局。

险企线上线下打造矩阵

发挥县域基层力量

那么,落眼保险业,按照监管指导要求,险企该如何推动金融宣教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尤其是作为行业引领者的头部险企,运用了哪些新形式、新手段?

中保新知梳理发现,在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大型保险公司比较典型的宣教方式是“线上+线下”结合,打造多元化的宣传矩阵。

例如,中国人寿在全国各服务柜面打造了“消保能量加油站” 主题宣传专区,同时通过官微 “相约星期二” 知识问答活动,形成立体宣传矩阵;平安人寿北京分公司在椿树街道、团结湖公园、对外经贸大学、丽泽SOHO等地开展“秋收计划——美好金融生活节”“丰收邻里节 消保筑安心”“戏剧幻城”等教育宣传活动,面向群众深入开展反诈预防预警教育。与此同时,其将在公众号上线多篇风险提示、以案说险,普及各类金融产品的基础知识,帮助金融消费者掌握产品特点,了解常见风险点;新华人寿一方面利用线下网点渠道展现活动口号、宣传海报、金融教育作品,另一方面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专题展示推送活动主题和内容。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吸引金融消费者关注,突出“金融教育宣传周”的活动特点,不少险企还专门推出相应的主题活动。比如太平人寿聚焦监管活动内容,设置“金融消保伴我行、金融惠民暖人心、金融知识进万家”三大主题活动;平安产险广东分公司联合相关单位,创新运用“全运反诈巴士”形式,通过“防诈投篮”等趣味运动项目、“远离校园贷”等标语传递反诈宣传口诀。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险企高管也亲自上阵讲消保。譬如,友邦人寿官微就发布了“高管讲消保”专栏,该公司首席执行官余宏、首席运营官黎晓颖、首席业务执行官张炜等多位高管联合发声,传递出公司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置于战略核心的理念。

此外,在官微平台,平安产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 龙泉也代表公司承诺,始终把消费者权益保护放在首位,严格遵守金融监管总局要求,以透明、规范的服务流程保障客户合法权益,并积极推动金融知识普及,增强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持续提升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9月15日,太保寿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车延航也作出“警惕代理退保陷阱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风险提示。

在宣传形式上,各大险企更是使出浑身解数,通过“微短剧”、情景喜剧、抽奖问答等各种活动向消费者传递金融知识。比如,聚焦适当性管理话题,中国人保开设了守护者剧场,通过制作精品微剧,增强金融教育可视化传播;通过“消保+国潮”宣教模式,制作推出《白蛇传》系列动画视频,提醒消费者防范非法中介危害、养老骗局等。

中保新知还注意到,为了让金融教育宣传覆盖更多民众,头部险企还利用基层网点优势将宣教工作更下沉。如依托“网格化”教育宣传模式,平安产险志愿者与社区工作人员协同联动,结合实际典型案例,将金融知识与防非反诈常识送至家家户户;太平人寿发挥服务网点深入基层优势,在消费者日常生活涉及的金融服务场景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格化宣传;为了更好地托管宣传半径,中国人寿一方面深度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组织团队进入社区、街道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另一方面,全面推进“五进入”宣传行动,根据不同金融服务场景定制专属宣传方案。

总局、公安部跨部门重拳出击

首批“黑灰产”违法案例曝光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就在金融教育宣传周启动首日,金融监管总局还与公安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批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具体来看,监管公布的两起典型案例分别为:宁某等人包装“职业背债人”实施贷款诈骗、信用卡诈骗案;林某某、马某某等人以“代理退保”名义实施敲诈勒索案。

从典型案例的警示意义来看,针对贷款诈骗、信用卡诈骗案,监管指出,近年来,以不法贷款中介为核心的犯罪团伙以签订价格虚高的房屋成交买卖合同、伪造首付款凭证等手段,骗取银行信贷资金,造成经济损失,不仅严重破坏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危害国家金融安全,还对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产生负面影响。

此类案件中,非法贷款中介在组织、策划犯罪中发挥了重要联结作用,继而形成了以其为枢纽的全链条违法犯罪,违法犯罪的“链条化”“套路化”“复制性”较强,往往短期内重复多次作案,社会危害严重,必须依法打击。

针对代理退保名义实施的敲诈勒索案,金融监管总局披露,近年来,金融“黑灰产”组织、个人为谋求非法利益,假借咨询公司、法务公司等名义,广泛发布“代理高额退保”不实信息,诱导、怂恿投保人委托其代理“维权”,胁迫保险公司支付超出保险合同现金价值的退保金,并从中收取高额佣金。此类行为挤占了正常投诉维权渠道与资源,误导投保人,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应予以严厉打击。

事实上,针对“代理退保”黑产乱象,在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诸多险企也纷纷发布风险提示,为金融消费者筑起一道 “防坑屏障”。

如人保财险贵州省分公司为消费者梳理了关于非法集资陷阱、电信网络诈骗、保险销售误导、“代理退保”骗局四大金融风险提示;阳光财险线上线下结合,线上借助官网、官微“以案说险”,线下工作人员深入社区,通过方言短视频、消保漫画等形式,揭示了“非法代理退保”“虚假征信修复” 等风险陷阱;平安产险聚焦“代理退保”与“非法代理维权”风险,提醒消费者此类非法行为容易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与资金损失,并警示AI诈骗新风险,如不法分子利用AI伪造声音实施诈骗。

当然,落实金融消保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且系统化的工程,任重而道远,但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是监管层面还是保险业主体都在主动作为,推动金融消保从 “被动应对” 转化为“主动守护”。

来源:中保新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