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鲁网4月9日讯4月9日,2025年荣成市文化惠民新闻发布会如期召开,会上针对荣成市文化惠民工作成效、2025年工作计划以及荣马文化展演活动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市教体局、崖头街道、崂山街道、寻山街道、城西街道等相关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鲁网4月9日讯 4月9日,2025年荣成市文化惠民新闻发布会如期召开,会上针对荣成市文化惠民工作成效、2025年工作计划以及荣马文化展演活动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市教体局、崖头街道、崂山街道、寻山街道、城西街道等相关部门单位分管负责人参加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荣成市公共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文化精品创作成果显著,原创小型音乐剧《清水河畔》试演获得巨大成功;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取得新进展,胶东传统金箍黄金牙手工技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荣成谷雨习俗等二十五个项目列入荣成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胶东皮影戏传承人陈国芳等30人为荣成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魅力非遗迎新春”系列活动、青鱼滩大型民俗展演等非遗活动绘制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民俗画卷;文化阵地建设喜报频传,市民文化活动公园城市书房入选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百佳公共文化空间奖”。荣成市正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送戏下乡、广场舞展演、“百姓课堂”公益培训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荣成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推动文化惠民工程走深走实。
近年来,荣成市围绕建设“深蓝、零碳、精致、幸福”现代化新荣成的总目标,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实施非遗保护传承工程,广泛开展送戏下乡、四季“村晚”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给百姓送去了公共文化“套餐”,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
一、建强用好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打造大鱼岛文化体验馆、海草房原住文化影像艺术空间、爱莲湾休闲文化学院、那香海文化艺术中心、悬崖书吧、观心自在茶咖屋等6处威海市级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市民文化活动公园城市书房管理运营,将城市书房打造成体验性、沉浸式、多元化的公共文化空间。荣成市樱花湖城市书房、市民文化活动公园城市书房连续两年在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获奖。优化提升22个镇街综合文化站,成山镇、港西镇、崖头街道、俚岛镇等13个文化站被评为省级“特级站”,崂山街道、夏庄镇等9个文化站被评为省级“一级站”。
二、配足配优各类“文艺套餐”。聚焦荣成海洋特色,坚持文旅品牌引领,连续举办九届渔家秧歌大赛、两届海洋民俗文化月、两届荣成樱花节等品牌活动,成功举办威海市送文化到基层暨荣成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威海市“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文化活动启动仪式暨荣成成山头吃会、沙滩音乐节、旅游文化节等大型特色文旅活动百余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全年共完成送戏下乡833场,公益电影放映9336场,“百姓大课堂”公益培训2000场,公益创投文化活动120余场,阅读推广活动200余场。深挖地域文化资源,积极调动专业及社会多方力量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原创了情景小剧《我总是想起你》《清水河畔》等一大批质量高、传播广的文艺精品。其中,原创广场舞表演《大美山东我的家》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全国广场舞大会成果展示。
三、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荣成市以“全市普及、重点打造”为原则,重点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青山社区“非遗小巷”、河西社区“非遗空间”,组织非遗传承人走进20多个社区开展面花、剪纸、珠编等非遗授课40余场次,成功入选省文旅厅“非遗在社区”试点城市。承办了2024年威海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暨非遗购物节现场会,广泛开展非遗点单、非遗夜间秀、“非遗六进”“非遗小巷”墙绘绘制等活动800余场。在传统村落、特色景区内开展荣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启动仪式暨人和镇邢家村村晚、渠隔古村村晚、那香海夏季村晚等四季“村晚”活动,并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面向全国观众进行现场直播,其中,那香海社区入选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
下一步,荣成市将聚焦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丰富文化产品供给。主要从五方面发力:一是围绕抗战胜利80周年及“荣归故里”主题,举办红色展览,打造黄宗德、许振超专题展,策划10个以上文艺精品,开展10场以上主题活动,创作150件以上作品。二是以文化“两创”为导向,举办2025年非遗主题技艺大赛。三是开展荣马展演、海洋民俗文化月等大型文旅活动,举办2500场“千城百县看荣成,全民美育进万家”活动及第十届渔家秧歌大赛。四是推进文化数字化,开设300场以上线上慕课、云赏非遗等特色课程。五是发挥“尼山书院”培训主阵地作用,举办公益培训班、冬夏令营,开设100余场硬笔书法等培训课程。(本网记者)
来源:鲁网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