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到全域人居环境提质升级;从有机农业集群释放就业活力,到民生服务精准落地,西充正以系统治理和务实创新筑牢绿色屏障、拓宽发展空间,绘就一幅天更蓝、水更清、城更暖、业更兴的高质量宜居画卷。
西充县城一隅。李同周文/图
从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到全域人居环境提质升级;从有机农业集群释放就业活力,到民生服务精准落地,西充正以系统治理和务实创新筑牢绿色屏障、拓宽发展空间,绘就一幅天更蓝、水更清、城更暖、业更兴的高质量宜居画卷。
生态夯基释放宜居红利
清晨的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湖面波光潋滟。沿湖两岸绿树成荫,白鹭翻飞,护林员正细心管护新栽植的香樟树。该公园占地411.11公顷,自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湿地公园以来,始终坚持系统修复与科学治理,累计补植水生植被300亩、清淤河道3260立方米,新建鸟类栖息地3处和植被缓冲带500米,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园内水杉参天、百鸟翔集,128种野生动物在此安家,成为西充生态文明的一张亮丽名片。
城市的生态脉络也在持续延展。莲花湖的亲水步道、惜字塔公园的开阔草坪……串联成市民休闲健身的绿色廊道。这些休闲区域还是隐形的“生态课堂”,潜移默化地传播生态知识,提升市民环保素养。西充还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借助雨水花园、透水铺装和生态滞留池等设施,提升城市雨水吸纳能力,缓解内涝,改善微气候,不断增强城市的生态韧性。
绿色发展成果显著。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县森林面积达74.89万亩,覆盖率达45.1%,“推窗见绿、步行入园”成为市民日常生活。
在提升生态“颜值”的同时,西充更注重环境深度治理。2024年,西充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交出一份亮眼的“环保成绩单”: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达94%,PM2.5浓度同比下降18.9%;饮用水水源地优良率100%;土壤安全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100%和92.71%,“无废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聚力绿色转型,新增充电桩118个,新能源出租车全覆盖;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西充成功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县。
科技赋能也为生态保护注入新动力。智慧林业监测、水体自动监测站、生物多样性遥感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生态治理更加精准高效。公众参与同样不可或缺,生态志愿行动、社区环保教育、学校自然课堂等,正推动形成社会共治、人人参与的良好风尚。
从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到绿色廊道的有机串联,再到全域生态品质的整体跃升,西充正系统推进“生态筑基”,让市民真正享受到可感知、可受益、可持续的生态福利。一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新画卷,正在西充大地徐徐展开。
智慧赋能提升民生温度
围绕宜居宜业,西充以智慧治理为抓手、民生保障为基础、产业升级为动力,将精细服务融入城市肌理,让群众居住舒心、就业安心,绘就一幅兼具温暖与活力的发展新图景。
在“数字西充·城市超脑”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城市运行数据:餐饮油烟监测、违停自动抓拍、占道智能识别……依托132个高清探头与AI算法,系统可自动识别5大类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效率提升60%。2024年以来,该平台累计处理民生事项2.1万件,“随手拍”投诉响应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从“人找事”到“事找人”的治理模式转变。
智慧应用持续向基层延伸:68个老旧小区加装智能监控,211个摄像头实现全天候守护;“智慧城管系统”发送违停提醒;35家养老机构接入“智慧康养”平台,“一键救助”功能即刻响应紧急呼叫。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莲花巷占地200平方米的“邮票市场”,摊位有序排列,蔬菜瓜果等琳琅满目,摊主赵先生正忙着售卖,顾客陆续扫码支付。这个便民市场有效缓解了周边居民“买菜难”问题。在满足群众就医方面,西充县人民医院城南院区投用,1190张床位与5G远程诊疗系统,让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县总医院挂牌成立后,三级医疗体系有效推动资源下沉,基层诊疗量同比上升35%。
2024年,全县新增智能停车位1500余个,改造背街小巷16万平方米,更新老旧小区管网20公里,城市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基础设施持续提质升级。2025年,全县计划再改造3个老旧小区,受益群众将超千户。
在持续夯实宜居底色的同时,西充宜业活力不断迸发。当地通过“多园协同”激活产业动能,推动产业园成为就业“蓄水池”。西充经开区聚焦机械制造与电子信息,川东北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专攻食品加工,真空产业园主攻真空设备研发……各大园区错位发展、互补联动,织密就业保障网,筑牢“宜业西充”坚实基础。
智慧赋能就业服务,“云招聘”平台已帮助3.6万人实现在线岗位对接;社区信息窗口推送家政、托育等452条服务信息,拓宽灵活就业渠道。目前,西充正持续培育民营经济,壮大工业企业集群,为“宜业西充”建设注入强劲而持久的发展动能。
从智慧治理的精准高效,到民生服务的细致入微,再到产业发展的蓬勃兴旺,西充以数字化提升与人性化服务双轮驱动,让宜居可感可触,宜业底气更足。这座有机之城,正在以创新和温度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倡导有机打造诗意栖居地
在西充,有机慢生活正逐渐成为健康生活的新风尚。围绕“生态田园·有机西充”战略目标,西充以有机生活、养心养生、旅居养老等旅游业态为主题,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资源,推出多条有机康养、文化旅行与研学精品线路,让“有机慢生活”不只是一种体验,更成为一种宜居的生活方式。
位于城南新区的“充国里·有机生活街区”人气十足,游客或在板凳龙铜塑前打卡留念,或观看非遗展演,或品尝特色美食。作为川东北首个以有机为主题的公园式独栋商业街区,“充国里”以“有机西充·南充味道”为主题,将西充非遗元素融入景观设计,“有机侠”“桃宝宝”等本土IP形象随处可见,传递出浓郁的地域文化气息。
“这里不单是商业街区,更是一座可以漫步、小憩、体验有机生活的城市会客厅。”西充县住建局局长范启龙介绍,“充国里”通过有机商品、人文景观与公园体系相互融合,构建出独具魅力的商业慢行系统,引导人们慢下来、住下来、爱上这里。
从城市走入乡村,西充的有机慢生活更添质朴底色。想要暂别都市喧嚣,可以前往凤鸣-义兴有机乡村慢生活示范带。该示范带全长14公里,串联双龙桥村、杨家大院、“亚洲有机村”和黑柏山生态湿地公园等多个景点,沿途风景如画。西充县文广旅局局长何力生动比喻:“这条示范带犹如一串‘珍珠项链’,‘亚洲有机村’正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在黑柏山生态湿地公园,秋色浸染、水草丰茂,有机培训中心、乡舍民宿与创客工坊掩映自然之中,生动诠释“乡愁记忆、有机生活”的深厚内涵。此外,晋城街道双庙子社区创新推出“有机田园空间”,鼓励居民认领田块,亲身体验种植与收获的乐趣,传递健康、共享、可持续的生活理念。
无论是城市街区的雅致闲趣,还是乡村田园的宁静恬淡,西充都以“有机慢生活”为笔,绘制出一幅宜居、宜游、宜业的美丽画卷。在这里,“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回归自然、安顿身心的生活方式。有机西充,正日益成为人们心之所向的诗意栖居地。
总监制/帅春凌 谢 博 监制/黄 成
审核/蒋 静 责编/严杨莉
来源/南充日报
关注!
来源:知情达理精彩人生1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