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中国的开国皇帝,谁最狠?咱们常听人唠叨,功高震主危险,皇帝容不得身边的“大树将军”——可你见过哪个皇帝一边把人捧上天,一边又亲手推下悬崖?蓝玉,这名字可能你高中历史书上就见过,给朱元璋打过仗、斗过狠,杀元余部手起刀落,可最后却让朱元璋送给了一顶“谋反”的帽
要说中国的开国皇帝,谁最狠?咱们常听人唠叨,功高震主危险,皇帝容不得身边的“大树将军”——可你见过哪个皇帝一边把人捧上天,一边又亲手推下悬崖?蓝玉,这名字可能你高中历史书上就见过,给朱元璋打过仗、斗过狠,杀元余部手起刀落,可最后却让朱元璋送给了一顶“谋反”的帽子,一刀砍了。不止他一个,牵连几万人,整个明初的军头几乎被洗了一遍。听起来像老天跟他说了什么宿命剧本,云淡风轻地把人全给清算了,可你换作蓝玉那时候,他到底是怎么想的?真是傻到一点警觉没有、还是命本就悬在别人一根线下?
坦白说,蓝玉出道时绝没什么显眼风光。他最早随大部队混战,后排站着的那种,姐夫常遇春早已在沙场混出名堂,蓝玉只能在人后跟着捡捡功劳碎片。别人封公做了世袭,他也就挂个“侯”,关键还不是铁打江山那种爵位。你说混得差吧,朱元璋手底下能排进前十的都不容易,可蓝玉看着还是有点被自家亲戚带出来的意思。
但事情总有转机。那会儿明朝打北元,号称要“收复失地”,常遇春走得早,朱元璋身边能用的人少了一大半,蓝玉这小舅子忽然发现自己机会来了。像有人突然让你上前台主持,他也不再缩着了,怼元军一场接一场,战场上砍起人头来丝毫不手软。
不过咱常说,机会得自己把握。让蓝玉爆红的,不是侄子多厉害,也不是哪位老将带他飞,而是他在大雪天里可算拼了一把。当时正是塞外猎风时节,蓝玉带兵冷不丁冲进元军的窝,那伙人正庆幸大明追不上来,哪想到蓝玉拎刀突围,直接打得蒙古贵族朝裤子里灌风。人都说那一仗后蓝玉像变了个人,连朱元璋都夸他是“封狼居胥”那路英豪。不过破墙而入容易,站稳了才难——这一点蓝玉却总领悟不到。
蓝玉脾气大起来也没人拦得住。有回他从西北回京,队伍长达几十里,进入都城,偏偏城门将军看他劳师远征放慢了开门的速度。蓝玉一怒之下直接让士兵撬开关门,连招呼都不打。这事在明初时讲究“规矩”,皇帝的脸面就是规矩,谁敢弄砸?蓝玉偏就不管。朝里议政时,又经常自言自语,摆出一副自己是“撼天大英雄”的派头。有人说他风采盖过文官,其实就是心气太高,觉得一身戎装胜过朝里百官。
你说蓝玉没点觉悟,不如说他实在是有点飘。当时明朝的韩成是有名的直臣,一回在朝上据理力争,都快把朱元璋气到脸黑,蓝玉就敢插嘴,见皇帝发火,也敢笑着劝。旁人都觉得这人胆大包天——可再大胆,皇上心里只觉“权势越大,越看你不得安生”。尤其明初的局势本来风声鹤唳,前有李善长这样的大佬被诬陷卷进大案,蓝玉眼前还是不收敛。
早几年,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是储君,按说蓝玉还算“自己人”,特别会笼络关系,他把女儿许给了朱元璋十一子,名义上又成了皇家的亲家。你说这种裙带关系,朱元璋该高看一眼吧?可说到底,他信不过外戚。历史上有个吕雉、王莽那样的前车之鉴,皇帝再蠢也知道“家养的狼养大了以后就成祸患”。
讲个冷门细节,蓝玉其实曾多次给太子出谋划策,提醒朱标提防自己那位三哥朱棣。咱们现在都懂后来的事,但在当时,蓝玉其实押宝在了不对的人身上,朱标身体羸弱,朝里眼瞅着风向要变,他还公开站队,一通劝说。宫廷风云再次涌动时,他这个“自来熟”更显得和新皇子不对付。
可是天不遂人愿,朱标因病早早去世,这下蓝玉彻底傻眼。他赖以自重的靠山倒了,自己积攒的权势和人脉没了依靠,朱元璋一看蓝玉还有这股“拥太子党”的势力,更是忌惮他日后会不会反过来生乱。就像老皇帝夜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反复盘算家当和实权在哪,谁最让人睡不安稳。
所以蓝玉在外耀武扬威,其实屋顶的架子早就搭好,就等一声雷下来了。更巧的是,那些年明朝朝堂里有条不成文的铁律,谁功劳太大,谁危机就近。很快,蓝玉因“居功自傲,滥用职权”被锦衣卫拿下,说是谋反,实际根本不给申辩的机会。人还不带脱身的,不出一天就批了斩令——斩草除根。
独特之处还在于,朱元璋不仅杀人,还要亲自布局。他刻意让蓝玉当上太子太傅,实际上让他以为有权,事实是已经提前把亲信拆散、部队调薄。明初有个老将傅友德,当年比蓝玉还桀骜,立下汗马功劳,后来被外放做了节度使,权力也逐步被削。蓝玉以为自己另辟蹊径,却没想到其实暗箭已在弦上。
要说蓝玉在落网判罪前疑没有想过出路?估计也想过,但谁能调动得动兵呢?明初军政分家,兵权不归个人,调防一夜之间就能决定你的命。况且那时候锦衣卫暗中盘查,有些蓝玉党羽更是被无声无息送去边地,不知何处。再加上,朱元璋杀蓝玉这动作特别利落,几乎不给喘息:蓝玉刚下监狱,第二天人头就落。
案子一查,蓝玉的亲信、家族、甚至拜把弟兄巨细全清。史书记载光是“蓝党”一案涉及王公侯伯近百人,区区数月死了上万人。你要问这些人真都犯了谋反实锤吗?大多数不过是站错了队。这种狠厉手腕让当时的军中气氛诡异,一夜之间“蓝家将”全部没了踪影,便是后来的明成祖朱棣,搞靖难之役时才发现朝里无大将可用。
老百姓怎么想?那时候坊间就流传一句话,“走镖的怕山贼,当官的怕锦衣卫”。都觉得伴皇帝如伴虎,哪怕穿金甲披铁盔,终究不过朝堂一粒尘。有人说朱元璋大开杀戒实属不智,可你换他那位置,哪会肯冒一点“交权有风险”的险?
有时候站在后人角度看蓝玉这个人,他的确有脾气、有傲气,是时势造出来的刀客将军。可他最后留给历史的,只是个“杯弓蛇影下的悲剧英雄”——他以为靠一身本事和亲情可以左右风云,实际上早已困在权力的荒原里,身后只剩血色斑斑的夜色,无人替他说一句话。
说到底,被权力涂抹过的人生,命运本就掌握在另一个皇帝手里。咱们这些看热闹的,或许也只能无奈感叹:厉害如蓝玉,还是没能逃过那张谁都懂却又人人装傻的网。你说,他这一路,真就莫得选择吗?还是压根就没有什么选择,只有轮回。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