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潞州区太西街道太西社区创新推出“流动民情桌+书记夜话”举措,通过重构服务时空、参与机制和邻里关系,成功破解新建小区治理难题,让辖区内小区与小区的关系从“陌生”逐渐走向“熟络”。
累计开展“流动民情桌”服务20次、“书记夜话”6轮23场,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30余条;
成功解决居民入学、电动自行车充电、房屋漏水、邻里矛盾等民生问题123个;
……
今年以来,潞州区太西街道太西社区创新推出“流动民情桌+书记夜话”举措,通过重构服务时空、参与机制和邻里关系,成功破解新建小区治理难题,让辖区内小区与小区的关系从“陌生”逐渐走向“熟络”。
保利小区和和平里小区共48栋楼、3500多户。作为典型的新建高层住宅小区,都面临着诸多治理挑战:居住密度高且入住进度不一,多处于装修阶段,电动自行车充电、房屋漏水、邻里矛盾等问题集中爆发。新住户来自不同区域,彼此缺乏互动交流,邻里凝聚力薄弱。传统社区服务难以快速响应和解决问题,治理效率与居民期待存在差距。
为破解上述难题,太西社区党委经分析研判,推出了“流动民情桌”和“书记夜话”两大举措,构建起“零距离”服务网。
“流动民情桌”将服务窗口前移至居民楼下。社区工作者主动转变服务方式,自带桌椅板凳,按照“一周覆盖一栋楼”的节奏开展流动办公。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服务的空间限制,将服务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即时响应咨询,对居民提出的政策咨询、事务办理流程等问题,当场予以解答,避免居民“多跑路、跑空路”;高效帮办代办,针对老年居民、上班族等群体的需求,提供帮办代办服务,降低居民办事成本;遇到需多部门协调的复杂问题,详细记录于“民情日记本”,事后联动社区网格、物业、相关职能部门等多方力量推进解决,实现服务从“被动等”到“主动办”的转变。
“书记夜话”则把议事会场开设在居民家门口。以辖区15个小区党支部为核心平台,构建起“多方参与、就地议事”的治理机制。其固定化组织形式由小区党支部牵头,每月开展一次“书记夜话”,选择居民下班时间,由小区党支部书记主持,召集社区网格长、网格员、物业负责人、业委会(物管会)成员及居民代表共同参会,实现治理者与居民直接对话;实效化议事目标围绕小区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小到装修噪音协调、垃圾清运安排,大到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规划、公共区域改造等,均在“书记夜话”中充分讨论、凝聚共识、明确解决路径,切实将问题解决在现场,架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
太西社区通过“流动民情桌+书记夜话”举措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让社区治理更加接地气、聚民心,推动两个新建小区居民从“陌邻”到“亲邻”,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编辑:贾霄星
来源:黄河新闻网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