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4日,我省在中共吉林省委机关隆重举行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仪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强,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省政协主席朱国贤出席仪式。
9月14日,我省在中共吉林省委机关隆重举行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仪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强,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省政协主席朱国贤出席仪式。
9月14日,我省在中共吉林省委机关隆重举行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仪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强,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及副省长、通化市委书记孙简分别代表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博物院、杨靖宇烈士陵园接受“杨靖宇支队”战旗。
9月14日,我们以最高礼遇、最高规格,迎接浸染英雄热血、凝聚民族忠魂的“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故土!
战旗抵达 荣耀时刻
↓ ↓ ↓
这面战旗,曾指引东北抗联将士穿越烽火、不屈抗争;曾在胜利阅兵中昂然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汇聚着英雄的精魂,“杨靖宇支队”战旗,已跨越山河万里,回到吉林这片它曾誓死守护的黑土地。
让我们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在英雄战旗的召唤下,回溯此次跨越1700公里、迈过数十载峥嵘岁月的精神回归!
战旗之源 ——
白山黑水铸就了烈士忠魂
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盛大阅兵仪式中,80面抗战英模部队荣誉旗帜组成的“战旗方队”,气势如虹!
其中,“杨靖宇支队”战旗获得19.97秒的镜头,满载荣光!
今年,是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也是他壮烈殉国85周年。
这19.97秒,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弘扬,也是国家对抗战英模最深沉的致敬。
杨靖宇将军,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的主要创建人。他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根据地、灵活运用游击战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与日伪军周旋作战。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面对敌人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政治诱降,杨靖宇和他的战友们百折不挠、坚决抗争;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他们无房可住、无衣可穿、无粮可吃,饿到啃树皮、嚼棉絮,依然坚持战斗。
抗联部队在杨靖宇将军的带领下,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极大牵制了日寇兵力,振奋了全国抗日士气。
这19.97秒,是对历史的真切还原,更是对“十四年抗战”历史的庄严确认。
“杨靖宇支队”战旗,总长3.38米,旗杆采用不锈钢材质,喷涂暗红色漆,配以银色旗矛,整体庄重而凛然,象征英勇与忠诚。旗面长1.67米,宽1.32米,在庄严中彰显力量,在飘扬时诉说历史。
为纪念杨靖宇将军,1946年2月,东北民主联军将通化支队改编为“杨靖宇支队”。战旗上,采用传统的红绸黄字清晰地绣着:“授予 通化支队 ‘杨靖宇支队’ 东北民主联军总部 一九四六年二月”的文字,旗帜庄重而肃穆。
旗帜的每一寸尺度,都承载着精神的重量;每一处细节,都熔铸着信仰的光芒。
十四年,山河记得!选择在14日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回吉,就是因为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一天都不能少!
战旗之迎 ——
松江两岸涌动的送行热潮
9月12日起,吉林省450余块大屏,播放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上“杨靖宇支队”战旗的视频画面,长春人民大街、解放大路等街路两侧,那一抹红色格外亮眼!
9月14日,“杨靖宇支队”战旗自豫南大地杨靖宇支队驻地启程,搭乘航班飞抵长春龙嘉机场。
当年,杨靖宇将军从河南确山老家出发,远赴东北组织抗日;今天,战旗沿相似的轨迹,从豫南的庄严交接,到郑州的星夜兼程,再到长春的荣光抵达。
这是一条英雄的归途,也是一次信仰的奔赴。
战旗抵达长春后,由15台摩托车、10台轿车、2台吉普车,共计27台礼宾车辆引导中巴车组成的战旗车队,护送着“杨靖宇支队”战旗归来!
战旗车队沿吉林大路、解放大路、新民大街、人民大街庄严前行,途经人民广场这座承载城市记忆的地标,最终抵达吉林省委。
战旗经过之处,市民自发驻足、凝神注目,共同迎接搭载着“杨靖宇支队”战旗的车队庄严驶过。
长春这座城市,以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真诚的方式,向英雄的战旗致以敬意。
多个平台网友评论截图
战旗安放于陵园、长伴英灵,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精神的还乡;走进吉林省近现代史展,与千余件(套)珍贵实物共同讲述吉林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历程,系统呈现吉林三百年来特别是抗战时期的光荣与坚守。
第三面战旗,授予中共吉林省委,并安放在省委主楼,由驻吉武警部队守护。省委主楼曾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也曾短暂安放过杨靖宇将军不屈的头颅,见证过英雄的铮铮铁骨。
战旗如画,照耀征程!代表着抗联精神和部队荣耀的战旗陈列于此,昭示着伟大抗战精神的最终胜利,也激励着无数吉林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砥砺前行。
吉林,这片曾被侵占和蹂躏的土地,红色基因已深深扎根,伟大事业正薪火相传!
战旗之耀 ——
新时代吉林奋进的精神坐标
历史不曾走远,旗帜永远飘扬。
当纪念融入日常,也让我们读懂了长春这座城市一街一景中蕴藏的历史回响。
近年来,吉林省实施了一系列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工程——人民广场的提升改造、伪满洲中央银行总行旧址焕新开放的历史展览、新民大街的重塑亮相,无一不融入了抗战胜利80周年的纪念元素。
7月5日,新民大街这条承载着城市百年记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历经140天的匠心雕琢后,以全新姿态盛装开街!这条街全长1445米,“14”寓意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45”寓意1945年抗战胜利。
7月21日,人民广场在历经22年封闭后重新开放,人民广场与人民大街时隔二十余年再度连通!行人可从地铁站经连接通道直达广场中心,瞻仰、观摩长春苏联红军烈士纪念塔。
9月3日,“见证与重生:伪满洲中央银行总行旧址专题展”在伪满洲中央银行总行旧址开展,366平方米的展厅里,从殖民工具到人民金融机构的蜕变历程首次被系统展示。
街巷重生、广场重启、战旗归位,这不是简单的城市更新,也不是普通的仪式庆典,是黑土地对英雄的深情告慰,也是吉林人对历史的守望与应答。
吉林,不仅在战争年代为国捐躯,也在建设时期为国铸器、在精神文化的塑造上为国育魂。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诞生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它是吉林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最闪亮的名片。在九三阅兵中,红旗检阅车再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既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尖端水平,也延续了吉林为国铸重器的光荣传统。
1945年10月,东北电影公司在长春诞生。1946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后更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今年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成立80周年,作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长影人在光影长河中,开创了人民电影的“七个第一”,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筑牢根基,也为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
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通化成立,也被称为“东北老航校”。期间经过多次军队院校整编,组建成今天坐落长春的空军航空大学。而今,2025长春航空展将于9月19日盛大启幕,聚焦“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吉林,金秋九月,红色热潮未息,长空壮志续燃!
一个人当年的舍家远行,是为了千万人能够回家;“杨靖宇支队”战旗今天的荣归故里,是为了让千万人铭记,我们从何而来,将走向何方。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东北抗联精神,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战旗已至,精神永驻;英魂不朽,薪火相传!
如今的吉林,江山如此多骄。古往英雄豪杰,这盛世,如您所愿!
来源 | 吉祥新闻初审 | 张泽鑫复审 | 李亚辉终审 | 柳影来源:长春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