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不是也被这些问题绕晕过:用电鳗电电鳗,电鳗会被电死吗?寄生虫会被寄生虫寄生吗?今天咱们就用最通俗的方式,把这些生物界的"套娃难题"拆明白。
你是不是也被这些问题绕晕过:用电鳗电电鳗,电鳗会被电死吗?寄生虫会被寄生虫寄生吗?今天咱们就用最通俗的方式,把这些生物界的"套娃难题"拆明白。
电鳗这东西简直是自然界的"高压电箱",最高能放出860伏特的电压。要知道人体安全电压才36伏特,这威力足以轻松电晕一头牛。
1807年博物学家洪堡就亲眼见证过残酷场景:30头马和骡子被赶进有电鳗的水池,短短5分钟就有两匹被电死,水面上电鳗乱窜,马群嘶叫不止。
但电鳗电电鳗却很难出人命。秘诀在于它们体表那层"天然橡胶服"——厚厚的脂肪绝缘层。
电流总是挑电阻小的路径走,所以电鳗放电时,电流会顺着水传播,而不是穿过自己的身体。
不过有两种情况例外:如果电鳗受伤导致绝缘层破损,放电就像电池短路,很可能把自己搞死;要是被拖出水面,空气电阻太大,电流无路可走,也会反向击穿自身。
所以健康的电鳗互怼没事,但受伤的就得认怂了。
寄生虫界早就玩起了"叠buff"的游戏。有种叫蚜茧蜂的寄生蜂,会把卵注入蚜虫体内,幼虫靠吃蚜虫长大。
但这只是开始,蚜茧蜂长背瘿蜂会专门找被寄生的蚜虫,把卵注入蚜茧蜂幼虫体内——等于给蚜虫"连捅两刀"。
这还只是"二重寄生"。生物学家哈维兰曾观察到更夸张的"四重寄生":
蚜虫被蚜茧蜂寄生,蚜茧蜂被小蜂寄生,而小蜂自身又成为另一种寄生虫的宿主,最终这种寄生虫也未能幸免,被大痣细蜂锁定为目标。
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每层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只不过代价是上一层宿主的生命。
自然界的蛆其实很"讲究",目前没发现有蝇类会在活蛆身上产卵。毕竟大家都是吃腐肉的,没谁会在竞争对手身上养孩子,这不符合"内卷"的基本逻辑。
但如果是死蛆就另当别论了。把蛆打碎做成培养基,再放上蝇卵,完全能孵化出新的蛆。
也就是说,只有蛆死后变成"营养餐",才可能"身上长蛆"。至于活体寄生?目前既没有自然案例,也没人做过这种实验——估计科学家也觉得这事儿有点膈应。
全世界5000多种屎壳郎(蜣螂),绝大多数是"粪便爱好者",但它们绝对看不上自己的屎。屎壳郎滚粪球不是为了玩,而是给宝宝做"育儿房"
雌虫会在粪球里挖个卵室,产卵后还涂特殊分泌物防腐,再裹层泥土当"保护壳"。
有意思的是,它们对粪便还很挑。研究表明,杂食性动物的粪便最受青睐,其中它们对人类和黑猩猩的粪便最为钟爱。自家屎太小太少,营养也不够,根本不够幼虫吃。
更绝的是,南非有种植物会把种子进化得像羊粪,骗屎壳郎帮忙埋起来传播,堪称自然界的"粪球诈骗案"。
澳大利亚曾因为本土屎壳郎不爱吃牛粪,专门从中国进口屎壳郎来解决粪便堆积问题,可见它们有多挑食。
用蛇毒毒毒蛇,结果全看"品种户口"。像眼镜蛇、环蛇这些狠角色,对同类毒液自带免疫,但换其他蛇的毒就扛不住了。
可食鱼蝮就比较惨,被自己的毒液注入血液就会死亡;毒蝰虽然能扛一点,但剂量超了照样完蛋。
毒蛇其实很"省毒",同类打架基本不用毒液,都是靠摔跤比耐力。就算不小心咬到自己也没事,因为毒液得进入血液才生效,嘴里的消化液能中和毒素
不然它们吃中毒的猎物时,自己先没命了。像王蛇吃响尾蛇、银环蛇吃竹叶青,都是因为进化出了专门的抗体,等于自带"抗毒血清"。
自然界的规则就是这么奇妙,看似复杂的套娃问题,背后都是亿万年进化的智慧。无论是电鳗的绝缘层,还是寄生虫的层层嵌套,本质上都是为了在生存游戏里多活一轮。
下次再遇到这类问题,不妨想想:如果我是这个生物,我会怎么保命?答案往往就藏在里面。
来源:笔杆先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