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贝每一步操作都精准踩在消费者的雷点上,口碑像雪崩似的往下掉,说一句 “纯属自找”,真是一点不冤枉。
文I夙夜玖歌
编辑I夙夜玖歌
一场普通的消费吐槽,硬生生被西贝搅成了 “骂战升级赛”。
从罗永浩吐槽预制菜太贵,到贾国龙放话 “一定起诉”,再到如今给人扣上 “网络黑社会” 的帽子
西贝每一步操作都精准踩在消费者的雷点上,口碑像雪崩似的往下掉,说一句 “纯属自找”,真是一点不冤枉。
最初的矛盾本没那么复杂。9 月 10 号罗永浩吃了顿西贝,觉得菜是预制的还卖高价,发微博吐槽 “恶心”,本质上就是咱们普通人吃完不满意写差评的放大版。
哪怕罗永浩是公众人物,说的也是 “个人感受”,没捏造事实,没恶意抹黑。
要是西贝当时能平和回应,比如解释 “中央厨房半成品和预制菜的区别”“定价背后的成本”,再问问消费者的具体建议,大概率这事儿当天就翻篇了。
可西贝偏不,创始人贾国龙第一时间硬刚,连说三个 “一定起诉”,还晒出 830 元 15 道菜的消费单,强调 “不贵”。
这波操作先就输了气势, 消费者吐槽 “贵”,核心是 “性价比不值”,西贝却只算 “人均多少钱”,根本没接住用户的真实诉求。
接着又发公开信列菜品制作流程,说自己 “没用地道预制菜”,甚至要搞 “罗永浩菜单” 欢迎监督。
看似 “自证清白”,实则把矛盾往 “非黑即白” 上逼,好像不认同它的人就是 “造谣”,反而勾起了更多人对 “预制菜定义” 的较真。
本以为罗永浩 13 号发文 “事情告一段落”,西贝能借坡下驴,没想到贾国龙又在行业群里扔出 “炸弹”。
前半句还装模作样说 “要学胖东来透明化”,后半句直接骂罗永浩是 “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
这一下彻底炸了锅,把 “消费争议” 变成了 “人身攻击”。
要知道,“黑社会” 是多严重的标签?罗永浩哪怕吐槽再尖锐,也是基于消费体验的评价,怎么就扯到 “黑社会” 了?
西贝这步棋错得离谱,消费者看在眼里,只会觉得 “连评价都不许,还乱扣帽子”。
今天能这么说罗永浩,明天会不会这么对待普通顾客?
果然,评论区里全是 “以后不敢去了”“这态度谁还敢提意见” 的声音。
更讽刺的是,贾国龙还说 “罗永浩变相帮西贝进步”,嘴上说 “进步”,行动上却把提意见的人往死里骂,这哪是想进步,分明是怕人说真话。
罗永浩的反击也顺理成章。直播里骂贾国龙 “智力有问题”,要找律师看能不能起诉,还说要取 10 万现金送西贝总部 “征集预制菜证据”,甚至提议直播对质。
这些反应看似激烈,却戳中了大家的共鸣点,凭啥消费者说句实话,就要被骂 “黑社会”?西贝要是没理亏,至于这么激动吗?
更离谱的是西贝后来的 “致歉信”。15 号发出来承认 “工艺和顾客期望有差异”,承诺10月1日前调整菜品,本是挽回口碑的机会,结果又搞出幺蛾子:
第一次发了又删,重新发时把 “顾客虐你什么了” 的 “虐” 字加了引号。
这细节一出来,网友瞬间炸了,合着你道歉还不服气,觉得是顾客 “欺负” 你?道歉没有诚意,反而透着一股委屈和不满,这哪是道歉,分明是 “二次挑衅”。
罗永浩紧跟着质疑:“之前说百分之百没有预制菜,现在又要调整,那 10月1日前的菜还卖不卖?”
这话直接戳穿了西贝的漏洞 —— 之前硬撑 “没预制菜”,现在又说 “调整工艺”,前后矛盾,更让人觉得之前的 “自证清白” 是在糊弄人。
其实消费者从来不是 “反对预制菜”,而是反对 “被蒙在鼓里”“花现炒的钱吃加热菜”;
也不是 “不能接受企业反驳”,而是反感 “扣帽子”“人身攻击”。
西贝偏偏把最不该犯的错全犯了:顾客提意见,它怼回去;争议扩大,它扣黑帽;道歉,它还留着不服气的小尾巴。
现在再看西贝的口碑,评论区里满是 “拉黑西贝”“再也不去了” 的声音,甚至有人翻出之前 “涨价”“闭店” 的旧账。
原本只是一场小争议,硬生生被西贝自己折腾成 “品牌信任危机”。
要是一开始能放低姿态,好好沟通,哪会落到这步田地?说到底,西贝的口碑崩塌,不是罗永浩 “骂” 没的,是自己一步一步 “作” 没的,纯属自找。
来源:夙夜玖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