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主和卓被赶出和田,王爷让复活王妃,教主说死透了复活不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5 11:31 2

摘要:书接前文 —— 上回书一播啊,后台留言跟下饺子似的,不少老朋友都给我支招儿、提意见,这儿先给咱老听户们作个揖,多谢各位的关注和互动!您别瞧这留言是小事儿,对我来说可是大宝贝 —— 您说想听啥,我心里就有谱儿了,咱这 “书馆” 就能跟着您的喜好调调方向,这不就是

书接前文 —— 上回书一播啊,后台留言跟下饺子似的,不少老朋友都给我支招儿、提意见,这儿先给咱老听户们作个揖,多谢各位的关注和互动!您别瞧这留言是小事儿,对我来说可是大宝贝 —— 您说想听啥,我心里就有谱儿了,咱这 “书馆” 就能跟着您的喜好调调方向,这不就是良性循环嘛,您说是不是这理儿?

尤其得重点感谢一位朋友,人家在留言区甩了个视频链接,我点开一看 —— 嚯,土耳其苏菲派的苏菲舞!您猜怎么着?一下子就把我心里头压了二十多年的疑惑给解开了!不过话说回来,我也琢磨出点儿门道:这苏菲舞跟咱新疆的民族舞蹈啊,瞅着还真没多大关系。但我也得跟您掰扯掰扯,视频里那些大胡子老哥跳的苏菲舞,跟我在文献里瞅见的描述,还差着点儿意思呢。到底是文献记差了?还是这好几百年传下来,舞蹈自己变了样儿?咱暂时先不纠结这个,总之这位朋友的情分,我记着了,感谢,必须得再三感谢!

闲言少叙,书接上文。上回咱聊到西域 —— 也就是后来的新疆,那会儿来了拨关键人物:和卓。这儿先跟大伙儿掰扯清楚 “和卓” 俩字儿:最早啊,这词儿可不光指某一族人,财主、贵族,还有宗教领袖,都能叫和卓。搁咱老北京话里理解,就跟过去称呼 “老爷” 一个意思 —— 您可别误会,不是外祖父那 “姥爷”,是说有身份的人,比如财主老爷、举人老爷、进士老爷、秀才老爷,当官的有府台老爷、县台老爷,就连当差的,也有班头老爷、捕快老爷,说白了就是个尊称,倍儿有面儿的那种。

那啥时候起,“和卓” 成了特定人群的专属称呼,甚至最后特指一族人呢?这就得提苏菲派里的纳克什班迪教团了 —— 就这教团,在西域扎下根、成了传教的 “老大” 之后,“和卓” 的意思才慢慢变了。咱说的喀什噶尔和卓家族,头一个踏进西域的,就是这教团的第五代教主,名叫马哈图木阿杂木。

您可能要问了:那会儿在西域传教的苏菲派教团,难道就这一家?那可真不是。上回书咱也提过,这时候在西域活跃的苏菲派教团,至少有三大支:一个是亚萨维教团的额西丁家族,一个是乌瓦依西教团的谢里夫家族,还有一个就是咱刚说的纳克什班迪教团的马哈图木阿杂木这一支 —— 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和卓家族。这儿的 “和卓” 为啥不一样了呢?因为马哈图木阿杂木自称是 “圣裔”,所以这会儿的 “和卓”,就成了 “圣裔” 的代名词。至于他这 “圣裔” 是真的假的,咱先不较真,单说这位教主,那可真不是一般人。

您猜这位马哈图木阿杂木是在西域发的家吗?还真不是!他跟他那教团,最早是在中亚火起来的,而且早年间就在中亚抱上了 “粗腿”—— 谁啊?就是白帐汗国的可汗西班尼,这位可是个狠角色,从东欧一路打到中亚,硬生生建了个乌兹别克汗国!那时候马哈图木阿杂木,就是乌兹别克汗国这位西班尼大汗的座下国师,相当于 “国家顾问”,多风光啊!

可好景不长,西班尼大汗没了,继位的汗王对这位老国师可没那么信任了。马哈图木阿杂木一琢磨:得,在这儿待着也没多大奔头了,干脆,去西域 “二次创业”!您想啊,那会儿老先生都六十多岁了,在乌兹别克汗国儿女儿媳都有,家大业大的,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得折腾去西域,这劲头儿一般人真没有!有人说他 “老糊涂”,可他自己觉得身子骨还硬朗,为了传教,啥都豁得出去 —— 甚至还琢磨着联姻,再娶几个媳妇稳固根基。有人说他娶了好几个,也有书记载就娶了一个,是叶尔羌王室的闺女,反正不管咋说,这联姻是成了。

又过了几年,马哈图木阿杂木在西域一盘点自己的儿子 —— 好家伙,光用手指头数都不够,还得脱了袜子加上脚豆儿,一共十三个!咱要讲和卓的故事,这里头有俩儿子必须重点说:一个是他嫡长子,大老婆生的,叫马木特;另一个是老七,就是那位叶尔羌王室闺女生的,叫伊斯哈克 —— 往后的故事,就绕不开这俩人了。

不过说实话,马哈图木阿杂木来西域太晚了,六十岁才来,传教的事儿没咋干明白,可在 “做男人” 这块儿,倒是挺让人羡慕 —— 您算算,打老七开始,那都是他六十岁以后生的,这要是搁现在,五十岁生孩子都得提前去医院做一堆检查,老先生倒好,跟下饺子似的一下整出十三个,这哪儿是普通人啊,简直是 “老神仙” 级别的!我这儿说着都羡慕,可一想起自己这腰,得,还是算了吧,人家苏菲派教主都有神功护体,十大神功里就算没 “老来得子” 这一项,这点事儿对人家来说也不算啥。

咱接着说正事儿。马哈图木阿杂木活着的时候挺滋润,十三个儿子绕膝,可他一没,麻烦就来了 —— 教主的位置就一个,十三个儿子咋分?门徒、信众还有教团的长老们,清一色都支持大儿子马木特,马木特顺理成章就成了纳克什班迪教团的第六任教主。可有人不乐意啊,谁呢?就是他那老七伊斯哈克,还有伊斯哈克他妈 —— 那位叶尔羌王室的闺女。这娘俩私下里嘀咕:“凭啥他马木特当教主?他们家根在中亚,这儿是西域!要想在这儿光大教派,教主也得是咱本地人啊!”

俩人一合计,就想出个毒招儿:伊斯哈克给大哥马木特写了封信,说要在自己的庄子上摆大宴,庆祝大哥当上教主,让大哥过来 “欢乐欢乐”。您想啊,这 “欢乐” 能是真的吗?伊斯哈克心里头打着小算盘:等马木特来了,在酒里或者菜里下点料,把他毒死,自己就能取而代之了。可马木特也不是傻子,早有防备,压根就没去他那庄子。伊斯哈克一看大哥没来,心里咯噔一下:坏了,计策露馅儿了!他怕马木特派人追杀,赶紧一溜小跑就躲到了喀什噶尔。

咱今儿个就先说说留在西域的伊斯哈克和卓。

那会儿在新疆南疆这片土地上,掌权的是叶尔羌汗国,汗王叫阿布都 —— 您别说,这名字跟我家门口烧饼铺一个名儿,听着特接地气,不过这位汗王在历史上没多大名气。但他的爷爷和爹,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爷爷是大名鼎鼎的赛义德汗,爹是拉施德汗,这两位在西域历史上,都是数得着的 “贵教门” 汗王,威望高着呢。

伊斯哈克到了喀什噶尔,阿布都汗倒是挺给面儿,又是欢迎又是招待,整得挺热闹。可您别忘了,喀什噶尔本地有自己的宗教班底,汗王就算再客气,也不能天天围着伊斯哈克转啊。所以伊斯哈克在喀什待着也没啥意思,就开始 “云游”—— 不是旅游啊,是借着 “逛吃逛喝” 的由头传教,攒信众呢!他可不是光在喀什晃悠,而是这城走走、那城串串,主要就在南疆的 “七城之地” 转悠。

转着转着,他就到了一座城 —— 现在知道这城的人不多,可这儿出的苹果,全国人民差不多都知道,没错,就是阿克苏!那会儿阿克苏的阿奇木伯克(也就是城主)叫马黑麻,这位可不是外人,是阿布都汗的亲兄弟。可阿布都汗待见他这弟弟吗?一点儿都不!为啥把马黑麻派到阿克苏这么远的地儿当 “市长”?就因为马黑麻曾经跟他抢过王位,是政治对手,所以才把他 “发配” 到东边来 —— 您知道吗?那会儿叶尔羌汗国的城池分东四城和西四城,西四城是喀什噶尔、英吉沙、叶尔羌、和田,都是核心地带,东四城是乌什、阿克苏、库车、喀拉沙尔,相对偏一些,把马黑麻派到阿克苏,明摆着是排挤他。

伊斯哈克和马黑麻一见面,嘿,那叫一个投缘!马黑麻本来就因为被哥哥排挤,心里头正憋着火儿呢,一见伊斯哈克这主儿 —— 又是圣裔,说话又敞亮,俩人越聊越投机,从宗教聊到朝政,从阿克苏的苹果聊到叶尔羌的棉花,末了儿马黑麻一拍大腿:“得嘞!您在这儿传教,我给您撑着,没人敢找您麻烦!” 伊斯哈克也乐了:“那我也不能让您白忙活,回头我在宗教上给您站台,让这儿的人都服您,帮您攒势力!” 这俩人一搭伙,妥妥的 “黄金组合” 就成了。

可这和谐日子没过上几天,就出事儿了 —— 让 “大手子” 知道了,谁啊?阿布都汗!阿布都汗一听说自己弟弟跟伊斯哈克搞到一块儿去了,那气就不打一处来,甭提多窝火了。您可能要问了:他们不都是亲戚吗?伊斯哈克他妈是叶尔羌王室的人,论辈分,伊斯哈克跟阿布都汗、马黑麻都是表兄弟,再生气也不能咋样吧?您可别这么想,惹谁也别惹汗王啊!阿布都汗一封书信,就把伊斯哈克叫回了喀什噶尔。

伊斯哈克一到喀什噶尔,当时就傻眼了 —— 阿布都汗给了他两样 “礼物”:一匹矮马,还是瘸腿的;一副破马鞍,里头的粘垫子都露出来了。阿布都汗就俩字儿:“上马!” 还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以后不许再去阿克苏!” 伊斯哈克瞅着这瘸马破鞍,心里头甭提多憋屈了:东边去不了,那往哪儿走啊?琢磨来琢磨去,得,往南走!去和田!和田在南疆的大城市里,已经是最靠南的了,再往南翻了昆仑山,就到西藏了,总不至于再被阿布都汗管着吧?

都说 “人挪活,树挪死”,伊斯哈克到了和田,还真遇上了 “贵人”—— 和田的阿奇木伯克(城主)叫呼雷师苏檀,这位也是阿布都汗的弟弟。呼雷师苏檀一见伊斯哈克这小表弟来了,那叫一个热情,又是摆酒又是招待,看来在叶尔羌汗国,宗教人士普遍都挺受人尊敬。在呼雷师苏檀的帮衬下,伊斯哈克没费多大劲儿,就在和田收了不少门徒,不到一年的功夫,他的教团就眼见着壮大起来了。

可就在这顺风顺水的时候,伊斯哈克和呼雷师苏檀的 “友谊小船” 说翻就翻了!咋回事呢?说起来还跟苏菲派的 “神功” 有关 —— 真是 “成也神功,败也神功”。呼雷师苏檀有个小媳妇,长得那叫一个俊,用老北京话形容,就是 “又狗狗又丢丢”,俩人情比金坚,蜜里调油的。可这位小媳妇也是点儿背,有一天吃了块刚从井里捞出来的凉白薯,又喝了碗放凉了的小米粥,刚放下碗,就打了个透亮的凉嗝,紧跟着又放了个凉屁,没等旁人反应过来,“嗝儿” 一声,死了。

呼雷师苏檀当时就急眼了,抱着媳妇哭啊,哭着哭着突然一拍脑袋:“哎!我这儿不是有位苏菲派的大师吗?伊斯哈克和卓啊!人家会十大神功,据说能起死回生!” 赶紧让人把伊斯哈克叫到王府,一见面就喊:“复活!快把我媳妇复活!” 伊斯哈克哪儿见过这阵仗啊,跑到床边一看,那尸首都凉透了,当时就慌了 —— 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脑门上的汗跟刚从澡堂子出来似的,哗哗往下淌,憋了半天,才结结巴巴地说:“您… 您倒是早叫我啊!这… 这都死透了,神仙来了也没辙啊!”

呼雷师苏檀一听就炸毛了:“你这叫什么话!当初说你们苏菲派有神迹,能起死回生,合着人死了就不管用了?早知道这样,我就多余收留你!” 要不是看在亲戚的面子上,呼雷师苏檀非得让人把伊斯哈克给轰出去不可。这么一来,和田是待不下去了,伊斯哈克又开始琢磨:去哪儿呢?还是得去阿克苏!马黑麻跟自己惺惺相惜,那儿安全!

可从和田去阿克苏,中间得路过喀什噶尔,要是让阿布都汗知道了,轻则一顿棒子,重则可能直接处死,这风险可不小!没办法,伊斯哈克只能走沙漠小径,冒着风沙、顶着烈日,走了一个多月,才总算到了阿克苏。没想到啊,马黑麻还真够意思,提前三天就深入沙漠来接他,一见面就把他按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扑通” 一声就拜了师 —— 自此之后,伊斯哈克和卓才算真正有了宗教地位,成了一派正经的宗教领袖。

您可能要问了:马黑麻至于这么看重伊斯哈克吗?还真至于!首先,马黑麻政治野心大着呢,早就觊觎汗王之位了,这些年一直在偷偷攒势力,就等着找机会起事 —— 您别说是 “造反”,亲兄弟反亲哥哥,勉强算个 “叶尔羌汗国版靖难之役” 吧。其次,他得有自己的宗教势力撑着啊!库车、阿克苏这一带,本来是亚萨维教团的地盘,就是咱之前说的额西丁家族的势力范围,虽说这会儿额西丁家族势衰了,但信众还不少,马黑麻觉得在这些老教团面前施展不开,所以得扶持一个 “自己人” 当宗教领袖,伊斯哈克正好撞上门来了。

伊斯哈克也挺会来事,到了阿克苏第一件事,就是去 “扫墓”—— 不是普通的坟,是麻扎(穆斯林的陵墓),去给额西丁的爹,也就是扎马鲁丁(上回书说过,这位跟王子对过话)的麻扎礼拜祭祀。他可不是祭拜一下就走,一住就是好几天,每天在麻扎上又是诵经又是做仪式,各种 “行为艺术” 轮番上演。虽说他跟亚萨维教团不是一个派别的,但他对扎马鲁丁的麻扎那叫一个尊敬,一点儿都不含糊。

亚萨维教团的教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位和卓虽说跟咱不是一个教团,但也是正经穆斯林,心里头装着‘天下贵教门是一家’的理儿!” 搁现在话说,那心里头都暖暖的。表演到最后一天,伊斯哈克突然对外宣称:“昨儿夜里,扎马鲁丁老教主给我托梦了!他说东四城的教主位置,全传给我了!你们别不信,这都是老教主的意思!”

那扎马鲁丁的子孙们咋办呢?伊斯哈克又说:“老教主在梦里也安排好了,让他的子孙们都去当市长,保准有官做!” 就这几句话,伊斯哈克不光顺顺利利接管了亚萨维教团的宗教地位,还把老教团的领袖们安排得明明白白,您说这位小和卓,是不是挺有韬略?

就这么一番操作,伊斯哈克在南疆顺风顺水混了十二年。这十二年里,他不光帮着马黑麻壮大势力,自己的教团也发展得越来越大。他琢磨着:该回中亚看看了,跟哥哥马木特显摆显摆自己的地位和实力,让他知道,现在想杀自己,可没那么容易了 —— 其实当初是他先想害哥哥,也没听说马木特想过害他,这可真是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要说这人走时气,马走膘,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伊斯哈克回了中亚没多久,他扶持的马黑麻还真当上汗王了!马黑麻一坐上汗位,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中亚请伊斯哈克回来,想让这位 “宗教导师” 在身边帮衬着。可这会儿伊斯哈克已经太老了,动不了了,只能给马黑麻捎了封信:“我走不动了,我有个儿子叫沙迪,以后让他去南疆辅佐你。不过沙迪现在才两岁,等五年以后,他自然会到你身边。” 至于沙迪到了南疆之后咋操作,咱明天再接着说。

咱再说说马木特这边。马木特一看,西域南疆(那会儿还叫西域)的信众,全成了纳克什班迪教团的人,而且那边虽然有教团势力,却没个正经教主,伊斯哈克要派儿子去,他哪儿能干啊?“我可是掌门长子,咱这一支才是正宗!” 于是他立马派出自己的嫡传长子玉素甫,也去南疆。您别说,“玉素甫” 这名字在新疆故事里出镜率可太高了,自打我讲新疆的事儿以来,没少提这个名儿,看来当年叫这名字的人是真多。

一个教派,俩宗支,都往南疆派人,这离着打起来还远吗?没错,就是从这儿开始,南疆才有了后来那出精彩的 “黑山白山派之争”。至于玉素甫和沙迪到了南疆之后,又闹出了哪些事儿,咱下回书再接着唠!

来源:昆仑流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