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仁,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G0611张掖至汶川高速同仁至赛尔龙(青甘界)段公路(简称“同赛高速公路”)便由此出发,连接青海和甘肃两省,是青海省高速公路网“三纵、四横、十联线”中“纵一”张掖至汶川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是交通运输部首批“平安百年
同仁,藏语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G0611张掖至汶川高速同仁至赛尔龙(青甘界)段公路(简称“同赛高速公路”)便由此出发,连接青海和甘肃两省,是青海省高速公路网“三纵、四横、十联线”中“纵一”张掖至汶川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是交通运输部首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项目。
项目全长204.5公里,中铁十局七公司承建标段全长17公里,地处青海省黄南自治州河南蒙古自治县,平均海拔超3600米,部分路段穿越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麦秀保护分区、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沿线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敏感点多,对复绿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边建边绿 守护生态屏障
面对高寒缺氧、植被生长季短暂的严峻挑战,中铁十局七公司始终秉持“生态环保优先”理念,将绿色施工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从临时建筑用地与取土场的科学选址,到施工前对草皮的精细剥离、腐殖土的集中存放与养护,再到推进“边建边绿”的同步修复策略,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深切尊重与呵护。
▲拱形骨架绿化
由于不同段落的海拔、地质条件及边坡坡比存在显著差异,项目团队因地制宜,为每一段边坡量身定制了科学的复绿方案,切实提升绿化成效。对于5米以下边坡,优先采用铺草皮方式进行复绿,即将剥离的草皮假植回铺于便道边坡、场站等临时用地,实现施工场地与周边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5米以上边坡则优先选用拱形骨架结构,即先安装填方拱形骨架预制块,再回填回收种植土,做到工完料净、绿色施工。
▲匝道三角区绿色恢复
取土场使用结束后,及时对裸露区域实施复垦,种植适宜当地气候的草种,恢复地表植被,同时在周边设置截水沟,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减少泥沙流失。在草籽选种过程中,充分考虑海拔与气候条件,选择垂穗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等适合高原生长的植物,并科学配置植物种类。待绿色植物生长成型后,依靠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有效抑制水土流失,使绿化与防护结为一体,实现最佳防护效果和生态保护目的。
溯源防污 匠心涵养青绿
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资源战略储备区,其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中下游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与数亿人民的饮水安全。该地区生态系统极其珍贵且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许多水源也会因此断流。
为了保护高原珍贵水系,维系“中华水塔”的生命脉动,项目团队在跨河桥梁施工过程中,将作业时间安排在枯水季节,最大限度减少对水生态的干扰;采用循环钻孔灌注桩工艺,实现泥浆的循环利用;通过砂石分离机和三级沉淀池,对混凝土拌和产生的微量碱性废水进行收集处理,用于场站洒水降尘,实现废水零外排;生活污水则经由新建排水管网统一收集沉淀,定期转运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切实筑牢水环境安全防线,守护三江源的纯净长流。
▲除尘降尘设施
而与三江源地区水系保护相关的大气污染防治也是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施工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若不加控制,将直接威胁区域空气质量,并可能通过降水与径流影响下游水生态安全。
项目团队以系统化的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全力守护三江源的蓝天白云。全面推进混凝土拌合站地面硬化,对进料仓实施全封闭管理,从源头抑制粉尘产生;在料口与料斗侧方安装智能喷淋系统,借助水雾高效吸附悬浮颗粒物;安排洒水车定时对施工便道及作业区进行洒水保湿,有效抑制扬尘;冲洗所有驶离工地的车辆,严防颗粒物外带;对临时堆存的复耕土全面覆盖绿网,减少风蚀扬尘与水土流失,静待回用。
在这一生态极度敏感的区域,噪声与固体废弃物管控直接关系到高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完整稳定。项目团队优先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先进施工机械与运输设备,对高振动类固定设备加装专用减振基座,有效阻隔振动传播;严格执行车速控制与禁鸣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噪声对环境的干扰;施工剩余物资全部分类存放、妥善保管,建筑垃圾即产即清、合规外运;机械油污及危险废弃物统一收集处理,绝不留给草原一丝“外来痕迹”;办公及生活区全面配备防渗漏型旱厕,生活垃圾分类贮存、定期转运至县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置,实现对固体废弃物的全程管控,全力守护高原澄澈净土。
美美与共 绘就和谐画卷
在这片肩负“中华水塔”神圣使命的高原之上,中铁十局七公司深知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始终以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定不移地推动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融共生、和谐并进。
常态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培训教育,持续播撒绿色“种子”,让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在施工现场及周边区域设置科普宣传牌和标语,生动讲述高原生态的珍贵性以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增强全体建设者的环保意识;定期组织“守护三江源”实践活动,通过清理河道垃圾、植树绿化、现场巡护等方式,深化建设者的敬畏意识,让守护“中华水塔”的使命融入每一位建设者的日常行动。
在施工全过程严禁破坏植被及猎捕野生动物。所有作业环节中一经发现珍稀野生植物,立即向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报备,并采取移植等专项保护措施;严格限制施工车辆与人员的活动范围,禁止进入非施工区域的草场、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带。车辆行驶中如遇野生动物,主动暂停避让,实行“礼貌让行”;厨余垃圾均予以妥善处理,避免吸引野生动物觅食,切实维护高原生态平衡。
▲同赛高速河南服务区效果图
项目全线驻地设施采用黄绿相间的迷彩风格,与草场、山峦浑然一体、巧妙融合;位于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河南服务区以蒙古包为设计灵感,融合现代幕墙技术与民族传统纹样,展现出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在这里,中铁十局将施工生产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实现了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动诠释了“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生态智慧。
蜿蜒于青藏高原之上的同赛高速公路,不仅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是一条绿色长廊、一条人文纽带,它承载着天堑变通途的梦想,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雪域高原上的生动写照。中铁十局将继续做“两山”理念最坚定的践行者,持之以恒用绿色与智慧书写充满温度与责任的新时代基建答卷。(中铁十局)
来源:中国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