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中,医院多次更名,每一次更迭都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自身的发展,从1930年医科改为医学院,1958年从开封迁址郑州,更名为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5年又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直至2000年三校合并定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一
谁能想到全球第一大医院竟然在中国,它位于交通网络发达的郑州,每天接待来看病的患者高达4万。更是以月入18亿的营收数据,让人目瞪口呆。
而且在医院里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一分一秒对他们来说都非常的珍贵,但是一年219亿的营收还是让人怀疑,这个医院到底是如何做到能够有如此多收入的。
那么究竟郑大一附院是怎么营收的?医院的强势技术又是什么?
郑大一附院的历史可回溯到1928年9月,其前身为原河南中山大学医科,初始时规模微小,仅28间平房、50张病床和28名职工。
在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中,医院多次更名,每一次更迭都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自身的发展,从1930年医科改为医学院,1958年从开封迁址郑州,更名为河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85年又更名为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直至2000年三校合并定名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它不断成长壮大的脚印。
早期的郑大一附院,虽规模有限,但凭借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在有限的条件下,为河南地区百姓提供着不可或缺的医疗服务。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医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医院积极扩充规模,大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逐渐在国内医疗界崭露头角,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医院,逐步成长为如今的医疗巨擘。
如今的郑大一附院,已构建起“一院五区”的宏大格局,总占地面积达55.31万平方米,河医院区、东院区、南院区、北院区、西院区,而每个院区都有其独特的定位。
河医院区作为核心区域,是区域性疑难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汇聚顶尖专家与先进设备,承担着救治重症患者的重任。
东院区定位为与国际接轨的医防融合高端医疗院区,致力于打造国际化医疗服务平台,南院区立足郑州航空港区,辐射服务豫东南,是综合救治院区,为周边百姓提供便捷医疗,北院区是“大专科、小综合”的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专注神经疾病诊疗研究,最后西院区则有效纾解河医院区就诊压力。
走进任何一个院区,都能感受到其宏大与繁忙,门诊大楼里,患者们脚步匆匆,在各个科室间穿梭,住院部病房中,医护人员忙碌照料着患者。
医院拥有临床医技学部37个,病区324个,编制床位超1万张,日均门诊量约4万人次,年门诊量超700万人次,日均手术量800余台,年手术量超30万台,年住院患者超35万人次,数字惊人。
当然郑大一附院的辉煌,离不开其强大的人才队伍,医院现有在职职工15696人,卫生技术人员14042人,正高级职称882人,副高级职称2287人,博士学位职工2609人,硕士3623人 。
这里汇聚了众多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各自领域深耕,取得一系列瞩目的科研成果与临床成就。
而在郑大一附院中器官移植领域是他们的强项,郑大一附院的专家团队成功完成多例高难度肝脏、肾脏、肺脏等器官移植手术。
在大器官疾病综合诊治技术方面,始终处于全省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医院拥有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胰腺、小肠等六大器官移植资质,是河南省唯一具备这些资质的医疗单位,肝脏、肺脏、肾脏移植数量居国内前五,小儿肾移植例数连续五年居国内医院第一,2024年更是达到全球第一。
除了医院里医生技术的高超,郑大一附院还引进先进技术 ,他们的3D打印技术在多个临床学科成功实施,为患者定制个性化医疗器械和植入物,提高治疗效果。
在骨科手术中,医生依据患者骨骼结构,通过3D打印制作精准植入物,实现精准手术操作,缩短康复时间。
不仅如此他们还引进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手术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医院已利用这些机器人开展泌尿、妇科、肝胆、胃肠、胸外等各类手术,机器人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为患者提供优质手术体验。
此外,医院在食管癌防治、生殖医学、神经介入、微创治疗等多项技术上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生殖医学领域,专家团队运用先进辅助生殖技术,帮助众多不孕不育家庭圆梦。
营收与运营当然能引进先进技术,郑大一附院所投入的资金肯定不少,但是相对于郑大一附院的营收来比,简直不值一提,在2023年郑大一附院就营收219.86亿元,月均近18亿。
面对如此高的营收,也引起了不少的争议,营收这么高,是不是有强买强卖,故意让患者多花钱的嫌疑?但事实并非如此。
医院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服务,包括门诊、住院、手术、检查以及药品销售等,政府补助也是重要收入组成部分,涵盖科研、医生培训、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为医院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但高营收伴随着高支出,员工工资是主要开支之一,15000余名职工的庞大团队,支撑着医院日常运转,设备采购与维护也占据相当大比例,为给患者提供先进治疗方案,医院不断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并投入大量资金维护。
此外,医院还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投入巨大,所以,院长表示医院收支基本持平,也并非夸大其词。
作为大型公立医院,郑大一附院始终牢记社会责任,它是国家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自然灾害面前,总是冲在最前线。
2021年7月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灾害,郑大一附院遭受重创,金水河水位上涨,淹没地下室、门诊区、病房楼,供电、供水、通信设施受损,医疗设备损失巨大,手术被迫中断,重症ICU患者失去设备支持。
但全体医护人员临危不惧,全力投入患者转运和救治,在相关部门协调下,成功转移11350名患者,随后迅速开展自救和恢复工作,短时间内实现门诊、急诊、发热门诊全面复工。
不仅如此医院还积极开展医疗扶贫,通过对口帮扶、远程医疗、专家义诊等方式,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帮助贫困地区提高医疗水平,让百姓享便捷、高效医疗服务。
郑大一附院,这艘全球最大的医疗“航母”,承载历史厚重,肩负时代使命,在全体医护人员努力下,它将创造更辉煌的明天,为中国乃至全球医疗事业发展书写壮丽篇章,持续为人类健康事业照亮前行道路。
本文信源:长江云新闻《近40名专家集体跳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方回应来了》
澎湃新闻《“亚洲最大医院”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迎来新任院长》
来源:青史难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