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降价52%!美国芯片巨头杀疯了,中国厂商“被动跟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22:59 1

摘要:2022至2024年,美国进口的通用接口芯片进口量累计增长37%,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而栅极驱动芯片的降幅更是达到了55%。

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背后的原因令人唏嘘——

中国模拟芯片行业,正经历着一场猝不及防的价格风暴。

先来看看真实的数字:

2022至2024年,美国进口的通用接口芯片进口量累计增长37%,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而栅极驱动芯片的降幅更是达到了55%。

相比之下,同期中国本土芯片的价格降幅则相对缓和,接口芯片下降了33.59%,栅极驱动芯片下降了22.13%。

一个数字里藏着多少行业血与泪?

再说具体的,2022年买一颗美国接口芯片你得花3块钱,2024年只要1.55元!栅极驱动芯片更离谱,1颗只要1.76元——你没看错,潮水退了,裤子都来不及提。

而国产同行能怎么样?只能跟着降,咬咬牙,利润蒸发三分之一以上。去年还小赚一点,2024年直接亏本卖货,“被动跟跌”四字,成了行业默契的无声叹息——

一场表面上的价格战,实际上像一只看不见的黑手,从长远里攥住了中国芯片人的咽喉。

到底是谁在主导这场“游戏”?

2022年,美国相关模拟芯片占中国同类产品总进口量47.81%;2023年53.06%;到2024年,冲到了62.14%。三年均值54.34%!进口量三年猛涨37%,2024年单年就涨了22%!

业内人甚至调侃:国产模拟芯片市场,简直被“推土机”碾过一样——

2022年,进口11.59亿颗;2023年,12.99亿颗;2024年,直接干到15.90亿颗!

为什么能做到?说白了,就靠“跌价”。

美国TI、ADI、博通、安森美这些大玩家,属实不讲武德。你家每降一毛钱,我再便宜三毛;你能做的产品,我不仅更便宜,还能保障供货。“恶意倾销”也就两个字:狠!

简单点说,当美国芯片价格低到让国产厂连成本都不敢细算,谁还玩得过?

别以为价格战只是账面数字。

一着跟跌,背后是连锁反应。2024年国产芯片的加权平均毛利润跌了33.4%,通用接口芯片甚至跌了38.76%,栅极驱动芯片也掉了22.68%。有厂老板直言:“是用利润换订单,用订单换喘息。”

更扎心的是,2023年行业整体“由盈转亏”,到2024年亏损面扩大7%。开工率比两年前低了17个点,研发投入还怎么保证?

研发,是个需要不断砸钱、慢慢积淀的活。你让企业天天亏钱,谁有心思继续烧钱搞创新?

市场逻辑变成——降价往死里卷,产品创新只能先等等。这,才是最危险的趋势。

怎么会被外国企业牵着鼻子走?

别急,这其中有一条你可能没注意的潜规则——定价权的丧失。

美国进口芯片2024年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从2022年的35.4%提升到近45%。只要你的市场份额足够大,价格说了算。你压着全行业低价出货,本土厂就必定得跟。

只要你越过产能“临界线”——低价只是开胃菜,随时可以开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替代争夺战。毕竟,谁先挺不住,谁就被挤出去。

毕竟,这年头讲情怀也得先兜住口袋——没人能撑一辈子的亏本买卖。

更让人头大的是,美国进口模拟芯片几乎全线和国产对标——物化特性、生产工艺、应用场景,像是左手拷贝右手。换句话说,假如利润还有点空间,国产厂能打价格战;可一旦陷入“零利润”,那就只能苦守阵地。

你觉得国产厂可以“拼技术”?别忘了,研发要钱要时间要市场支撑;可一旦利润断层、资金链紧张,谁来承担创新的“冷启动”?——等着吗?市场早变天了。

有专家一针见血:“如果只拼价格、不拼创新,再高的产业壁垒也是纸老虎。”数据佐证,2024年本土芯片研发投入显著缩水,许多项目被迫搁置。想走技术升级路?先得挺住价格泥潭。

问题摆这了,行业人怎么说?

“要是光靠价格战,我们跟不上美国巨头的资金和体量。”有企业家甚至公开喊话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希望反倾销能让市场恢复点理性!”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纷纷站出来为本土企业“撑腰”。他们说得很明白:

反对不公平贸易,不能让别国企业以恶意倾销搞乱市场。支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决不能被“腰斩”在价格战中。强调产业协同,鼓励上下游抱团取暖,对抗外来冲击。

他们的声音,是一批企业老板、行业专家的心声,也是业内人士的心声。

中国商务部反倾销调查已经启动,调查期长达一年多。利害关系方有20天进行登记和提交书面意见。这不只是场博弈,更是未来行业规则的“再锤炼”。

但外部措施只能治标,最根本的变量,还是产业自身。你想:中国厂商能不能静下心积累技术?国内市场能否团结一致不被内卷拖垮?谁能在新一轮政策、商业、技术多重变局中,守住最后的底线?

没人敢说答案,但悬念就留在这:如果低价时代成为常态,我们还能不能让中国芯片有尊严、讲创新、真正立得住?

如果美国进口芯片继续倾销,咱还能坚持多久?

这个问号,也许藏在中国每一家芯片厂、每个工程师的心头。是的,三年打对折的背后,是产业的重塑、博弈与取舍。市场要公平,技术要创新,生意要做下去——

这场没有硝烟的价格战,等谁能扛过最后一波冲击,等哪个后来者能反转结局。

这不是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个行业的集体命题。

谁会是最后的胜者?你说呢?

来源:财经保探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