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前线的副司令员,因一个文艺女兵两次吵架,罗荣桓如何解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4 22:50 1

摘要:这让中央和东北局首长们都意识到长春的敌人不弱,强攻势必会付出重大伤亡。于是,我军改变了战术,围而不打,待敌弹尽粮绝之际再发动攻势。

1948年初,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已取得优势,国民党的生存范围被压缩到仅剩长春、沈阳、锦州三处孤立据点。

我东北局最开始打算先解放长春,预备出动七个纵队攻城、两个纵队加若干独立师阻援,预计在半个月左右拿下胜利。

然而5月的大房身机场一战,我军在占据绝对人数优势的情况下进行野战,却只打出歼敌5000余人、自身伤亡2100余人的战绩。

这让中央和东北局首长们都意识到长春的敌人不弱,强攻势必会付出重大伤亡。于是,我军改变了战术,围而不打,待敌弹尽粮绝之际再发动攻势。

为加强指挥力量,东总成立了围城指挥部,由萧劲光担任司令员、萧华担任政委,另陆续调陈伯钧、陈光过来担任副司令员,唐天际出任副政委。

这五人都是我军赫赫有名的高级干部,此时的东北战局决胜点已不在长春,因此战场上并不激烈,他们五个人齐聚于此,有些“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可让人意外的是,战场上平静,指挥部里却特别热闹,陈伯钧、陈光这两位副司令员会面没多久,就在一天内连吵了两次,这是怎么回事呢?说起来,主要源于一个女兵。

陈光和陈伯钧都是红一方面军出来的将领,资历等各方面相差不大,因此都没有让对方心服的威望,这是能吵起来的根本。

要论起点,其实陈伯钧还略高,他参加过秋收起义,1930年当上红军师长、1932年当上红军军衔,长征途中担任红五军团参谋长,甘孜会师不久出任红六军团军团长。

陈光则是参加过湘南起义,当师长的时间比陈伯钧晚两年,长征途中也还是师长,倒是抵达陕北后出任了红一军团代军团长。

抗日战争阶段,两人最初都是主力旅旅长,但发展都不算顺利。

陈伯钧1937年10月担任359旅旅长期间,因当众扇了军委直属摩托学校的司机一巴掌,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随后他被调回延安学习,旅长职务由王震接任。

这一巴掌的代价特别大,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基本都在后方,1942年358旅从前线返回,他才出任该旅副旅长。

至于陈光,虽然在101负伤后他担任过115师代师长,但陆房突围战让他在部队中的威望大损,在山东时又跟朱瑞等人处不来。

中央调整山东领导班子时,他一个军事干部被安排去负责财政,罗荣桓一元化领导之际,他又直接被调回延安。二陈都没有发展至他们本可以到达的高度。

解放战争时期,陈伯钧基本在后方工作,陈光虽然开始担任过主力纵队司令员,但因接连跟东总起冲突,1947年初被调离野战部队。

两人调到围城指挥部时,其实都已离开了前线很长一段时间。本来上级是希望他们通力合作,争取能多立功、获得前线领军的机会,可没想到,二陈很快就吵了起来。

这种非作战的生活小问题,一般战史是不会记录的,不过陈伯钧有写日记的习惯,他亲笔留下了这段往事,算是为枯燥的历史,增添了一些趣味性的小细节。

据陈伯钧在日记中所述,1948年7月16日,他奉命从罗家窝赶到李家屯指挥所,由于路程有120里,又碰上突降大雨,他们走了大半天才抵达目的地。

到地方后,陈伯钧跟陈光商谈了西线的一些零碎问题,这时还没什么问题。不过晚饭时他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同志,向解方询问后才得知女生叫紫嫣,“是陈光同志调来去做敌军工作的,而且尚在加以亲手训练”。他就感觉把一个女生随意带到指挥部不是特别妥当。

次日早上,陈伯钧和陈光约好一起去唐天际处吃早餐,没想到陈光将紫嫣也带上,陈伯钧意见就更大了。

本来是要商议作战的问题,但陈伯钧看紫嫣在,就只说了部队的政治情绪、八一前后的鼓励事宜。后来紫嫣离开指挥部,陈伯钧找到机会跟陈光说,大家都认为这样不好,建议送紫嫣回宣传队,或者直接到钱益民的敌工部去考察和学习。陈光却不同意,两人吵了一架。

中午吃饭时,陈伯钧再次说起调紫嫣离开的事,陈光仍然回绝,最终不欢而散。

当天陈伯钧还另跟解方、唐天际聊过,希望政治部保卫部出面处理,唐天际解释道之前已经专门向陈光说起,但没有效果。

陈伯钧无奈,正好当时东总有要事召见,他于晚上7点左右朝黑龙江出发,想着让上级出面协调。

7月19日,陈伯钧抵达了哈尔滨,吃过晚饭就去找到萧劲光、萧华,先谈及长春西北线的部队情况、地形部署等问题,后面又说到了陈光和紫嫣的事。

二萧没有过多发表看法,只是让陈伯钧等过几日罗荣桓政委有空了再汇报上去,让总部定夺。

7月26日,陈伯钧接到命令,立即赶往罗荣桓住处,他还是如面见二萧时那样,先汇报工作,再说到陈光和紫嫣的问题。

从这一系列举动中能看出两点,陈伯钧对陈光擅自带女同志去指挥部的做法意见很大,因此迫切想解决此事;同时陈伯钧很有纪律性的,每次都先说大局,不会因私废公。

罗荣桓也没有立即给出处理方案,只是提了两点:“一是长春之敌最近可能有变动,是否可先回去一个人,或全部都提早回去;二是陈光同志的事我要同萧、萧等同志商量一下。”

次日早上8点,已跟二萧商定好8月10日返回前线的陈伯钧,再度去找罗荣桓汇报。

罗帅认为,围城指挥部还是要早点回个人去,即便眼下长春不会有什么大动作,但也要他们突然冲出针对锦州方向,那会给我军行动增添变数。

随后罗帅又讲了一些组织、建制的事情,到末尾才谈起陈光和紫嫣。罗帅并没有批评谁,只是说:

“党内有个不好的风气,就是干部一有不好,或不大合手,就拒绝或送走,不改造,不争取,不善于跟不同意见、不同习惯的同志在一起共事。而认为不合手或有缺点的干部,不但不能把事情弄好,反而会把事情搞坏,是个负担。严格说起来,这都是不对的,是缺乏党性的表现,不适合党的原则。”

这番话的思想境界非常高,让陈伯钧深受触动,回去后再也没有提过紫嫣的事,他已然明白,团结同志远比排斥更有力量。

很多时候,一个好的政工干部,作用确实太大了。简单粗暴地下命令,固然可以很快平息眼下的争论,但无法触及到根本,只有源自心底的教育,才能解决问题。

而从这件事也能看出,陈光的性格存在点问题,太过于按自己想法来,哪怕违反纪律、有别人提醒,也不愿意改。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啊。

来源:文史哲研读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