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去过达拉斯牛仔队的主场AT&T体育场,一定会被那片“蓝色海洋”震撼——9.3万个座位座无虚席,大屏幕上滚动着球队128亿美元的估值数据(2025年《福布斯》职业体育球队排名第一),中场休息时,36位穿着标志性蓝白制服的啦啦队员踩着10厘米高跟鞋登场,每一
如果你去过达拉斯牛仔队的主场AT&T体育场,一定会被那片“蓝色海洋”震撼——9.3万个座位座无虚席,大屏幕上滚动着球队128亿美元的估值数据(2025年《福布斯》职业体育球队排名第一),中场休息时,36位穿着标志性蓝白制服的啦啦队员踩着10厘米高跟鞋登场,每一个踢腿、旋转都精准到毫米,全场观众的欢呼能掀翻屋顶。
图片转自网络,若构成侵权,可联系删除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群被称作“美国甜心”的女孩子们,曾在长达十年里过着这样的生活:凌晨5点爬起来练体能,白天挤地铁去兼职,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参加球队排练,周末比赛日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7点,到手的时薪却只够买两杯星巴克。直到Netflix纪录片《美国甜心:达拉斯牛仔啦啦队》爆火,这场“光鲜与窘迫”的巨大反差,才终于把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最隐秘的薪资不公,推到了聚光灯下。
一、纪录片镜头下的“双面人生”:她们是球队的“活广告”,也是连房租都要焦虑的打工人
2024年,《美国甜心》第一季开播时,几乎没人预料到它会引发一场“职业体育价值重构”的讨论。导演原本只想记录达拉斯牛仔啦啦队的“选拔残酷性”——每年有上千名女孩报名,经过形体考核、舞蹈展示、台风评审等5轮筛选,最终只有36人能留下,淘汰率堪比“体育界的哈佛录取”。
但镜头一开机,就拍到了更扎心的画面。
凌晨5点的训练馆:没人敢迟到,也没人敢喊疼
纪录片里有个片段,22岁的新人艾米丽在体能训练中拉伤了大腿肌肉,她咬着牙完成了剩下的20组深蹲,直到教练发现她的裤子渗出血迹,才让她停下来。“如果因为受伤缺席排练,很可能会被替换掉。”艾米丽在镜头前抹掉眼泪,“我租的公寓离训练馆40分钟车程,每月房租1200美元,要是丢了这份工作,我就得搬回德州乡下。”
达拉斯牛仔啦啦队的训练强度,远超外界想象。每周固定3次全天排练,每次6小时,从基础动作纠错到整套编舞合练,教练会用慢镜头回放每一个细节,哪怕只是手位偏移1厘米,都要重新练上20遍。除此之外,她们还要完成每月8次社区服务——去儿童医院陪患病孩子跳舞、在公益活动上表演、帮球队拍摄宣传物料,这些全是“强制任务”,没有额外报酬。
比赛日的11小时:从清晨忙到深夜,时薪不如快餐店兼职
最让观众破防的,是比赛日的“隐形加班”。纪录片拍到,啦啦队员们需要在比赛开始前3小时到场,化妆、整理服装、开赛前动员会;比赛期间,她们要在球员休息时上场表演,每次3分钟,整场比赛下来要跳8-10次;比赛结束后,还得留在场地和球迷合影、签名,直到最后一位观众离场。
“上次感恩节比赛,我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7点,回家后累得连脱鞋的力气都没有,打开银行APP一看,当天的工资只有200美元。”30岁的老将莎拉在镜头里苦笑,“我闺蜜在达拉斯的Chick-fil-A打工,时薪17美元,每天工作8小时还能准时下班,比我挣得还多。”
更讽刺的是,达拉斯牛仔队的商业价值里,啦啦队的贡献从未被低估。球队官网显示,啦啦队每年参与的商业活动超过100场,从品牌代言到公益宣传,为球队带来的间接收入超5000万美元;她们的周边产品——从制服同款T恤到舞蹈教学视频,每年销量能排进球队周边TOP3。可这些“业绩”,却从未体现在她们的工资单上。
二、扎心的薪资对比:男孩年薪5.3万,她们却要靠兼职“续命”
当《美国甜心》第一季播出后,前达拉斯牛仔啦啦队员Kat Puryear的一条采访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疯传。这位2022年退役的姑娘,对着镜头算了一笔“生存账”:
“我在队里待了3年,时薪15美元,每周工作35小时,月薪大概2100美元。扣除房租1200美元、汽车保险300美元、舞蹈服清洗费150美元,剩下的450美元要用来吃饭和买日用品。为了不饿肚子,我每天早上6点去咖啡店兼职,晚上排练结束后再去健身房当前台,周末比赛日结束后,还要赶去超市理货。”
Kat的经历不是个例。《NBC体育波士顿》2022年发布的一份NFL薪资报告,更是让“啦啦队薪资不公”成为全网热议话题:
“男孩的工作很重要,但我们的工作难道就不重要吗?”5年老将Jada McLean在纪录片第二季里反问,“他们不需要每天练体能,不需要保持严格的体重标准,不需要在零下10度的天气里穿短裙表演,可他们的年薪比我们高,还能享受球队的医疗福利。”
Jada的故事,更像是达拉斯牛仔啦啦队“生存现状”的缩影。作为队里的资深成员,她除了完成啦啦队的工作,还在一家 dermatology(皮肤科)诊所当助理,每天早上6点去训练,中午12点赶去诊所上班,下午6点再回训练馆排练,直到晚上9点才能回家。“有一次我在诊所晕倒了,医生说我是过度疲劳,让我休息一周。可我不敢休息,因为诊所会扣工资,啦啦队这边也可能被替换。”
更让队员们不满的是,薪资和“资历”几乎无关。无论是刚入队的新人,还是待了5年的老将,除非能争取到商业活动的额外机会(比如单独代言、拍摄杂志),否则只能拿基础时薪。“我在队里待了4年,带出了3批新人,可我的时薪只比新人高2美元。”一位匿名老将在纪录片里说,“我们曾向管理层提过涨薪,得到的回复是‘你们能来这里,已经是种荣誉了’。”
三、400%涨薪的背后:她们用“团结”撕开了“荣誉绑架”的外衣
《美国甜心》第二季的播出,成了这场“薪资抗争”的转折点。
2024年6月18日,第二季开播,镜头跟着啦啦队员们从选拔走到2024-25赛季收官。这一次,队员们不再只谈“热爱”,而是直接把“薪资矛盾”摆到了台面上。
第一步:收集证据,打破“模糊薪资体系”
Jada McLean联合队里的12位老将,做了一件之前没人敢做的事——统计每个人的“实际工作时长”。她们把训练记录、社区服务签到表、比赛日排班表整理成Excel表格,发现过去一年里,每位队员的平均周工作时长是48小时,远超合同里写的“30小时”,而额外的18小时,全是“无薪加班”。
“我们还算了一笔账,球队2024年的转播合同收入是12亿美元,赞助收入8亿美元,而我们36人的年薪总和,还不到100万美元。”Jada在和管理层谈判时,把这份表格拍在了桌上,“我们不是要‘天价薪资’,只是想要和工作强度匹配的报酬。”
第二步:借助舆论,让“价值”被看见
队员们没有选择“匿名投诉”,而是主动接受媒体采访。她们在《纽约时报》《体育画报》的报道里,讲述自己的工作日常:为了保持1.68米以上的身高、体脂率不超过20%,每天只吃两餐;为了不耽误训练,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为了完成商业活动,在孕期6个月时还穿着高跟鞋表演。
这些故事,让PayTheCheerleaders(给啦啦队员付合理工资)的话题,在推特上的阅读量突破10亿。不少NFL球迷发起抗议,在达拉斯牛仔队的主场外举牌“你们的估值里,有她们的汗水”;甚至有其他球队的啦啦队员,也站出来声援——洛杉矶公羊队的啦啦队员公开表示,她们的时薪只有12美元,比达拉斯牛仔队还低。
第三步:管理层妥协,一场“改变生活”的涨薪
在舆论压力下,达拉斯牛仔队的管理层终于松口。2025年3月,球队首席品牌官Charlotte Jones,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新的薪资政策:
- 老将时薪从15美元涨到75美元,涨幅400%;
- 新人时薪从15美元涨到45美元,每年根据表现调整;
- 额外加班时间按1.5倍薪资计算,商业活动按场次付酬(每场500美元起);
- 为所有队员缴纳医疗保险、提供免费体能训练课程。
“当我收到第一个按75美元时薪发的工资单时,我哭了。”Jada在采访里笑着说,“我终于不用再兼职,终于可以在周末陪我女儿去游乐园,终于不用再为房租焦虑。”
而Charlotte Jones的一句话,也被媒体反复引用:“之前我们总说‘啦啦队员是为荣誉而来’,但现在我们明白,‘荣誉’不能当饭吃。她们的付出,值得被尊重,更值得被量化成合理的薪资。”
四、这场“平反”不只是“涨薪”:它撕开了职业体育里的“女性价值洼地”
达拉斯牛仔啦啦队的“薪资反转”,看似是一场“个体抗争的胜利”,但背后藏着更深刻的意义——它让人们开始反思,职业体育领域里,女性从业者的“价值被低估”问题,到底有多普遍。
在NFL,女性占球迷总数的45%,但球队管理层中女性占比不足15%,女性教练更是只有3人;在NBA,啦啦队员的平均年薪只有2万美元,而男性球童的年薪能达到3.5万美元;在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女性工作人员的平均薪资,比男性低23%。
“很多人觉得,啦啦队的工作‘很简单’,就是‘跳跳舞、卖卖萌’,但其实不是。”Jada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说,“我们需要具备专业的舞蹈功底、超强的体能、良好的沟通能力,还要能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在比赛日遇到球迷骚扰,在商业活动上应对媒体提问,这些都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
更重要的是,啦啦队的“价值”,从来都不只是“表演”。她们是球队和球迷之间的“桥梁”——通过社区服务拉近球队与当地居民的距离;是球队品牌的“代言人”——通过商业活动提升球队的知名度;是赛场上的“气氛调节器”——用表演点燃观众的热情。这些“无形的价值”,不该被忽视,更不该被“荣誉绑架”。
如今,达拉斯牛仔啦啦队的新赛季已经开始。在AT&T体育场的训练馆里,新人艾米丽再也不用为房租焦虑,她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舞蹈训练上;老将莎拉终于有时间陪伴家人,周末比赛结束后,她会带着孩子去看电影;Jada则成了队里的“薪资顾问”,帮助新人了解自己的权益。
“我们希望,我们的经历能让更多女性从业者明白,不要害怕争取自己的权益。”Jada说,“你的热爱很珍贵,但你的价值,更值得被公平对待。”
最后,当你在看体育比赛时,会不会注意到啦啦队员的表演?你觉得,她们的薪资应该和哪些因素挂钩?是工作强度、球队价值,还是行业平均水平?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晴空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