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一,视觉差异化,抢占第一注意力。在货架或线上页面中,包装需通过色彩、形态、风格形成记忆点 —— 比如食品类可运用高饱和暖色调(如橙色、红色)激发食欲,像良品铺子的红色系包装在零食区格外醒目;文创类可融入文化元素,如故宫文创的 “奏折式” 包装盒,用复古纹路区
设计出色的包装,需兼顾 “吸引眼球、传递价值、适配场景、引发共鸣”,让包装成为产品的 “加分项” 与品牌的 “传播载体”,关键可从四个维度发力:
其一,视觉差异化,抢占第一注意力。在货架或线上页面中,包装需通过色彩、形态、风格形成记忆点 —— 比如食品类可运用高饱和暖色调(如橙色、红色)激发食欲,像良品铺子的红色系包装在零食区格外醒目;文创类可融入文化元素,如故宫文创的 “奏折式” 包装盒,用复古纹路区别于普通文创产品。需注意视觉设计要贴合产品属性,避免盲目追求个性而脱离品类认知,比如护肤品用冷色调凸显清爽感,就比用暗沉色调更易被接受,让消费者 “一眼记住” 且 “一眼看懂” 产品类型。
其二,信息精准化,快速传递核心价值。消费者接触包装的短时间内,需清晰获取 “为何选它” 的关键信息 —— 比如健康食品突出 “0 添加蔗糖”“有机认证”,用加粗字体或专属标识(如绿色有机 logo)放在主视觉区;功能型产品(如洗衣液)标注 “99% 除菌”“低泡易漂”,直击用户清洁痛点。避免信息过载,可采用 “主视觉 + 核心卖点 + 信任符号” 的布局,例如全麦面包包装,将 “100% 全麦” 作为核心信息,搭配质检标志,让消费者无需反复查看就能快速决策,降低认知成本。
其三,功能场景化,适配多元使用需求。包装需结合消费者使用场景优化实用性 —— 便携场景下,如零食、代餐粉采用独立小包装,方便外出携带且控制份量;储存场景下,如杂粮、干货设计密封拉链袋,开封后仍能防潮保鲜;送礼场景下,如茶叶、礼盒类产品搭配精致手提袋与丝带,提升礼品属性。比如某代餐奶昔包装,自带 “摇摇杯” 设计,拆开即可倒入温水摇匀饮用,完美适配上班族 “快速代餐” 的需求,让包装从 “保护载体” 升级为 “使用助手”,提升用户体验好感。
其四,情感共鸣化,赋予包装温度与记忆点。出色的包装需超越功能层面,引发消费者情感连接 —— 比如亲子类产品可设计互动元素,如儿童零食包装印有 “拆盒得卡通贴纸”,让孩子在拆封时获得乐趣;怀旧类产品采用复古风格,如老品牌汽水用复古玻璃瓶与旧版 logo,唤醒消费者童年记忆。此外,可复用的包装设计(如零食罐变身收纳盒、化妆品瓶当装饰摆件),能延长包装生命周期,让消费者因 “实用”“有趣” 对品牌产生好感,甚至主动分享,比如某茶饮品牌的杯套设计成 “表情包刮刮卡”,用户刮出趣味图案后自发晒到社交平台,既提升传播度,又加深品牌记忆。
来源:小狐谈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