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两个少年绝非简单的 “不懂事”,而是骨子里透着恶意。他们拍摄视频时,难道不清楚视频发出去会引发众怒?难道不知道会让海底捞陷入困境?可即便明知后果,他们还是选择发布,这种行为本质上是积极追求或放任损害发生,说直白点,就是故意找事。
一、先给 撒尿的“熊孩子” 定个性:不是不懂事,是真的坏
这两个少年绝非简单的 “不懂事”,而是骨子里透着恶意。他们拍摄视频时,难道不清楚视频发出去会引发众怒?难道不知道会让海底捞陷入困境?可即便明知后果,他们还是选择发布,这种行为本质上是积极追求或放任损害发生,说直白点,就是故意找事。
从法律层面看,他们的行为已构成双重侵权:一是往火锅里撒尿,污染了餐具,这属于财产侵权;二是拍摄视频传播,让公众对海底捞的卫生状况产生质疑,这属于名誉侵权。所以,最终两罪并罚,完全合理。
二、220 万赔偿:每一分都有讲究,并非随意定价
或许有人会疑惑,为何最终赔偿是 220 万,而非网传的 2300 万?其实这笔赔偿的构成十分清晰,每一分钱都有理有据:
13 万餐具消毒费:事件发生后,海底捞为彻底消除卫生隐患,将涉事门店所有餐具全部销毁换新,消毒标准严格到可直接用于手术。这笔费用是因少年的行为直接产生的,理应由他们承担。200 万经营损失赔偿:视频发酵后,消费者对涉事门店产生信任危机,没人敢再去就餐,门店生意锐减。这笔损失是侵权行为带来的直接后果,自然要算在两个少年头上。37 万维权费:海底捞为维权打官司、请律师调查证据等,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这笔费用也需由侵权方承担。不过,法院并未支持海底捞提出的 “退一赔十” 赔偿要求。因为这属于企业为挽回声誉自主做出的商业决策,并非侵权行为直接导致的必然损失。由此可见,法律的评判始终保持着公平公正,不会让侵权方为企业的 “额外补救措施” 买单。
三、复盘 “作死操作”:从撒尿到被追责,时间线清晰
今年 2 月 24 日凌晨,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少年在海底捞门店喝足后,竟轮番站上桌子,对着还冒着热气的火锅撒尿,甚至全程拍摄视频 “留念”。更荒唐的是,三天后,其中一人还把视频发到了朋友圈,仿佛生怕警方找不到他们。
面对这场危机,海底捞的应对十分果断:立即销毁涉事门店所有餐具,对整家店进行彻底消毒;同时,为安抚消费者,给那段时间到店消费的 4109 桌客人全部免单,还额外提供十倍赔偿 —— 这一系列操作,就是要让两个少年明白,“玩火” 的代价有多沉重。
直到 9 月 12 日,法院的判决书正式下达:两个少年及其家长不仅要登报道歉,还需赔偿 220 万。法官的话更是一针见血:“17 岁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往火锅里撒尿不对,也不可能不清楚拍视频传播会惹事,别再装天真无邪。”
四、这 220 万,该让两类人彻底清醒
第一类是 “熊孩子” 本人:别以为 “未成年” 是免罪金牌。17 岁早已具备基本的是非观,再敢肆意妄为,法律绝不会讲情面。这次只是赔钱道歉,若下次犯下更严重的错,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牢狱之灾。
第二类是 “糊涂爹妈”:别再把 “孩子还小” 挂在嘴边。孩子小时候不加以管教,长大后很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最终的后果还是要由父母来买单。
五、判决背后的意义:谁也别想 “撒野就跑”
220 万的赔偿数额或许不算天文数字,但这记 “耳光” 足够响亮。它向所有人传递了一个信号:在这个社会上,没有谁能肆意侵犯他人权益后全身而退。孩子不懂事,爹妈得懂事;爹妈不懂事,法律就会强制让你懂事。
如今判决结果公布,全网都觉得 “解气”。这不仅是对海底捞的公平,更是对社会公序良俗的维护。那么,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呢?
来源:爆笑七仙女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