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对罗永浩的“反击战”,已经输掉了整场战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4 09:51 3

摘要:我在粉丝群中讲,在这场战争中:无论最终法律层面输赢,西贝都将是损失最大的一方。

西贝与罗永浩这场围绕预制菜的舆论风波,堪称一堂代价高昂的公关实战课。

我在粉丝群中讲,在这场战争中:无论最终法律层面输赢,西贝都将是损失最大的一方。

不是说企业不能维护自身权益,而是西贝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战略困境。

整起事件始于9月10日,当时罗永浩在微博发文直言:

"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

这条微博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将西贝推上舆论风口。

次日,西贝客服首先回应,强调招牌菜是"现煮"和"现场手搓",试图否认使用预制菜。

但随后创始人贾国龙召开新闻发布会,连续用三个"一定"表示"一定会起诉他",这一强硬表态彻底改变了事件性质。

同一天,罗永浩宣布悬赏10万元征集证据,并在直播中展示疑似西贝预制菜的包装袋,事件进一步升级。

直到9月12日,西贝才转变策略,宣布开放全国门店后厨,并推出"不好吃不要钱"的承诺,但此时舆论态势已经难以扭转。

(1)

从一开始,9月10日,面对与罗永浩的遭遇战,

西贝首先就犯了一个错误:

没有——

围师留缺

就是说包围敌人时要留个缺口,让对方有个逃跑的念想,然后在围追消耗中吃掉敌人。

别直接围死了,把对方逼到绝境背水一战,否则只会激发更强的反抗意志。到时候很难吃掉,甚至被反噬。

西贝恰恰违背了这一战略智慧。

面对争议,非但没留转圜空间,反而一上来就暗指对方胡说八道,更牛的是,用“起诉”把对方逼到了墙角,还用了三个”一定”,直接激起对方斗志,不是善茬又好面子的罗老师只好火力全开了。

最后导致双方都骑虎难下。

其实面对这类危机,本可以有更稳妥的战略选择,这也契合毛选里“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原则。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宽猛并济”:

一方面私下主动对接沟通,a解释误会+b给予“合理补偿”+c请大佬中间斡旋。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给足对方台阶,很多矛盾在私下就能化解了。

协商删帖或老罗再发一贴解释误会嘛!搞不好还能交个朋友,不至于闹到全网围观!

另一方面,语缝中或中间人暗自露一些“法律追究”的威慑,以及其他反制手段。

毕竟,江湖中谁没弱点呢。谁愿意斗得两败俱伤呢?何况罗永浩跟西贝,压根不是你死我活的行业竞争者。

只要没有个人深仇大恨,团结——斗争两手配合,基本也就妥了。

可惜西贝选了硬刚,把私下解决的可能彻底堵死,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被动。

毛选谓:左倾冒险主义!

(2)

西贝犯的第二个错误:

远离——

群众路线

西贝直接否认制作预制菜,并公开宣扬要告对方,这种姿态不仅没争取到公众理解,反而给了对方“动员群众”的契机。

罗永浩随即发起网友悬赏,鼓励大家提供西贝相关问题的证据,事件也从最初的单一消费争议,扩散到全网对西贝预制菜合规性、经营细节、菜品性价比等多方面的审视,如贵得离谱的馒头,甚至一些过往的话题也被重新提及,局势逐渐走向失控。

现在罗永浩发动网友找证据,本质上是把舆论场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大众,结果就是全网都在帮着“找西贝的问题”——

不管是预制菜的争议,还是经营里的小细节,哪怕是未经证实的传言,都在不断扩散。

这种“全民找茬”的局面,对企业来说才是最致命的,就算最后赢了官司,品牌在消费者心里的负面印象也已经留下,后续再想挽回,付出的代价只会更大。

不得不说,老罗这手牌打得太漂亮了。

这里西贝的问题,在于共情的缺位。毛选强调“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放到企业公关里,就是要理解消费者的感受。

危机公关的核心不是争对错,而是管理情绪。

西贝的回应里,全程都在强调“对方错了”,却没提一句对消费者关切的重视,哪怕觉得对方说法不准确,也该先表达“我们理解大家对餐饮品质、消费透明的关注”,再陈述调查结果和立场。

缺乏共情的强硬,只会让公众觉得企业“只在乎自己,不在乎消费者”,反而把更多人推向了对立面。

危机爆发初期,回应的速度和第一态度直接决定舆论走向。如果西贝当时能先说“高度重视、立即核查、联系客户、力求妥善解决”,而不是一上来就放“准备告你”的狠话,公众的情绪就不会这么快被激化,后续的局面也不会这么难控。

(3)

西贝的第三个问题,就是:

没有——

化危为机

危和机,往往是内在同一,互相转化的。

毛主席讲:

“一切战争的敌我双方,都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即是军队的自由权。”

“主动和胜利,是可以根据真实的情况,经过主观能力的活跃,取得一定的条件,而由劣势和被动者从优势和主动者手里夺取过来的。”

最高明的公关从来不是平息危机就够,而是能把危机转化为信任。

如果西贝前期能稳住局面,完全可以借势开放中央厨房,邀请用户、媒体参观,透明化展示食材采购和制作流程,甚至举办“开放日”“透明餐厅”之类的活动,用实际行动回应公众对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关切——反而会迎来更高涨的支持——

可现在,做这些都收效甚微了。因为当前的“战火”还没平息,情绪还在积累,任何正面动作都容易被解读为“公关作秀”“假的一比”,不容易信任你了呀,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4)

说到底,这次西贝的公关风波,不是输在“要不要维护权益”,而是输在战略上的误判和战术上的疏漏。

从毛选的战略智慧到具体的执行细节,其实都指向三个问题:

1本质问题:公关不是“辩论赛”,不是非要争个对错输赢,而是照顾公众情绪、维护品牌信任的工作。

2统战问题: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罗永浩不是你生死相搏的行业竞争对手啊!把别人逼到绝境,就是把自己逼到绝境;给别人留余地,其实是给品牌留生机。

3群众问题:谁争取到民众,谁就争取到胜利。

——这或许是这场风波里,最该被记住的教训。

——分割线——

思考有了根据地,我们的「方法论研习社」:

来源:毛选方法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