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西葫芦病虫害防治:老菜农总结6个实战技巧,少走三年弯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4 10:00 3

摘要:秋季西葫芦进入旺长期,但高温高湿天气也让病虫害进入高发期。不少农户反映"叶子黄了、瓜条烂了、虫子扎堆",其实只要抓住关键防治节点,就能实现少用药、高产量。结合20年种植经验,今天把最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拆解给大家,新手也能一看就懂。

秋季西葫芦进入旺长期,但高温高湿天气也让病虫害进入高发期。不少农户反映"叶子黄了、瓜条烂了、虫子扎堆",其实只要抓住关键防治节点,就能实现少用药、高产量。结合20年种植经验,今天把最实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拆解给大家,新手也能一看就懂。

品种别瞎选:优先挑抗病毒病、白粉病的品种,像"碧玉""津玉二号"这两个老品种,我种了五年几乎没出过大事。去年邻居选了不知名品种,病毒病发病率比我高40%。
种子消毒有讲究:用10%磷酸三钠溶液泡30分钟,或55℃温水搅拌15分钟(像泡茶一样不停搅),捞出后用清水冲净催芽。这步能杀死种子带的病毒和虫卵,别嫌麻烦!
育苗期防蚜虫:幼苗长到两叶一心时,在苗床周围挂银灰色地膜(蚜虫最怕这个颜色),再喷一遍10%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避免蚜虫带毒传染。

识别:先在叶背出现白色小粉斑,像撒了层面粉,后期变成黄褐色小点,叶片卷曲枯死。防治:发病初期别等!立即摘去病叶(老叶、黄叶直接薅,别心疼),用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选晴天中午前喷雾,5天喷一次,连喷2次就能控制。记住别用大水漫灌,湿度一大准复发。识别:嫩叶皱缩,叶色深浅不一,重病株叶子像鸡爪一样扭曲,瓜条表面有瘤状突起,根本没法卖。防治:这病只能防不能治!除了选抗病品种,关键要全程灭蚜虫(蚜虫是病毒传播媒介),发现蚜虫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连喷3次,间隔7天。发病初期喷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能延缓扩散。识别:幼瓜先出现暗绿色水浸斑,湿度大时表面长白毛,整瓜软腐发臭,尤其是雨后最容易爆发。防治高垄栽培+垫瓜是关键!我每年都用竹竿把瓜架起来,不让瓜接触地面。发病后立即喷72%百菌清600倍液,重点喷瓜条和地表,别漏了叶背。危害:成虫和若虫趴在叶背吸汁液,叶子变黄,分泌的蜜露诱发煤污病,看着像一层黑灰。土办法:挂黄色粘虫板(农资店2块钱一张),高度离植株顶部20厘米,每亩挂20张,我去年靠这招减少了60%虫量。药剂:虫口密度大时,用25%扑虱灵1500倍液,傍晚喷(白粉虱晚上不活动),连喷2次,间隔5天。识别:叶子正面出现黄白色小点,背面有红色小虫,严重时叶片枯黄脱落,结的瓜又小又硬。防治:发现"小白点"立即喷药!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重点喷叶背和嫩梢,5天一次,连喷2次。记得轮作,同一块地别连种超过2年,红蜘蛛卵在土里能活3年!清园要彻底:前茬作物拉秧后,深翻土壤30公分,把残枝败叶埋入土中,再撒一层生石灰(每亩50公斤),杀死病菌和虫卵。浇水有技巧:早上9点前浇水,用滴灌或小水漫灌,别浇大水(尤其是雨后)。我去年试验高垄+地膜覆盖,比平畦种植病害减少70%。施肥别单一:多施腐熟的农家肥(比如鸡粪、羊粪),花期喷0.3%磷酸二氢钾,植株健壮了,抗病力自然强。误区1:发病了才打药。正确做法:雨后、连阴天前预防性喷药(比如百菌清),比发病后用药省一半成本。误区2:叶子越多越好。老叶、病叶必须及时摘,通风透光好了,病害根本上不来。误区3:随便混用农药。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时,先看说明书,比如波尔多液不能和大多数杀虫剂混用,会失效!

今年秋季雨水偏多,西葫芦病虫害肯定偏重发生,但只要按上面的方法做,保准能少生病、多结瓜。记住:防治病虫害就像打仗,提前预防比事后补救强10倍!觉得有用的话,点赞收藏,转发给身边种西葫芦的朋友吧~

(原创不易,禁止搬运!如有疑问,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必回)

来源:农人马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