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4岁才醒悟:与人相处,你越这样,你的人际关系反而越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3 06:29 1

摘要:里面传来阵阵笑声,同事们正围着新来的小王讨论着什么,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李建华呆呆地站在办公室门口,手里还攥着那份他精心准备了三天的提案。

里面传来阵阵笑声,同事们正围着新来的小王讨论着什么,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的存在。

这一刻,54岁的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自己这半辈子都活反了。

01

李建华这辈子最怕的就是得罪人。

从小到大,他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从不给父母添麻烦。上学时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工作后是领导心中的好员工,结婚后是妻子口中的好丈夫。可是现在想想,这个"好"字,似乎把他的人生都给框住了。

"建华,你帮我复印一下这个材料。"

"建华,我今天有事,你帮我值个班吧。"

"建华,你车技好,周末送我去趟机场呗。"

每一次别人开口,他几乎从来没有说过"不"。哪怕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嘴上还是会笑着答应:"没问题,没问题。"

妻子王芳总是说他:"你这人就是太好说话了,人家都把你当软柿子捏。"

李建华每次都是苦笑:"咱们都是同事,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不好太计较。"

可是这些年下来,他发现一个问题——越是对别人好,别人越是不在意他。

就拿办公室的聚餐来说,每次大家商量去哪吃饭,他总是最后一个发表意见,还总是说:"我都行,你们决定就好。"结果往往是,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把他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次,同事小张过生日,大家凑钱买蛋糕。李建华二话不说就拿出了两百块,比其他人都多。可是到了庆祝的时候,小张感谢每一个人,偏偏漏了他。

"可能是忘了吧。"李建华这样安慰自己。

02

转机出现在三个月前。

那天是李建华的生日,他像往常一样默默地工作,没有对任何人提起。下班前,他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心想着妻子应该记得他的生日,晚上或许会有个小小的惊喜。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听见办公室里传来声音:

"哎,你们知道吗?老李今天生日。"是新来的实习生小陈在说话。

"是吗?"同事小王的声音。

"他怎么不说啊?"另一个同事问。

"他这人就这样,什么事都不爱说。说实话,我觉得他挺无趣的,总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让人猜不透他在想什么。"

"对对对,我也这么觉得。而且他总是答应所有人的要求,感觉有点假,像是故意讨好我们似的。"

"可能是想在办公室里当老好人吧,但这样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

李建华愣在原地,心脏咚咚直跳。原来在别人眼里,他的善良和友好是"假"的,是"讨好"?

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了很多事情。

想起自己每次主动请客吃饭,大家都很开心地接受,但从来没有人主动请过他;想起自己生病请假,没有一个同事问候过;想起自己家里有事需要帮忙的时候,电话打了一圈,得到的都是各种借口和推脱。

他以为自己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他好。可现实是,他越是迁就别人,别人越是不把他当回事。

03

回到家,妻子王芳正在厨房忙活。

"今天怎么这么晚?"王芳头也不回地问。

"路上堵车。"李建华说着,等着妻子想起今天是他的生日。

可是直到吃完晚饭,王芳也没有任何表示。她忙着刷手机,偶尔和女儿聊几句学习的事,完全把他当成了透明人。

"芳芳,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李建华终于忍不住提醒。

王芳抬起头想了想:"哦,是你生日啊。不好意思,我忘了。要不明天我们出去吃顿好的?"

说完,她又低头看手机了。

李建华坐在沙发上,看着忙碌的妻子和埋头做作业的女儿,忽然有种强烈的孤独感。他在这个家里,好像也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他想起年轻时的王芳,那时她会为了他的一个眼神而开心半天,会记住他的每一个喜好,会在他生病的时候守在床边照顾他。可是现在呢?她习惯了他的付出,习惯了他的包容,也习惯了忽视他的感受。

"是不是我太好说话了?"李建华问自己。

04

第二天上班,李建华决定做个实验。

以前,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主动打扫卫生,烧水泡茶。今天,他故意晚到了十分钟。

果然,办公室里一片狼藉,垃圾桶满了,饮水机空了,桌子上还有昨天留下的快餐盒。

同事们陆续进来,看到这个情况,都有些不习惯。

"咦,今天怎么没人收拾啊?"小王嘀咕着。

"可能清洁工偷懒了吧。"另一个同事说。

没有一个人主动去收拾,大家都在等着他来做这些事。

李建华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假装忙着工作。过了一会儿,实在看不下去的小陈起身收拾了垃圾桶,小王去换了饮水机的水。

整个过程中,没有人抱怨,也没有人觉得奇怪,好像这本来就应该是这样。

中午吃饭时间,同事小张走过来:"建华,帮我带个盒饭呗,我今天不想出去。"

这要是以前,李建华肯定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但今天,他抬起头看着小张:"不好意思,我今天约了人,不顺路。"

小张愣了一下,似乎不敢相信李建华会拒绝他的请求。

"哦,那算了。"小张有些尴尬地走开了。

下午的时候,李建华观察着小张的表现,发现他并没有因为被拒绝而对自己有什么意见,反而在讨论工作问题的时候,还主动征求了他的看法。

这让李建华很意外。原来,拒绝别人并不会让关系变差,反而可能让别人更重视你的意见。

05

这个发现让李建华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

他想起了一个老朋友——大学同学刘强。刘强这人有个特点,从来不迁就别人。想去哪吃饭就说去哪,不想参加的聚会直接拒绝,有不同意见就据理力争。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不受欢迎才对。

可事实上,刘强的人缘特别好。大家都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和他相处很轻松,不用猜他的心思,也不用担心他会勉强自己。

"真实的人更让人信任。"李建华忽然想起刘强曾经说过的这句话。

当时他还不理解,现在想想,确实如此。一个总是说"都行"、"没问题"、"随便"的人,怎么可能让别人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呢?而不了解一个人的真实想法,又怎么可能和他建立深入的关系呢?

就像他和妻子的关系。结婚这么多年,王芳可能根本不知道他真正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因为他从来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他总是顺着妻子的意思,总是说"你决定就好",总是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

久而久之,王芳习惯了他的迁就,也习惯了忽视他的感受。这不能怪王芳,因为他从来没有给过王芳了解他的机会。

晚上回到家,李建华决定做出一些改变。

"今天晚上咱们看什么电视?"王芳问,这是她的习惯性问题,因为她知道李建华肯定会说"你看什么都行"。

但这次,李建华说:"我想看球赛,今天有场重要比赛。"

王芳有些意外:"你不是不怎么看球的吗?"

"我一直挺喜欢看的,只是以前觉得你不感兴趣,所以没说。"李建华说道。

"那你看吧,我去房间看平板。"王芳没有抱怨,反而显得轻松了一些。

看球的时候,女儿李晓雪走过来:"爸,你居然看球啊?我也喜欢看,可以一起吗?"

李建华惊讶地看着女儿:"你也喜欢?"

"嗯,我们班好多同学都看,但妈妈不让我看,说影响学习。"

"偶尔看看没关系,劳逸结合嘛。"李建华说。

06

父女俩坐在沙发上一起看球,这是李建华第一次发现女儿和自己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前,他总是扮演一个"好爸爸"的角色,陪女儿做她喜欢的事,却从来没有和女儿分享过自己的兴趣。

"爸,你以前怎么不说你喜欢看球啊?"女儿问。

"可能是觉得你们不感兴趣吧。"李建华说。

"其实我们不了解你喜欢什么。"女儿的话让李建华心里一震,"你总是问我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但从来不说你自己想要什么。"

是啊,他总是在询问别人的需求,满足别人的愿望,却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家人眼里,他可能就是一个没有个性、没有主见的人。

第二天,李建华在办公室继续他的"实验"。

部门聚餐的时候,往常他总是等别人决定去哪里,然后默默跟着。这次,当大家问起意见时,他主动说:"我觉得新开的那家川菜馆不错,我想去试试。"

"川菜?会不会太辣?"小王问。

"不喜欢辣的可以点不辣的菜啊,他们家招牌菜我看过,不全是辣的。"李建华说道。

最后大家真的去了那家川菜馆,菜品确实不错,同事们都很满意。

"建华,你怎么知道这家店的?"小张问。

"我平时也会留意一些新开的餐厅,有空的时候会去试试。"李建华说。

"原来你还是个美食家啊,以前怎么不知道?"

李建华笑了笑:"可能是以前没机会表现吧。"

吃饭的过程中,李建华发现同事们对他的态度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主动和他聊天,询问他对各种事情的看法,而不是像以前那样把他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有主见的人更容易获得尊重。"李建华在心里记下了这个发现。

07

变化最明显的是在家里。

当李建华开始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时,家庭氛围反而变得更加和谐了。

比如选择周末的活动时,以前王芳总是自己决定,李建华顺从。现在李建华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想去公园走走,最近工作压力大,想亲近一下自然。"

王芳不但没有反对,反而说:"这主意不错,我也觉得应该多出去走走。"

女儿也变得更愿意和他交流了。当她发现父亲原来有这么多有趣的想法和爱好时,开始主动找他聊天,分享自己的生活。

"爸,你以前是不是故意隐藏自己啊?"有一天女儿问他。

"不是故意隐藏,是觉得自己的想法不重要。"李建华说。

"怎么会不重要呢?每个人的想法都很重要啊。而且,如果我们不知道你的想法,怎么知道你开不开心呢?"

女儿的话让李建华深深震撼。原来,他以为的"为别人着想",实际上是把自己从家庭关系中抹去了。家人不了解他,不是因为不关心他,而是因为他从来不给他们了解的机会。

08

一个月后,李建华接到了一个意外的电话。

"建华,我是小陈。我们几个同事商量,想请你当我们部门篮球队的队长,你觉得怎么样?"

李建华很意外:"为什么是我?"

"因为你现在变得很有主见,而且大家发现你其实挺有想法的。上次你推荐的那家餐厅,还有你对那个项目的建议,都很不错。我们觉得你适合当队长。"

李建华想了想,说:"好啊,我挺喜欢运动的。"

挂了电话,李建华想起以前的自己。那时候,如果有人提议让他当队长,他肯定会推辞:"我不行,你们找别人吧。"而现在,他学会了接受别人的认可,也学会了承担责任。

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当他开始真实地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时,周围的人反而更愿意接近他,更愿意信任他。

这和他以前的认知完全相反。他以为要获得别人的喜欢,就必须迁就别人,满足别人。但现实是,一个没有个性、总是迎合别人的人,反而不容易获得真正的尊重和友谊。

最大的变化发生在他和妻子的关系上。

当李建华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时,王芳起初有些不适应,甚至有过几次小争吵。但渐渐地,她发现这样的变化让他们的关系变得更加真实和深入。

"我发现我好像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你。"有一天晚上,王芳忽然对他说,"结婚这么多年,我才知道你喜欢看球,喜欢听老歌,还喜欢研究历史。"

"我以为你不感兴趣这些。"李建华说。

"我是不感兴趣,但我感兴趣的是你啊。"王芳的话让李建华眼眶有些湿润,"以前你总是迁就我,我还以为你没什么自己的想法呢。现在看来,是我忽略了你的感受。"

那天晚上,他们聊了很久,王芳第一次主动询问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第一次认真倾听他的想法和感受。

李建华发现,当他停止刻意讨好,开始真实地表达自己时,王芳反而更关注他了,他们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平等和亲密。

09

就在李建华觉得自己找到了人际交往的真谛时,一件事的发生让他彻底震撼了。

那天是部门的年终总结会,主任要宣布今年的优秀员工名单。李建华像往常一样,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毕竟以前他总是默默无闻的那一个。

"今年的优秀员工是——李建华。"

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李建华愣在原地,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会后,主任把他叫到办公室:"建华,你最近的变化很明显。以前你总是什么都答应,但让人感觉不知道你的真实想法。现在你有主见了,工作上的建议也很有价值,团队协作能力也更强了。"

李建华走出办公室,心情复杂极了。他想起了那个让他开始反思的生日夜晚,想起了同事们背后的那番话。

回到家,他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王芳。王芳高兴地拥抱了他:"我就知道,真实的你是最棒的。"

就在这时,女儿从房间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本日记。

"爸,这是我找到的你的旧日记,是从阁楼上翻出来的。"女儿把日记递给他,"我刚才翻了几页,发现了一个秘密……"

李建华接过日记,看到女儿脸上既震惊又心疼的表情。

他翻开日记,看到的内容让他整个人都僵住了,他的身体瞬间就像如坠冰窟般的颤抖不已...

来源:咏儿情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