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进亳州函宇家庭农场,在蟑螂养殖间内,一股湿热气息裹挟着窸窸窣窣的声响,扑面而来。墙上、地上密密麻麻全是黑褐色的蟑螂,虫体在灯光下泛着油光,触须和腿肢不停摆动。然而,这些看似吓人的蟑螂,在谢坤眼中却是 “摇钱树”。
提到蟑螂,几乎人人喊打
但涡阳县王寅村村民谢坤
为它们亲手制作一个个温暖的“家”
还每天好吃好喝地“伺候”着
在他眼中
这些蟑螂不仅是“宝贝”
更是生财的门道
靠着养殖蟑螂
他年入40万
走进亳州函宇家庭农场,在蟑螂养殖间内,一股湿热气息裹挟着窸窸窣窣的声响,扑面而来。墙上、地上密密麻麻全是黑褐色的蟑螂,虫体在灯光下泛着油光,触须和腿肢不停摆动。然而,这些看似吓人的蟑螂,在谢坤眼中却是 “摇钱树”。
“这是成虫养殖间,地上、墙上到处都是蟑螂。扫出来烘干后,就可以作为药材了。别看它们吓人,可都是钱,一年大概能有40万收入。” 谢坤介绍。
谢坤养殖的并非常见的德国小蠊,而是美洲大蠊。“美洲大蠊能入药,德国小蠊不行。” 谢坤说,他从事养殖美洲大蠊已经八年了,说起和蟑螂的缘分,和一次到药材市场,朋友的介绍有关。
“入行后,创业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在技术上遭遇难题,因温控不准,幼虫大量死亡。”但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谢坤反复尝试,终于摸透了蟑螂适宜的生长环境,养殖规模也从刚开始的60平米,慢慢扩大到150平米,最后扩展到400平米左右。
为了保证美洲大蠊的品质,谢坤在饲料上花足了心思。以玉米、麦麸打底,搭配瓜果蔬菜,再添加 “秘密配方”,让蟑螂吃得营养健康。在孵化环节,他专门设置 “育婴房”,将温度控制在28—30℃,湿度保持在80%以上,为卵鞘里的小蟑螂提供优质的孵化环境。
如今,随着技术成熟,谢坤养殖场年产量达八吨左右,其干品不仅直接对接药厂,还受到宠物饲料厂的青睐,市场售价70元一公斤,供不应求。
除线下销售,谢坤紧跟时代潮流,玩起了直播带货。在直播中,他向网友展示蟑螂养殖的日常管理,分享养殖知识,在拓宽销售渠道的同时,还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一些大型药厂通过直播看到养殖状态和产品质量后,纷纷前来考察采购,其中山东三元药业每次采购量都在30吨以上。
谢坤用八年时间,完成了从普通养殖户到电商新农人的华丽转身。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他用创新思维证明:只要找准方向,哪怕是看似冷门的养殖项目,也能挖掘出巨大的潜力,蹚出一条致富的金光大道。
怕蟑螂的小编已经要昏过去了…
不得不佩服
谢坤是个“狠人”
来源:皖美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