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财政政策发力:为什么今年感觉不一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18:16 1

摘要:财政部发力,将财政赤字率从2.7%提升至4%,金融数据回暖,资本市场向上,微观感受逐步改善,宏观数据保持稳定。未来,财政政策还需要持续发力,对抗外部环境动荡风险。

财政部发力,将财政赤字率从2.7%提升至4%,金融数据回暖,资本市场向上,微观感受逐步改善,宏观数据保持稳定。未来,财政政策还需要持续发力,对抗外部环境动荡风险。

两会最重要的数据是什么?普通人应该关心哪些指标?“924”大底部以来新一轮周期已经开始,但大部分人后知后觉或者就是不肯相信。我们今天聊聊普通人应该关注哪些领域的机会。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作为宏观政策转向后的第一年,财政发力超预期、产业布局渐清晰、财富效应拔位置,信心提振是关键~

小提问:你每年今年两会超你预期了吗?(1、超了 2、符合预期)?

作为政府的KPI汇报会,两会最值得大家关注的数字,一粒使罗列出来,排名分先后~不急,咱一个个解读:

①赤字率4%,史无前例的力度;

②专项债4.4万亿,比去年多了5000亿,特别国债1.3万亿,比去年多了3000亿。整个政府债务同比增加2.9万亿,这笔钱就是托底经济反弹的弹药,扩大总需求的关键;

③消费支持,超长期国债里3000亿拿出来支持消费,最近一粒使自己就在看很多家具家电产品,补贴力度真的挺大,非常实惠;

④GDP 5%,总量的数字更多是给大家提振信心;

⑤通胀目标2%,过去几年负通胀的情况比较严重,降准降息的力度决定了今年通胀起来的速度;

⑥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数字低了点,考虑到今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还有前两年没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希望这个数字实际还能做到更高更多;

⑦粮食和能耗,1.4万亿斤的粮食是我们的基本盘,全球动乱之下农产品是我们进口贸易的一个重要筹码,所以不会增加太多,求稳;单位能耗降低3%,新能源还有进步空间。

这些目标会深刻影响大家的就业、投资、买房甚至股票等等行为,值得每个人深度关注~欢迎大家转评赞一波。这里是厉害财经,预言家一粒使~~今天跟大家深度聊聊两会后的优质机遇。

第一章 有啥不一样?

先看这张图,两会最重要的经济指标都在这里,密密麻麻只有一个字:钱!钱多了起来,2025年肯定比2024年和2023年要好。但更关键的是,多出来的钱去哪里?

《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点题:最突出的亮点在两个方面——首次把“稳住楼市股市”写进年度总体要求。大家可以回忆下,之前是不是从来没见过政府工作这么提?核心原因很简单:楼市和股市是经济运行的风向标,是老百姓资产里体量最大的一部分财富。如果稳住了甚至积极向上,老百姓能体会到财富效应的改善,对未来预期的改变能够释放更多的消费意愿和能力,减少提前还贷和大额储蓄,对经济形成正向贡献;把消费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而且强调了消费促进和扩大投资之间的互动,没有消费的话,造出来更多的商品反而会加大价格压力。至于怎么促进消费?今年也有了新的提法:一个是3000亿国债的补贴,拿有钱人的储蓄补贴大部分老百姓;一个是生育补贴的落地,加强对于有孩家庭、多孩家庭的补贴——毕竟人是需求的第一性原理,人越多肯定消费意愿更强,国家要托举一把这部分人群,促进消费。

一个是关注到人的需求,多放假、多涨工资,释放“消费潜力”。呼吁了这么多年,老百姓对于假期、休息时间的建议得到正视:有钱有闲这两个条件都满足,大家的消费频率和金额才会上去。从今年对症下药的情况看,政策的“针对性”特别强——说明大众的舆论,人民的呼声,监管层听在耳里、记在心里,逐步改善。而且,原来很重要的一个堵塞点:消费税是中央税,地方上没动力推进消费,反而拼了命搞制造业,导致供给大过需求,价格战激烈内卷。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表示:“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这项改革提了多年,今年下决心要加快。”

这项改革影响面很大,好处也是明显的,有利于减轻生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并且不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还有利于引导地方改善消费环境,积极拉动本地消费。中央虽然少收了一点税,但可以通过多发国债等手段补充资金。现在中央杠杆率低于30%,老百姓储蓄越来越多,正好是利用国债资金的大好时机。

顶层思维的转变,是一粒使认为过去几年最大的变化。这一点在我们“924”解读的视频已经提出过~从今年两会的报告和目标来看,整个顶层的看法都已经发生深刻和长远的变化!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家要扭转心态,跟上大部队~

第二章 下注未来产业

每年两会最重要的挖掘是政府的汇报中出现了哪些新词、新提法~这些新的变化往往会体现成为中长期的新趋势。今年的新词,一粒使一个个给大家捋一捋。

第一个词,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等终端。

之前中国新闻网的《机器人群侠传》破圈传播~官媒把内容做到轻松娱乐喜闻乐见的背后,代表的是官方意志对这个产业的重视。举三个例子证明——

①民营经济座谈会,宇树科技创始人坐在C位。

印象里也是第一个发言规格这么高的90后企业家,宇树不管是产品的市场份额、技术的领先程度又或者是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影响力,都已经在2025年一季度为自己正名~机器人赛道绝对是未来5-10年的超长期大牛产业。不管是老龄化的服务需求、危险场景的机器人服务需求,甚至是年轻人的“伴侣需求”,AI越来越聪明的今天,电影里的科幻机器人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②杭州市政府对于宇树的呵护爱戴。

一粒使个人了解的情况,杭州正在加速腾地净地,为宇树科技打造总部提供低价土地。经历过特斯拉和小米的浪潮之后,越来越多的地方ZF意识到一个强大的核心品牌对于产业链、对于税收就业、对于城市形象的重要性。

③深圳市政府3月All in的姿态。

深圳连发4份文件,重点聚焦AI和机器人,尤其是机器人产业到2027年要达到千亿以上的规模。这说明地方ZF之间的产业竞赛又一次开始了,不管是政策、资金、监管、人才各方面的助力。一粒使相信都会和过去10年的新能源车一样,扶持到世界第一的水平。

第二个词,具身智能和6G

具身智能以我们的理解,主要还是指智能机器人。原来黄仁勋用的比较多,目前产业界也愿意这样叫。6G的提法去年开始逐步增多,核心原因还是要在通信领域占据主导的领先地位。虽然5G对我们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感知没那么强,包括有不少人说花了那么多钱建设但收益好像不高。但至少,我们站在了世界领先的位置,在通信领域获得了话语权,话语权奠定了我们在世界各国谈判的筹码和底气,至少给了各个国家一个选择:继续被美国监听?或者是选择我们。

6G什么时候能够会被追捧?核心还是看三大运营商的资本开支情况,个人觉得2025年暂时还没有太大动静~~

第三个词,“投资于人”

可能过去几十年地方政府的高速发展,更多是依靠房地产、工厂、固定投资在狂奔,但在超级增长速度之下,人的感受和体验并不强,而且往往很焦虑。这种焦虑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钱没花在人身上,反而都去买水泥砖头玻璃钢铁等等。这两年人的幸福感越来越重要,不管是医疗、教育、养老、生育、社保,各方面具体的政策都开始强化了。比如之前京东、美团们都给骑手交社保了,不要小看这个社保,这笔钱是给国家的,国家最后拿这个钱还是照顾普罗大众的。

新质生产力想要的产业方向,大家记住题材概念的关键词即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等未来产业~如果这些领域真有重大突破,一粒使一定第一时间深度梳理,给大家挖掘价值!

第三章 信心贵如黄金

最后一部分内容,一粒使想给大家提振一下信心。

从“924”以来,很多东西在慢慢变了,但是变化的速度是缓慢的,就像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是岁月缓慢的累积,是天地精华的灌溉,也是风吹日晒的轻抚。

不少小伙伴纠结数字“超没超预期”,还和一粒使一条鱼讨论“4%符合预期,4.5%才算超预期”啦等等。但其实,态度比数字更关键,尤其史无前例的第一次把楼书股市放在工作报告里,人民群众的财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得到了重视。钱,对ZF来说更多是数字的概念,如何利用好钱的资源,激发人们更大的活力和激情,鞭策企业家精神和技术的持续进步,创造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生活才是“花钱”的本质目的。

所以这一次,即使跌了也不用怕,因为顶峰已经改变认知。这一次,如果信心不够还得继续打气,因为大部分人还没回过神来。

过去几年普通人最大的体感是偏冷。房地产调整,海外高通胀,导致我们社会总需求不足,通缩压力、内卷竞争甚至不赚钱都要抢同行单子的事件,时不时冒出来,影响每个人的心神。

但今年4%的高赤字率,大家可以回顾一下,也是史无前例,正是中央下决心补足总需求的铁证,微观上经过传导,大家会感觉到今年,生意好一点、钱好赚一点、价格稳一点。这个传导的过程经过中央政府、金融机构到地方政府、项目、企业,然后才会到我们每一个个体,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消费有起色、经济能循环。挣了钱,就会有更多的全球资本进入中国,蛋糕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香。一个冷知识,历史上凡是赤字率比前一年两位数跳升的年份,资本市场的回报率都非常不错,仅供参考~

大家都犹犹豫豫的时候,胆子适当大一点点;

大家都狂热上头的时候,千万要冷静一些些。

经济复苏的很多线索,就埋藏在数据中。比如开年到现在挖机销量特别好,各个地方的项目慢慢回来了。2月份挖机同比增长20%多,3月份挖机油缸的排产同比增长57%,4月的预期订单增长也在40%以上,撒钱有个过程,它是逐步升温的,相信最终大家都会看见~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因为看见,所以坚定;

因为坚定,贵如黄金~

全文完结~

这里是厉害财经,希望我们可以运营到大家退休的那一天~

我们下期见~

来源:厉害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