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玉石诗人”,一藏一见丰子:和田玉是人格的镜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11:57 1

摘要:但更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地质锤下的实干家,还是一位笔触温润的诗人。正是对玉石近乎痴迷的热爱,让他在敲击岩层之余,将玉石的灵性转化为流淌的诗行,成就了当代罕见的“玉石诗人”。

在玉石收藏界,丰子是公认的硬核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导师,一藏一见品牌创始人,每年四个月扎根和田矿脉的“找玉人”。

但更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地质锤下的实干家,还是一位笔触温润的诗人。正是对玉石近乎痴迷的热爱,让他在敲击岩层之余,将玉石的灵性转化为流淌的诗行,成就了当代罕见的“玉石诗人”。

丰子的诗歌创作,始终与采玉经历血脉相连。在和田戈壁的漫天风沙中,他捡拾的不仅是籽料,更是诗意的种子。

《今夜》中“我的锦囊里没有石头,只有几片胡杨的叶子”的意象,源于一次奇妙的发现:一块被当地人轻视的籽料,经他清理后,红金沁色竟天然勾勒出大漠胡杨的轮廓。

地质学解释这是铁铜元素渗透的结果,但在诗人眼中,这是天地在翻译诗句"。这种科学与诗意的碰撞,成为他创作的独特密码。

丰子的诗中,玉石从不是冰冷的矿物,而是人格的镜子。《今夜》中“我是一个乞丐,祈求着身边人安宁”的坦诚,恰似玉文化中“仁之方也”的现代表达。

他常以东汉许慎“玉有五德”自省,把“润泽以温”的玉德融入品牌经营——坚持产地直采保真品,六年获金奖却不以工艺为卖点,甚至给女儿取名“杨子玉”,寄托“完美璞玉”的期望。

当藏友因假玉对市场失望,他更以传播玉文化为使命,让每件藏品都成为“不会骗人”的承诺。这种将玉德转化为商业伦理的实践,让玉石有了人性的温度。

在当代文化中,像丰子这样的跨界者十分罕见。评论家指出,当多数创作者停留在文化符号的表面借用,他却以地质学家的严谨考证沁色成因,以诗人的敏感捕捉玉石灵魂。

其《忆江南》中“昆仑自古身如玉”的咏叹,既是对和田玉地质特质的精准描摹,更是对君子人格的千年回响。

这种双重视野催生的“诗玉合一”文创,让传统文化获得可触摸的当代形态——玉牌上书法线条随天然纹理起伏,诗句“昆仑自古身如玉”恰好落在玉质最纯净处,形成材质与精神的双重隐喻。

从敲击岩层的地质锤到书写灵魂的笔尖,丰子的双面人生实则是文化基因的完整表达。

当一藏一见的玉牌在藏家掌心传递,当《今夜》的诗句在展览空间回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跨界艺术家的探索,更是一种文化自觉:唯有像丰子这样既深扎传统土壤又敢于破界融合,才能让中华玉魂在新时代真正“长”出诗意。

来源:王勇城品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