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又涨了:苏富比秋拍瓷器高价成交,他们很兴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1 01:38 1

摘要:最近,苏富比秋拍的高价成交,又让瓷器收藏圈的“国宝帮”兴奋起来。在他们眼中,这些天价成交的拍品仿佛是自己手中藏品价值的有力背书,觉得自己也即将迎来财富自由。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当有人质疑他们手中藏品的真伪时,换来的常常是一顿骂。其实,对于“国宝帮”,最有力

最近,苏富比秋拍的高价成交,又让瓷器收藏圈的“国宝帮”兴奋起来。在他们眼中,这些天价成交的拍品仿佛是自己手中藏品价值的有力背书,觉得自己也即将迎来财富自由。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当有人质疑他们手中藏品的真伪时,换来的常常是一顿骂。其实,对于“国宝帮”,最有力的反击就是一句话:有本事你把手里的藏品卖出去。

“国宝帮”坚信自己手中的瓷器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即便在专业人士眼中,这些瓷器不过是粗制滥造的仿品。他们往往对自己的藏品盲目自信,甚至到了偏执的地步。不管是正规鉴定机构的专家,还是所谓的“民间专家”,都能从“国宝帮”手中获取不菲收入。

有些专家昧着良心,为仿品开具真品鉴定证书;还有些专家频繁参加各类“国宝帮”组织的鉴定活动,靠着收费鉴定,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有不良专家与“国宝帮”勾结,上演“皇帝的新衣”闹剧,将毫无价值的仿品包装成稀世珍宝,共同骗取其他收藏爱好者钱财。

“国宝帮”的存在,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一些行业的发展。首当其冲的就是仿古事业。为了满足“国宝帮”对“国宝”的需求,景德镇等瓷器产地的大量作坊投入到仿古瓷器的生产中。从选料、制坯到绘画、烧制,每一道工序都在不断模仿古代工艺。工匠们为了让仿品更逼真,深入钻研古瓷特征,极大地提升了仿古技术。

比如对元青花的仿制,从青料发色、胎体质感,到绘画笔触、纹饰布局,都力求还原。在“国宝帮”的推动下,仿古瓷器产量剧增,质量也有显著提升,虽然这些仿古瓷器大多被用于造假、欺骗,但不可否认,它们客观上促进了仿古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古代瓷器的制作方法。

在瓷器文化宣传方面,“国宝帮”也有一定的贡献。“国宝帮”成员大多对传统文化有浓厚兴趣,初衷是通过收藏瓷器传承文化。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展示自己的“国宝”,向公众讲述瓷器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虽然手中瓷器是仿品,但传播文化的热情值得肯定。一些“国宝帮”成员还会撰写文章、出版书籍,分享对瓷器的研究和见解。尽管观点和认知可能错误,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吸引更多人投身传统文化研究和传承。

鉴宝行业的繁荣,也离不开“国宝帮”。鉴宝节目中,“国宝帮”的出现总是能制造不少笑料。他们带着自认为价值连城的瓷器登台,面对专家质疑和鉴定结果,反应千奇百怪。有的情绪激动,坚决不承认自己的宝贝是假的,甚至与专家发生激烈争吵;

有的一脸茫然,无法理解为何自己精心收藏的瓷器被判定为仿品;还有的依然固执己见,滔滔不绝讲述“国宝”来历,让人忍俊不禁。这些戏剧性场景,成为鉴宝节目收视率的保障,也让观众在娱乐中对瓷器鉴定知识有了更多了解。

瓷器收藏圈网红评论区的热闹,同样有“国宝帮”的功劳。在互联网时代,瓷器收藏圈网红评论区成了“国宝帮”展示藏品的重要平台。他们热衷于上传自己瓷器的图片,配上夸张文字描述,寻求认同和赞美。

这些图片或精美或粗糙,瓷器造型、纹饰、釉色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不管是深夜还是凌晨,都能看到“国宝帮”在评论区晒图、争论。他们的热情,让瓷器收藏圈网红评论区热闹非凡,成为瓷器收藏爱好者茶余饭后的谈资,也让更多人对瓷器收藏有了直观感受。

“国宝帮”在瓷器收藏圈的种种行为,虽有一定积极影响,但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他们扰乱收藏市场秩序,误导大众认知,让真正的收藏爱好者和文物保护工作者头疼不已。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文物鉴定知识普及,提高大众辨别能力;规范鉴定行业,打击虚假鉴定行为;引导“国宝帮”正确认识收藏,回归理性。只有这样,瓷器收藏圈才能回归正轨,真正实现文化传承和发展。

对于“国宝帮”现象,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小南粤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