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中信出版「你好读者·公开课」聚焦购房决策,知名房地产研究专家、“亲戚买房”创始人蔡照明带来深度分享。
8月,中信出版「你好读者·公开课」聚焦购房决策,知名房地产研究专家、“亲戚买房”创始人蔡照明带来深度分享。
蔡照明深耕行业近三十载,曾任《中外房地产导报》总编、金地集团首席营销官,策划操盘50余个重大项目,在人大、清华开设的房地产课程广受认可。
本次直播,他围绕其新作《买个好房子》,系统拆解了如何在复杂市场中买到“好房子”。
本文浓缩蔡照明的直播深度分享。
蔡照明强调,购房的底层逻辑可归纳为三大原理,掌握这些原理你就能懂为何有的房子会升值有的不会。
1. 稀缺性原理:从“地段”到“有人抢的资源”
稀缺性并非简单指“地段好”,而是要看清楚三个层面的认知升级:
地段。
N为可替代资源数量段,地段,还是地段,这是最表层的。
你要看到资源、资源,还是资源,这是第二层的。同时这些资源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
稀缺性可以用公式表示:
R=1/N。
一个城市就一个CBD,你的稀缺性是1,如果有三个CBD,你的稀缺性就变成三分之一了。
最后你还要进阶到——有人抢的资源,这才是理解了稀缺性原理。
R=P/N+X
P为大家抢夺资源的积极性,X为新的外部变量。
你一个风景区别墅,山水资源很好,房子很稀缺,但是没人来抢夺这个资源,这种稀缺性就不会导致价格上升。
2. 相关性原理:锚定最大变量,而非平均因素
房价由最相关的核心因素决定,而非多个因素的平均。
蔡照明指出,这个核心因素便是目标楼盘周边其它楼盘的价格情况,比如高品质新盘的高定价也会成为周边二手房的锚点,一定程度上拉升周边楼盘的价格,形成价格联动。
2012年,曾有北京购房者咨询蔡照明,新房买在望京还是东坝。虽然并未去过东坝地区,但蔡照明直接建议该购房者选择东坝,正因为那边在未来几年会有不少不错的新楼盘落地,它们会带动该地区房价的上升,反观望京则缺乏此类预示着价格上升的强相关变量,这便是相关性对价格决定性作用的验证。
3. 流动性原理:决定升值的隐性密码
流动性也就是房子作为资产的交易活跃度,公式为(F为该项目的流动性,F0为临界值)。当F>F0时,资产具升值空间,反之则无。
房产流动性与四大因素正相关:地段公认性(核心区更易交易)、户型普适性(一般来说小户型流动性高于大户型)、产权明确性(小产权房因交易受限流动性差)、交易易达性(中介覆盖度高的小区更易转手)。
典型如学区房,它的高价并非来自于“学位成本”,而是家长对教育的刚性需求带来的铁定流动性,只要这种需求存在,学区房就能维持高位。
蔡照明提出“房价热气球模型”,形象解释了房价变化的机制。
核心逻辑:房价如热气球,无固定锚点(无锚),飞的高度由热气球内部“热分子”(购房者、资金)的热度决定(市场温度),政府则控制了热气球上下运动的“开关”(政策调控)。
三大推论:
a.房价稳不住原理:如同热气球难以悬停,强行政干预只能短期压制,无法长期稳定,就比如2016年多地试图稳住房价,最终还是因为市场热度反弹而失效;
b.热气球逆定理不成立:收紧政策(关小开关)可以直观降温,但放松政策(开大开关)在未必会如愿升温。如果市场上已经没有“热分子”了,那再宽松的政策也难刺激购房;
c.调控的“蔡氏偏头疼”:没有形成一二级市场的双向调节机制,市场往往是单向用力,顽固性地往你头疼的那个方向跑。
2015-2016年深圳的房价因为一个即将设立直辖市的谣言,极大地提高了市场对于深圳未来房价的预期,这导致当时的购房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开发商也趁此不断加价,越加价大家越买,热烈的市场情绪形成了一个推动房价快速上涨的“风火轮”,这便是“房价热气球模型”所描述的现象。
1. 过去的逻辑:“风火轮”驱动的上涨循环
过去2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成了一个“恐慌-疯买-涨价”的闭环:
核心动力:18亿亩耕地红线这一因素制造了土地的稀缺,叠加“再不买就涨了”的恐慌心理;
运行链条:300万中介推动恐慌性购买→M2货币放水→炒房客涌入→房价上涨→更多人进场,形成“风火轮”。
蔡照明用“盗梦空间”的层次来比喻:表层是房价总是在涨,中层是再不买就涨的心理,第三层是房地产商抓住时机的推动……直到最深一层,土地本来并不稀缺,但是耕地红线却制造了制度性稀缺。
以北京为例,经蔡照明计算,仅需从北京1.6万平方公里土地中拿出千分之三,就可以建造 2.4 亿平方米的房子,平均每人30平米,这就够满足800万人的住房需求了,所谓的土地稀缺实为人为造成的假性稀缺。
2. 现在的逻辑:房住不炒重构市场
2016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13字定位打破旧循环,政策通过“三条红线”(房企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限制)、限购限贷、保障房供给等抑制房市的投机。
新逻辑下,购房也需要三重转变:从追求涨价到保值,从看升值到看租金,从赌未来到看确定性。
蔡照明强调,2022年后房地产的控盘方已变,市场逻辑不再由过去的单一因素主导,而是换了看买房人的信心,需以“安全”为首要考量。
3. 孤岛效应:确定性资产的避风港
分化的房地产市场中,孤岛效应凸显,多重确定性叠加的资产势必成为成为“汪洋中的孤岛”。
例如上海黄浦江两岸高端住宅,因“城市地位不变+城市格局不变+对好房子需求的满足不会大变”,所以在整体低迷时仍保持热度。
这类资产的核心是别的地方越差,它越好,如同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孤岛”繁荣一般。
蔡照明提到,这类资产存在于全国不超过10个城市的核心板块,往往都具备多重确定性,如既是这个城市的核心商务区又是城市灵魂景观面,还有成片的好房子。
1. 城市漂移:城市群的兴衰与板块轮动
拉长时间线,可以看到很多城市、城市内的板块呈现出一种“板块漂移”的特征:不知不觉,不可阻挡,不可无视,因为你踏上哪个板块就决定你的财富命运。
有的城市群(如长三角)因协同效应而隆起,有的城市(如部分资源型城市)则因产业由盛转衰而日渐下沉。
蔡照明通过深圳、北京几个城市的实例,说明了一旦这个城市的增长轴确定,各种资源就会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加力,形成势不可挡的板块隆起特征,相对的其他地方一定是被边缘化的,犹如地壳的板块运动一样。
2. 房产税:困难与巨变
房产税暂时不会收,不会收不是不想收,而是没了推出时机,所以未来一定收。收房产税最重要的影响不在于要花那点钱交税,而在于对持有不动产态度的改变,这个改变非同小可。
一些资产可能会被抢先抛售,晚了就会烂在手里。蔡照明指出,这个效应类似“核辐射”,看起来打击力度不大,但是在个体心理层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会形成连锁反应。
3. 烂尾楼:可预判的风险
烂尾楼是房企“快速滚动开发模式“走到头的必然结果。蔡照明之所以能提前预测,更在于他对某大公司的长期观察。
从它每年几千亿的收入只有上百亿的利润,而且还有七大千亿板块都是吞金兽,所以他就预言,一旦楼市打个9折,这家公司就会出现问题,都不需要三条红线。但烂尾楼的传染性是没有得到大家足够重视的。
这里涉及信用危机,所以是不可避免的一次传染病流行。
买房不仅是资产选择,更是对城市规律的理解。蔡照明在《买个好房子》中传递的核心是:好房子的标准已经从过去的升值快,变成了现在的能租得好的房子才是好房子。
在书中最后的部分,蔡照明总结并解答了“买房的18纠结”,如何时入手?如何选城市?学区房还买不买?买精装修的还是毛坯的?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买房乃人生大事。
眼下,市场持续调整,房屋质量不断分化,唯有掌握买房的底层逻辑,才能做出理性决策,不仅保护资产的安全,更是给幸福的生活一份坚实保障。
来源:中信出版集团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