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嗦粉”风潮热度不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2 10:59 1

摘要:作为传统食品,米粉既承载着消费者对地域风味的喜爱,也满足了人们对便捷、健康与个性化饮食的追求,在消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清晨街头现煮现捞的汤粉到便利店货架上的即食自热牛肉粉,这场变革的背后,是消费端与产业端的同频共振。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日前发布的《2025

作为传统食品,米粉既承载着消费者对地域风味的喜爱,也满足了人们对便捷、健康与个性化饮食的追求,在消费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从清晨街头现煮现捞的汤粉到便利店货架上的即食自热牛肉粉,这场变革的背后,是消费端与产业端的同频共振。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日前发布的《2025米粉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一方面,年轻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正驱动米粉在口味、场景上不断创新,使其兼具情绪疗愈、能量补给与社交分享等多重价值;另一方面,资本与新品牌的涌入,加速推动米粉赛道走向工业化、品牌化和差异化竞争的新阶段。

品牌格局趋于成熟

作为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米粉的历史可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这种以大米为原料制成的条状米制品,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从基础主食发展为特色风味,最终形成覆盖全国、广受欢迎的国民级美食。

《报告》显示,当下的米粉江湖,以柳州螺蛳粉为代表的“酸辣鲜香”风味一骑绝尘,成为当前市场的绝对主流。从地域溯源来看,西南地区引领着米粉风味潮流——贵州酸汤粉的浓烈、云南过桥米线的醇厚、重庆酸辣粉的“上头”,各具特色的米粉品类推动地域风味不断破圈。这种口味偏好在核心城市也呈现出鲜明分野:上海偏爱酸辣、鲜香,而重庆则将“重口味”贯彻到底。总体而言,清爽酸、鲜风味更符合当下年轻群体对多样化、轻负担的追求。

味觉竞争之外,产业的内功修炼也从未停歇。《报告》指出,工艺革新、文化破圈、标准完善三股力量,共同推动米粉行业走向高端化与品质化。其中,智能温控、冻干锁鲜等技术突破,让米粉摆脱了地方小吃的局限,形成了规模化供应能力;“国潮联名”与“米粉出海”则通过与历史IP、地域文化的深度绑定,让米粉实现了从传统美食到文化符号的跃迁,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从国家标准到行业规范的持续完善,为行业走向规范化和规模化奠定了基础。

《报告》认为,工业化生产推动米粉行业标准化与规模化发展,其中供应链服务、预包装速食及餐饮门店三大核心业务串联起“生产—流通—消费”闭环,在这一生态中,全链协同效率成为竞争关键。部分品牌通过深化B端与C端生态协同,有效提升效率、构建竞争壁垒,拓展商业版图的同时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地方老字号依托历史积淀延伸速食产品线;创新消费品牌挖掘传统美食基因,并发力产品创新;餐饮门店品牌转化门店势能,布局速食领域;跨界品牌与供应链强者亦纷纷入局……当前,预包装速食米粉市场品牌格局趋于成熟,各类市场主体协同发力,共同构筑多元协同的市场生态。

《报告》显示,预包装速食米粉市场线上线下销售稳步增长。在整体的渠道偏好上,有超六成消费者采用全渠道购买。其中,线上近八成偏好综合电商平台,而线下购买中大型连锁商超占比近五成。值得一提的是,有近五成消费者在线上渠道会选择社区零售平台,这也彰显了消费者对购买米粉的便捷性与时效性的需求。在米粉细分品类中,螺蛳粉持续领跑全品类热度,而桂林米粉和生烫米线则成为年度增长最为迅猛的两大黑马品类,显示出多元细分的市场潜力。

五大核心消费群体

产业侧的品类创新与供应链升级,最终都是为了精准回应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只有深刻理解“人”,才能真正掌握米粉行业未来的发展动力。那么,当下米粉的消费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偏好与诉求?《报告》显示,从整体来看,米粉已成为高频刚需的国民餐食。近90%的消费者每周至少食用一次米粉,其中女性和85、95后的上班族是绝对的消费主力。10—25元是米粉的主流价格区间,其中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消费者对25元以上的方便速食米粉接受度较高。驱动消费者选择米粉的Top3动因分别是:好吃、便捷和高性价比,占比分别为39%、33%、32%,这三大核心价值是推动米粉市场扩容的关键。

在“好吃”这一看似简单地追求下,不同人群的偏好呈现出显著分化。在风味上,酸辣味最受消费者青睐,占比高达74%。在米粉形态和口感上,代际差异尤为明显:90后是“粗圆粉”的忠实爱好者,偏爱Q弹劲道的口感;95后则更钟情于“细圆粉”,追求柔韧有弹性的体验;而00后则对“糯叽叽”的独特口感表现出强烈兴趣。在配菜选择上,豆制品是大众首选,其中腐竹、豆皮、响铃卷位列前三;性别差异也悄然存在,男性更偏爱肉类,女性则更青睐清爽的腌菜。

《报告》显示,米粉的价值已超越了单纯的果腹功能,渗透到生活的全场景中。夜宵、工作加餐和居家正餐是三大核心食用场景。在工作、通勤等高压场景下,米粉是高效的“能量补给站”;而在追剧、独居等低压场景中,它又化身为提供“心理慰藉与安全感”的温暖陪伴。具有功能与情感“双重价值”使其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基于口味与功能价值两大维度,米粉消费者可被细分为五大核心群体,其中三大主力人群尤为关键:“重口辣愈系”以95后为代表,他们偏好酸辣、重口风味,追求极致口感带来的情绪释放,食用频率高,常选择创新消费品牌或明星同款;“精明尝鲜客”以85后为主,他们注重品质和分量,乐于尝试IP联名等新奇产品,但决策时会仔细研究配料表,兼具理智与好奇;“速享智选派”则主要是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上班族,他们强调效率与健康兼顾,对促销活动敏感,几乎每天都有食用习惯,是典型的高频刚需群体。

除了主流人群,两大高潜力细分人群也为品牌指明了新的增长方向。“国潮怀旧党”以75后和85后为主,他们偏好咸辣、酱香等传统口味,信赖老字号,愿意为有情怀、有颜值和具备原产地背书的产品买单,IP联名和品牌故事是打动他们的关键。另一类是“轻食原味家”,以80、90后为主,他们是健康主义的践行者,关注清洁配料表和健康属性,独特、可溯源的产地故事和健康卖点更能激发其购买意愿。

市场潜力巨大

政策支持、行业变革与文化赋能也正驱动着米粉市场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机遇。《报告》显示,全球米粉市场预计将以3.74%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大。其中,中国市场增长尤为突出,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超过800亿元,国内全产业链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

《报告》进一步洞察了米粉消费的新趋势。食用方式上,消费者最偏好自煮的方式,认为煮食米粉是兼顾新鲜度与便利性的选择,也留给了消费者更多口感与配料DIY的空间。从价格带变化来看,预包装速食米粉呈现出消费升级的趋势,高价位产品在全渠道的销售额占比提升。CBNData调研表明,体验优化与品类创新构成消费者为预包装速食支付溢价的核心理由,品质驱动的动因明确。

供需两侧双重助力,成为推动米粉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一方面,政策为食品工业化、产业链延伸、技术创新提供了支持,如湖南常德实行全产业链政策扶持体系,多维度支持米粉行业发展,企业注册量逐年攀升。在需求侧,超五成消费者计划提升购买频次,超四成消费者愿提高单次消费金额,消费意愿增强为行业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另一方面,行业自身规模化率低、价格带上移的现状,又为发展锚定了创新升级的明确路径。《报告》指出,企业需从供应链端发力,借原料集约化稳定品质成本、生产标准化保障高效安全、数字智能化降本提效,提升规模化能力,同时,紧盯消费者对口味创新与健康化的期待,推动产品品质进阶。

《报告》指出,从更广阔的视角看,米粉早已超越食物本身,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同的地方文化符号。这份深厚的情感底蕴,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超七成消费者认同米粉的文化名片价值,他们对于“米粉+文旅”路线、节庆融合、文化新地标等推广形式有更高的期待。这股文化热潮也加速走向海外,柳州螺蛳粉出口货值自2018年以来增长超百倍,全球“嗦粉”风潮兴起。

(叶家茂)

来源:中国食品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