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区低成本就业平台助力居民家门口创收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09:54 1

摘要:在这个工坊,由6名残疾人及家属、6名转移农牧民组成的“荔枝花开”缝纫队,承接了康巴什区、东胜区和伊金霍洛旗献礼国庆的“党建引领 以工代赈——我为国庆‘缝’国旗”项目,即在统一购买的成品国旗上缝制旗裤(旗杆套)。目前康巴什区的11000面国旗的旗裤缝制任务已经完

金秋的鄂尔多斯,天朗气清。在位于康巴什区哈巴格希街道的“荔枝花开”就业创业工坊,“嗒嗒”作响的缝纫机踩踏声和居民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

在这个工坊,由6名残疾人及家属、6名转移农牧民组成的“荔枝花开”缝纫队,承接了康巴什区、东胜区和伊金霍洛旗献礼国庆的“党建引领 以工代赈——我为国庆‘缝’国旗”项目,即在统一购买的成品国旗上缝制旗裤(旗杆套)。目前康巴什区的11000面国旗的旗裤缝制任务已经完成,东胜区和伊金霍洛旗的任务正在加紧进行中。

“7月份接到第一批任务,我就搬来自家的缝纫机加入了缝纫队。这里大多是和我同龄的老邻居,我们边干活边聊天,接触社会的同时还能赚些零花钱,真是很开心。”64岁的达罕尔社区残疾人张美玲,带着结婚时的嫁妆——一台牡丹牌缝纫机加入了缝纫队,将满腔热情融入到细密的针脚里。

康巴什区自2023年开始实施“党建引领 以工代赈”政策以来,哈巴格希街道累计承接类似这样的项目55个,已完成28个,合同总金额1660万元,累计带动660余名转移农牧民实现就业,人均月增收超5000元。

该政策的实施激活了哈巴格希街道辖区居民的就业创业热情,为及时响应居民呼声,2025年开始,该街道在“党建引领 以工代赈”政策基础上,补充实施了五个方面促就业举措,分别是打造哈巴格希“荔枝花开”就业创业工坊、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共富工坊团”、惠民工匠坊和就业服务站,多元励志的就业创业渠道为居民增收致富搭建了舞台。

“荔枝花开”就业创业工坊成立于今年5月,“荔枝”取自“励志”的谐音,主要服务残疾人及转移农牧民群体,助力其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工坊下设两大功能板块 ——“荔枝花开”缝纫队与“邻里手作”售卖区,形成“技能实践+产品销售”的闭环支持模式。

在“荔枝花开”就业创业工坊一角,是哈巴格希“邻里手作”供销社就业创业工坊销售点,这里集中展销辖区内残疾人、残疾人家属、转移农牧民及其他居民的手工作品。展示架上,精美的毛毡画、毛毡挂件、柳条编筐、麻绳编织工艺品、葫芦烙画、衍纸画等手工作品琳琅满目。

“这里是居民展示、售卖手工艺品的窗口,我们能承接自治区残联和自治区大爱北疆美丽工坊的订单,也能为全市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区内外游客提供菜单式选购和订单式制作。此外,我们还在乌兰木伦湖区及新北社区另设了两个售卖点,助力居民增收。”哈巴格希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向红介绍说。

在“荔枝花开”就业创业工坊旁边,就是哈巴格希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该基地于2021年就已成立,是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和自治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

每天清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负责人赵雪梅就领着20个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心理疗愈后,开始一天的手工制作。

“所做的东西被别人买走,是对我们劳动的认可。”赵雪梅说出了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心声。

哈巴格希街道转移农牧民占康巴什区总转移农牧民的一半以上,是残疾人比较集中的街道社区。为拓宽辖区残疾人和转移农牧民就业增收渠道,延伸便民服务,推动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今年以来,哈巴格希街道还成立了“共富工坊团”,打造了惠民工匠坊,成立了就业服务站,为特殊群体和转移农牧民提供低成本创业平台,为企业与居民提供精准化招聘对接和就业创业帮扶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创收。(记者 郝雪莲)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