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J的分析报道:关税下的iPhone:一部手机为何可能变成天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6 06:56 2

摘要:在特朗普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大背景下,苹果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产成本挑战。近期一项关于中国制造商品的新关税政策,引发了业内对iPhone价格和全球供应链战略的广泛关注。

在特朗普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大背景下,苹果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产成本挑战。近期一项关于中国制造商品的新关税政策,引发了业内对iPhone价格和全球供应链战略的广泛关注。

据科技研究机构 TechInsights 分析师 Wayne Lam 披露,以当前售价为 1100 美元的 iPhone 16 Pro(256GB 版本)为例,其硬件材料成本约为 550 美元,算上组装和测试,总成本约为 580 美元。这一成本结构意味着苹果依然有着可观的利润空间,即使考虑到营销、云服务(如 iCloud)和软件配套等附加成本。

图片来源:WSJ

但新的问题来了——54% 的中国制造商品关税,将这一部手机的成本直线上升至 约 850 美元。如果苹果不提价,这将严重压缩其利润率。而苹果显然不是一家愿意“以成本价卖手机”的公司。

虽然有人设想,将 iPhone 的组装环节转移至美国是否能躲过关税,答案却并不乐观。首先,iPhone 的零部件依旧大部分来自海外,光靠美国组装并不能免除进口零部件所带来的税负。更现实的是,将成熟的中国制造生态整体搬迁至美国,并非朝夕之功,甚至是“巨大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Rosenblatt Securities 高级分析师 Barton Crockett 就指出,中国的电子装配业已经发展多年,形成了高效的流水线和庞大的技术劳动力体系,而美国目前在成本、效率和工人技能等方面都难以替代。例如,在中国进行一部 iPhone 的组装可能只需 30 美元的人工成本,而在美国,这一成本可能高达 300 美元。更别提如果将每一个零部件都“国产化”——从触控屏、主板到存储芯片,成本将呈指数级暴涨。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苹果公司面临着“留在中国组装+承担高关税”与“回美国制造+高成本”两难抉择。虽然苹果公司尚未就其定价策略或未来制造布局做出回应,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政策没有转变,那么“美国制造”的 iPhone 可能只存在于想象中,或者最终面向的是超级高端小众市场,而非大众消费群体。

此外,关税问题还未最终尘埃落定,未来可能仍有政策调整的空间。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或许“保养好手上的 iPhone”,比囤货或盲目抢购上一代产品更为理智。

全球供应链依赖短期难以改变:苹果的供应链高度全球化,尤其依赖中国成熟的制造能力。美国本土目前并不具备同等效率和规模的替代能力。地缘政治对科技产品定价的影响显著:贸易政策和关税将直接影响消费电子产品的终端售价,企业不得不在利润与市场之间寻求平衡。制造成本结构透明化加速:借助于研究机构和媒体的深入拆解,消费者对产品制造成本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也对价格背后的“隐性成本”有了更多理解。苹果策略或将更加谨慎:在外部不确定性剧增的背景下,苹果可能选择更稳健的产品更新节奏和产能布局,同时寻求部分产线向印度、越南等国家分散的可能性。

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iPhone背后的全球制造现实,也凸显出当前国际贸易政策与科技巨头运营之间的微妙博弈。未来智能手机的价格走势,可能不再由技术升级主导,而是更多地受政策和地缘因素驱动。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或许是一种“高科技价格政治化”的新常态。

来源:万物云联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