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过后,阳气日益旺盛,仿佛沉睡了一冬的大自然都在蓬勃苏醒,人们也随之蠢蠢欲动,不少人迫不及待地想要通过运动来排解整个冬季积攒在身体里的郁气。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节气已过两日,昨日祭扫的纸灰尚在风中飘散,今日便迎来农历三月初九。
这个时节正值暮春向初夏过渡的关键阶段,天地间阴阳二气交汇激荡,气温波动剧烈,民间素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之说。
此时养生防病既要祛除体内积存一冬的浊气,又要防范倒春寒的侵袭,古人总结的"三九养生法"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清明节后第二日,虽已过祭祀高峰,但传统习俗中仍有诸多讲究。此时的自然规律与人体机能正处于微妙平衡状态,稍有不慎就可能破坏这种平衡。
今日要特别留意"1要忌、2要带、3要吃"的养生法则,这些看似平常的讲究,实则蕴含着古人顺应天时的生存智慧。
1要忌:忌剧烈汗出
清明过后,阳气日益旺盛,仿佛沉睡了一冬的大自然都在蓬勃苏醒,人们也随之蠢蠢欲动,不少人迫不及待地想要通过运动来排解整个冬季积攒在身体里的郁气。
此时的人体状况却有着独特之处。经过漫长冬季的收敛,人体毛孔刚刚开始舒张,肌肤的腠理也还处于疏松状态。
倘若在这个时候贸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致使大汗淋漓,就极有可能出现 “开泄太过” 的情况。
《黄帝内经》强调,“春三月,广步于庭,被发缓形”,这清晰地表明了春季运动应当秉持和缓有度的原则。
从现代医学的研究视角来看,剧烈运动之后,人体的毛细血管会迅速扩张。而清明时节,昼夜温差常常能达到 10℃以上,如此显著的温差,再加上运动后冷热交替的刺激,就特别容易引发血管痉挛。更为危险的是,运动后一旦遭遇冷风侵袭,对于心脑血管较为脆弱的人群而言,极有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在这个时节,建议大家选择如太极拳、八段锦这类柔缓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以身体微微发热作为适宜的尺度即可。并且,在运动结束后,一定要及时擦干身上的汗水,迅速添加衣物,避免受寒。
值得一提的是,特殊人群在运动时需要格外留意。例如,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在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运动,以免血压出现大幅波动;关节病患者在运动前,务必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降低关节受伤的风险;花粉过敏者则要主动避开植物密集的区域,防止过敏症状发作。
从时间选择上来说,以上午 10 点之后、下午 4 点之前进行运动为佳。这两个时段,地表温度已经回升,空气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好,能为运动提供更为舒适安全的环境。
2要带:带护颈方巾
“清明谷雨紧相连,早出晚归护颈肩”,这句谚语深刻地揭示了清明谷雨时节养生的关键要点。在这两个节气交替之际,气候乍暖还寒,风邪尤为肆虐。
中医素有 “风为百病之长” 的说法,将风邪列为 “六淫之首”。风邪具有 “善行数变” 的特性,就如同一位行踪不定的刺客,悄无声息地侵袭人体。而人体颈后的风池、风府穴位,恰似守护身体的薄弱城门,成为了风邪最易入侵的门户。
在现代社会,人们长时间伏案工作、学习,紧盯电脑屏幕或书本,颈椎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与放松。久而久之,颈椎变得愈发脆弱,犹如不堪重负的桥梁,摇摇欲坠。这样的身体状况,使得颈部在面对风邪时毫无招架之力,因此更需重点防护。
选择一款合适的护颈方巾是守护颈部健康的关键一步。
在材质方面,真丝或亚麻堪称上佳之选。真丝质地柔软顺滑,贴肤舒适,透气性极佳,能让颈部肌肤自由呼吸;亚麻则以其天然的防静电性能著称,还具备良好的吸湿性,能有效保持颈部干爽。在颜色的挑选上,浅色系为明智之选,如米白、淡蓝、浅粉等,它们相较于深色系,能够减少对热量的吸收,避免颈部因过热而产生不适。
在款式上,理想的护颈方巾应能完整覆盖大椎穴至肩井穴区域,为颈部提供全方位的守护。为了使用的便捷,建议大家在办公室、车内各备一条护颈方巾,以便随时替换,保持颈部的干爽清洁。
当乘坐交通工具时,空调冷风常常直吹颈部,此时一定要注意调整出风口方向,避免冷风直接吹拂。若无法改变风向,可将护颈方巾围在颈部,抵御冷风的侵袭。
进行户外活动时,可巧妙地将方巾折叠成三角巾,稳固地固定在颈部,既能防风,又不妨碍活动。睡眠时,人体的阳气相对较弱,颈部也更容易受到风邪的侵扰,此时可使用薄围巾轻轻环绕后颈,为颈部筑起一道温暖的防线。
倘若已经出现颈部僵直、头晕等不适症状,可将掌心搓热,反复熨贴风池穴。手掌的温热传递至穴位,能够促进颈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不适之感 。
3要吃:要吃升发之物
清明过后,大地回暖,万物都进入了快速生长期,人体的新陈代谢也随之加快。在这个时节,饮食养生就显得尤为关键,我们应选择具有 “升发之性” 的食材,助力身体顺应季节的变化。
《饮膳正要》中记载 “春宜食辛”,但此处的 “辛” 并非辣椒等燥热食物,而是特指兼具芳香与微辛特征的时令菜蔬。这类食材恰似一把钥匙,既能疏肝理气,帮我们驱散冬日淤积在体内的闷气,又能唤醒冬藏的身体机能,让我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春天。
推荐三类堪称黄金的食材。
鲜芽类如香椿芽、花椒芽,鲜嫩可口;花蕾类包含槐花、金雀花,香气独特;嫩茎类则有芦笋、茭白,爽脆多汁。以香椿为例,它含有川楝素,不仅可驱虫,还能起到醒脾的作用;槐花中富含芦丁,能够增强毛细血管弹性,呵护心血管健康;芦笋含有丰富的天门冬氨酸,对缓解春困有显著效果。在烹饪这些食材时,宜采用清炒、凉拌等简单方式,从而最大限度保留其活性物质,让营养不流失。
饮食搭配方面也有诸多注意事项。
芽菜类通常含有草酸,需焯水去除,以免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花蕾类每日摄入量不宜超过 100 克;脾胃虚寒者,可以在烹饪时搭配姜丝,平衡食材的寒性。
在这里,为大家推荐一套完整的升发膳食体系:早餐食用荠菜粥,清香的荠菜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午餐搭配香干马兰头,营养丰富又爽口;晚餐来份上汤枸杞芽,滋润又养生。
清明后的养生讲究"外防内调",既要抵御变化无常的倒春寒,又要顺应阳气上升的趋势调理身心。
忌大汗以固守元气,带方巾以抵御风邪,食春鲜以升发阳气,这三项看似简单的日常细节,实则是把握春季养生关键的"金钥匙"。
当我们学会与自然节律同频共振,便能真正体会"天人合一"的养生真谛,让身体如同抽枝展叶的草木般焕发生机。
来源:一刀松游戏解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