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洛阳公交运营改革将这样进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09:51 1

摘要:从1954年的1条线路、1辆车、3名职工,到2025年的6个分公司、22处公交场站、128条运营线路、10条神都游专线、2190辆汽电车……洛阳公交历经70余年,成长为服务群众、支撑城市的骨干交通力量。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面对市民日益多元化、高品质的出行需求,公交如何突破线路重复率高、运营效率偏低等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备受瞩目的洛阳市《公交运营改革方案》(下称《方案》)出炉,绘出了一张清晰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建设“路线图”。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七十年积淀后的改革抉择

2024年,洛阳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年客运量达到13470.32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

从1954年的1条线路、1辆车、3名职工,到2025年的6个分公司、22处公交场站、128条运营线路、10条神都游专线、2190辆汽电车……洛阳公交历经70余年,成长为服务群众、支撑城市的骨干交通力量。

成绩背后,挑战并存。部分主干道公交线路与地铁重复设置现象突出,例如中州路上与地铁1号线重复超过5站的公交线路有12条,而龙门大道上公交线路之间重复超过5站的也有8条;“一线到头”的长线过多,近70条线路运营长度超过30公里,占总线路半数以上;部分线路服务频率偏低,发车间隔60分钟以上的有11条。这些问题制约了公交运营效率的提升,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发展的前提是勇于直面问题,决不能‘讳疾忌医’。”洛阳交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易勋表示,“必须以改革的勇气,系统性重构公交服务体系。”

“一码通行”只是开始,“四个一体化”深化两网融合

今年3月,随着“洛阳市公共交通一码通”正式上线,市民王先生在体验后称赞:“坐地铁和公交用一个码,确实方便!”这标志着洛阳在票务一体化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易勋介绍,《方案》提出的“136”改革措施中的“1”,即是指整合轨道与公交的运营数据及调度管理,实现“一网通管”,深入推进两网融合。未来,洛阳将着力构建以地铁为骨架、公交为网络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在已实现“票务一体化”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另外三个“一体化”。

规划一体化:统筹设计地铁与公交的线网、站点及换乘枢纽,使公交线网紧密围绕地铁站点进行接驳、延伸与客流输送,构建“鱼骨式”及“网格+放射”的高效接驳网络。

运营一体化:推动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信息数据与票务系统深度融合,将地铁与公交整合为一张协同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显著提升出行效率与服务覆盖。

信息一体化:建设统一的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优化线网布局,并为乘客提供实时到站查询、无缝换乘规划等一站式出行信息服务。

“根本目的是打破以往地铁与公交在规划、建设、运营各环节存在的割裂与竞争关系,构建起‘一网通管’的新格局,全面提升洛阳公共交通的整体效能、服务品质与吸引力。”易勋说。

打造“鱼骨公交”新模式,六类业态服务精准出行

近日,山东游客李女士初到洛阳,刚下火车便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了“网约公交”,短短十几分钟便顺利抵达洛阳博物馆。“来之前就做了攻略,亲身体验后确实名不虚传!”她高兴地说。

如今在洛阳,像这样的公交创新服务已不是新鲜事。定制公交、摆渡公交、文旅公交、接驳公交、网约公交方兴未艾,穿梭于大街小巷与景区之间,有效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出行需求。

根据《方案》,洛阳公交将系统削减与轨道交通重复的线路及主干道公交过度重复线路,填补公交服务空白。改革的核心是构建以“鱼骨公交”为骨架的新型常规公交线网结构。

做强“主线”:精心打造6条“鱼骨主线”,覆盖中州路(启明南路至牡丹广场)、九都路(启明南路至南昌路)、开元大道(文仲大道至新伊大街)、龙门大道(应天门至龙门石窟)、伊洛路(八里堂至提驾庄街)、河洛路(延秋市场至南昌路)等核心走廊。主线将配置12米大容量车辆,承担大运量、跨区域的快速运输功能,并将结合交通信号“绿波带”设置优先通行,保障其运营效率。

加密“支线”:大力发展深入社区、厂矿、学校、医院的微循环支线,线路长度控制在10公里以内,实现与主线站点的无缝衔接。主、支线之间实行免费换乘,切实降低市民出行成本。服务贴心:主线车辆将全部采用低踏板设计,充分关爱老年乘客及残障人士的出行体验。

《方案》明确打造6种公交业态,除了“鱼骨式常规公交”,还有辐射式接驳公交、点对点摆渡公交、洛阳特色文旅公交、定制公交、网约公交,使服务更加精准、多元。

“让乘客无需长距离步行或长时间等待,即可享受安全、便捷、舒适的公交服务。”易勋说。

预期实现“两升两降”,改革成效“一举三得”

《方案》对改革成效提出了明确的量化目标,即实现“两升两降”。

“两升”:公交运行频率和线网覆盖密度显著提升,服务空白区域大幅减少。改革将惠及16条主要道路、4所医院、9所学校、36家重点企业及49个村(社区)。

“两降”:乘客平均候车时间有效下降,企业运营成本明显降低。通过减少重复线路14条,优化调整线路61条,预计每年可减少重复行驶里程248.9万公里,节约运营成本约2500万元。

易勋说:“此次改革将产生‘一举三得’的良好效果:一是推动公交企业自身降本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使公交系统更好适应城市发展新格局,巩固其骨干交通地位;最终也是最重要的,是让广大市民的出行体验得到切实改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不断增强。”

洛阳“新公交”令人期待。一场旨在让城市“血脉”更畅通、让市民出行更美好的深刻变革正在稳步推进。

洛报融媒·掌上洛阳客户端记者 赵硕 文/图 通讯员 赵承

来源:洛阳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