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拿下奥斯卡四项大奖的《卧虎藏龙》,电影里的镜头永远让知酒君魂牵梦绕——从新疆回北京上任,罗小虎大闹娶亲现场,喊着“小龙,跟我回新疆”,在影片最后,玉蛟龙跳崖之前,小虎说出了他的愿望:一起回新疆。
“新酒饮起风了,葡萄酒还值得做么?”
“40%的受调人群,还是喜欢中低度酒!”
这是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中国酒类流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在近期举行的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论坛上的开场之问。
一场新疆葡萄酒的顶级盛会,吸引了包括知酒君在内的来自全国数百名人士开启寻酒之旅。
卧虎藏龙的新疆,一枝葡萄压秋天
拿下奥斯卡四项大奖的《卧虎藏龙》,电影里的镜头永远让知酒君魂牵梦绕——从新疆回北京上任,罗小虎大闹娶亲现场,喊着“小龙,跟我回新疆”,在影片最后,玉蛟龙跳崖之前,小虎说出了他的愿望:一起回新疆。
今天的新疆,远非电影里的茫茫戈壁了,连片连山,绿洲葡萄园,枝枝压秋天。正是在这样的现实镜头里,拉开了2025年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的序幕。
8月30日,新疆库尔勒会展中心人头攒动,新疆葡萄酒节开幕式与产区推介会相继举行。
▶ ▷ 4+2产区新格局
在中国版图中,新疆似乎是葡萄酒的天生产区,广袤地、沙砾土、少雨天、强日照……这些先天性资源当算榜首。
从历史脉络看,古有张骞带回葡萄种的文化底蕴,西域丝绸之路与楼兰传奇更让这片土地“增值”不少。加之国策援疆大战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园艺志》记载,兵团全区大面积种葡萄始于1952年,后续张裕等头部企业跟进,以及民营资本进驻,已经形成了楼兰、天塞、中菲、伊珠等一批知名品牌。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后文简称巴州)葡萄酒协会会长、天塞酒庄庄主陈立忠介绍,焉耆盆地作为新疆葡萄酒产业的“优等生”,年加工能力近8万千升。这里拥有40家精品酒庄,斩获的国内外奖项超过1300项,占新疆获奖总数的60%以上,妥妥的获奖专业户。
天山北麓产区以昌吉州为核心,以“一带系八脉,双环融多彩”的布局展现产业雄心,此区域原酒优势明显。吐鲁番产区葡萄种植550多个品种,葡萄酒产业走出差异化路线。新疆葡萄酒协会伊犁河谷产区分会会长、丝路酒庄创始人李勇说,伊犁产区葡萄以酸度糖度平衡协调见长。
在以上焉耆盆地、天山北麓、伊犁河谷和吐哈盆地四个主要核心产区的基础上,本次葡萄酒节再次官宣新增两个新兴产区:阿克苏及南疆三地州产业集群,共同构成了新疆葡萄酒“4+2”的产区发展新格局。
▶ ▷ 政府主导下的重大利好
5月24日,在焉耆盆地葡萄酒产业发展成果发布会上,新疆酿酒工业协会会长王莹表示:自治区党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高质量建设“八大产业集群”,其中新疆葡萄酒产业作为绿色有机果蔬产业集群特色产业之一,重点予以扶持。
8月24日,2025年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鲁木齐提前预热。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华在发布会上介绍,新疆地处全球公认的酿酒葡萄黄金种植带,是我国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和葡萄酒发源地之一。经过60多年发展,已形成以焉耆盆地、天山北麓、伊犁河谷、吐哈盆地四个主要产区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格局。
巴州党委常委杨雪莲表示,本届葡萄酒节共安排10项主要活动和2项协会配套活动,包括新闻发布、启动仪式、嘉宾巡展、产区推介、大师班、酒庄体验、展览展示等环节,特别设立了葡萄酒解构实验室,通过五感体验让嘉宾沉浸式探索葡萄从种植到酿造的全流程奥秘。
更重要的是,葡萄酒节上还推出了“葡萄酒节+文旅”系列惠民活动,通过免费发放景区门票、餐饮消费券等方式,让游客在品味美酒的同时畅游拥有2个5A级景区和12个4A级景区的巴州。
而类似此等规模的葡萄酒节,上一届还在吐哈产区举办。正是自治区各级政府的有力推动与各地协会的主导,新疆丝绸之路葡萄酒节这一IP才不断扎根营生。
东道主焉耆盆地的“中心崛起”
焉耆盆地产区依托“一湖四县百庄”的整体布局,种植酿酒葡萄面积达12万亩,约占全国的10%、全疆的40%。据知酒君了解,本次葡萄酒节举办地政府充分调动了相关部门,巴州葡萄酒协会会长、天塞酒庄庄主陈立忠透露:“政府相当重视,这也是焉耆盆地产区绝佳的推广机会,兄弟酒庄们非常给力。”
▶ ▷ 富硒型产区的山湖效应
焉耆盆地产区就坐落于巴州地盘,巴州,又是我国占地面积最大的行政市州,这给种植葡萄预留了大量的地理空间。同时,这里也是离海洋最远的葡萄酒产区,被天山及天山延伸出来的霍拉山、克孜勒山环抱,三面环山,一面临湖。
作为新疆酒庄杰出的女庄主代表,身兼巴州葡萄酒协会会长的陈立忠,站在推介会舞台上闲庭信步、娓娓道来,让知酒君认识到一个“中心产区”崛起的蓬勃力量。
首先是风土,这里是全疆土地含硒量最多的产区,为葡萄提供了更健康的营养成分。中国酒业协会认定的酒庄资质全疆有10家,而焉耆就占到了7家。显然,这里的庄主们都有严格的酒庄自律与庄主精神。经过27年的发展,这里已经形成了40家精品酒庄,年加工能力近8万吨。如果说新疆早期的葡萄酒还停留在作坊与工厂模式,那么焉耆起步就采用了对标国际的酒庄来严于律己,具有品牌化的带头作用。
对于这方水土,陈立忠表示焉耆最与众不同的是“山湖效应”。三山的核心是天山,天山与两大支脉共同围成了一个山间盆地,长年流下来的冰雪水流入到盆地里的博斯腾湖。这是焉耆最有特色、最有优势的地理风貌,天山的雪水调节着这个盆地的温度湿度,而博斯腾湖却是普遍缺水的新疆区域里,最适合宜居与葡萄种植的“上帝礼物”,显得极度奢侈,也让疆内其它产区羡慕不已。山湖相守,形成了山湖效应,加富硒土的营养,焉耆定当不负众望。
▶ ▷ 看得见的名庄进化论
如果说靠天吃饭让焉耆占居了上风,那么这里的庄主们却是人定胜天。
2009年,中菲酒庄庄主纪昌锋的夫人李翠萍非常喜欢葡萄酒,夫妻俩合计开始了建造自己的酒庄。纪昌锋带领团队人工捡石三年,堆起一座“白石山”,又从霍拉山运土填地70公分厚,每年投入200万元购买天然羊粪改良土壤。“种植葡萄和养孩子一样,一定要真心爱护它。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未来。”他说。如今中菲酒庄的门面——庞大的主体建筑已经完工,盛装迎接着八方宾客,纪昌锋精品酒庄、品牌化之路没有停歇,马瑟兰等产品不断获得大奖,全国各地推广,品牌登陆央视,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在葡萄酒节上幕的前一天,近百位幕名天塞的全国客商们认真的体验一次天塞酒庄里的“天边生活”。刚刚举办过15周年庆的天塞酒庄还洋溢着节日的氛围,庄主陈立忠既当向导又当主持,还要主讲,平日里知性的她,戴着遮阳帽一头扎进葡萄园子,像葡农一样抚摸着每一片绿油油的葡萄叶,满眼是无限的爱。
“没想到这里种葡萄有这么难,风沙太大,只有先栽好防护林再种葡萄苗……”
“后来采用机械化作业,我们又把种好的葡萄苗移值后重种一遍……”
“根据风向与太阳走向,新植葡萄园首创了44度育种,减少了每天少晒两小时……”
“最感动的是15周庆,住在天塞酒庄的葡农一家人,二代们童声合唱,感动了……”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都写在陈立忠淡定的表情上,充分展示了焉耆盆地产区在酿造精品葡萄酒上的执着精神。
放弃贴牌与原酒灌装的初级业态,必须立足于精品酒庄,坚持“中国名庄”的道路,天塞连续五年的霞多丽女神评选,陈立忠还让女儿进场“少庄主今天醒酒”自媒体领域,全家人总动员,为的就是让中国名庄平视世界。
到新疆去,看中国葡萄酒的“疆来时”
两天时间,两场大会一场直播,还有若干的商务接待,陈立忠忙得开心。刚刚从开幕式的舞台走下来,她却瞬间站在了焉耆产区天塞酒庄的展台前,手握话筒为巡馆的领导嘉宾们一一介绍。伊犁产区弓月酒庄庄主郭永强,在展台前直接架起了直播设备,带着团队们直播卖酒。中菲酒庄则主场举办了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论坛……这就是新疆葡萄酒的“最新疆”。
▶ ▷ 20万亩,55万千升规模效应
2024年全球葡萄酒产量与消费量双双跌至60年最低,中国葡萄酒同样未能幸免,但新疆,一群热爱葡萄酒的仁人志士却从未泄气,他们满眼希望。
如今,20万亩种植,55万千升的产能规模,新疆葡萄酒成为了产区第一。同样,这片土地上现已建成生产企业及酒庄134家,居全国第二。获得3A级以上旅游景区认证19家。拥有“吐鲁番葡萄酒”、“和硕葡萄酒”、“焉耆盆地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
知酒传媒董事长向宁曾指出,中国葡萄酒产区向西,品牌向东。宁夏、新疆都是最适合葡萄酒的产区,无数的头部企业将产地西移,而商业运营大多放在了北京上海广州,一幅产地向西、品牌向东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同样,天塞的运营在北京与上海,中菲联合酒仙集团大举进攻电商平台,被低估的新疆葡萄酒红利正在释放。
▶ ▷ 迎接新一轮的葡萄酒风口
在新疆葡萄酒产业发展论坛现场,中国酒业协会执行理事长王琦直言:“低度酒消费大潮来了,全国抽样调查中,40%的消费者偏爱中低度酒,葡萄酒要丢下官腔,丢下排场,研究简餐、小馆场景的快消费,让葡萄酒快喝起来,而不是慢饮。”中国酒类流过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指出:“新酒饮不是排斥葡萄酒,而是要让葡萄酒各有特色。比如此次新疆葡萄酒评比中获大金奖的天塞产品,就做到大产区里小产区的风格特色。”
陈立忠则以全酒业视野谈及葡萄酒的未来,从国家粮食安全到禁酒令实施,而葡萄酒种在沙漠变绿洲,不与老百姓抢饭吃,是利国利民的好产业,加之低度潮饮趋势,新一轮的葡萄酒大风口正在来临。另外,天塞还成立了特种酒研发中心,阶段性发布了6款国际水准的特种酒。
知酒君会期与福建中润国际酒业董事长牟磊、福建大新酒业董事长胡文贵、黑龙江国采(哈尔滨)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徐世梅交流进一步证:不来新疆不知道祖国疆域有多大,不来新疆更不知道中国葡萄酒有多好。
“新疆是个好地方,巴州处处好风光。”正如巴州相关领导开幕式发言一样,新疆如一块磁石吸引着八方游客,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影视剧组,也吸引着葡萄酒的朝圣之客。到新疆,不只是聆听葡萄酒的过去时,还要看葡萄酒的现在进行时,更知道中国葡萄酒的“疆来时”。
来源:XN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