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交融 满庭芳菲 内蒙古用好“三项计划”之笔勾勒各民族互嵌发展北疆新画卷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09:26 1

摘要:2025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动“三项计划”品牌化建设、全域化实施、创新化打造,不断拓展各民族互嵌发展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

2025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动“三项计划”品牌化建设、全域化实施、创新化打造,不断拓展各民族互嵌发展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作出积极示范、作出积极贡献。

一、以“品牌化”方式深化各民族互嵌式发展

一是精雕机制建设。自治区积极落实国家民委在深圳召开的构建互嵌式社会条件和社区环境现场会提出的工作要求,召开2025年全区构建互嵌式社会条件和社区环境现场推进会,部署2025年促进各民族互嵌发展重点任务。制定印发《关于实施“融在北疆”新时代促进各民族互嵌发展品牌建设行动方案》,以抓好“六个一百”载体平台建设,推动各民族互嵌发展融入北疆文化建设。实施“三项计划”示范引领三年行动,印发《关于实施“三项计划”典型示范项目管理办法》,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培育“三项计划”典型示范项目500个以上。实施基层社区书记建设互嵌式社区能力提升三年行动,以开展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互观互学等方式全面提升互嵌式社区建设。积极研究制定关于推进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不断完善更加精准、精细、精致的城市民族工作政策机制,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全区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现场推进会)

二是夯实工作阵地。抓好重点任务、重点区域,全面夯实各民族互嵌发展阵地根基。把推动各民族互嵌融居理念纳入城市建设全过程,如:锡林郭勒盟将各民族互嵌发展内容纳入全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及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管理办法;呼和浩特市在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注重中华文化的符号和形象融入其中;满洲里市以“空间重构、服务提质、产业赋能、治理创新”为理念,推动各民族在“物理互嵌”到“心理融合”升级。把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创业作为促进各民族互嵌发展的重要抓手,如:兴安盟实施“暖心就业”“就在兴安”“技能兴安”“兴安劳务协作”四项行动,为各族群众互嵌发展提供重要保障;通辽市培育“库伦荞乡新农人”“科尔沁黄牛产业工”等具有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的劳务品牌39个,累计带动就业10.95万人。把抓好重点区域建设作为促进各民族互嵌发展的重要支撑,培育各民族互嵌式社区示范标杆2800余个,如: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悦和社区打造的服务各民族流动人口的“21℃暖”模式;赤峰市敖汉旗北城新区社区实施的促进易地搬迁进城农牧民市民化的“同心聚融”项目。打造自治区级“和美乡村”试点27个,如:赤峰市林西县西山根村探索的“党组织+合作社+农户+订单”模式;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什巴台村实施“共富振兴”三年行动。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促进边境地区各民族“共居共融、共建共享、共守共护”,如: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打造民族融合品牌“金石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开展“蔬香行动”等。

(赤峰市敖汉旗北城新区社区建成“鸣扬饺子厂”手工水饺车间,吸引30余名易地搬迁留守各族妇女就业。)

三是培优典型示范。以“点上发力作示范、全域推进促互嵌”工作原则,培育各民族互嵌式发展计划典型示范项目358个。如:包头市阿尔丁1# 社区的“守望想相助向未来”各民族互嵌发展项目、兴安盟乌兰浩特市的“安居汇·幸福里”互嵌式社区建设项目,阿拉善左旗的“泉心共融”各民族互嵌发展阵地建设等。打造“红石榴+”“石榴籽系列”各民族互嵌发展平台载体2057个。如: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在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红石榴驿站”97个,进一步畅通基层治理微循环;包头市打造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文化大院等“红石榴”品牌载体168个;鄂尔多斯市实施“暖城·石榴籽+”工程,评选“石榴籽家庭”、“石榴籽企业”等典型550余个等,一大批典型示范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上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锡林北路街道三角线社区“红石榴驿站”开设课后辅导小课堂,解决居民“带娃难”问题)

二、以“全域化”模式促进各族青少年交流交融

一是打造“综合式”交流平台。各地区积极打造跨区域交流平台,2025年以来,全区各地各类学校建立跨区域协作共建项目141个,进一步拓展了各族青少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如:兴安盟158所学校与北京市91所名优学校结对共建,鄂尔多斯市与成都、杭州、贵州等地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阿拉善盟组织各级学校与宁夏等地学校签订框架协议15个;赤峰市与锡林郭勒盟、北京市、沈阳市等建立“石榴籽”联盟。各地区努力拓展创新化交流渠道,打造了一批辨识度高、影响力广的青少年活动品牌和项目。如:通辽市打响“缘起西辽河共筑中华情”——中华文明三大源头区域城市各族青少年交流实践品牌;呼和浩特市依托“青城共育石榴籽”品牌开展青少年交流活动40余场,覆盖青少年8.5万人次;赤峰市打造“赤子心•石榴情•逐梦行”品牌,引导青少年在活动中增进家国情怀。

(通辽市组织开展的“‘缘’起西辽河 共筑中华情”——中华文明三大源头区域城市各族青少年交流实践活动。)

二是形成“多元化”活动模式。各地区持续推进“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活动模式,实现青少年交流活动覆盖面更广,2025年以来,全区各地组织开展青少年活动1953场次,覆盖各族青少年70.9万人次。巴彦淖尔市建立“研学菜单”,组织3000余名各族青少年开展手拉手进军营、进哨所、共同边境巡逻等系列活动。兴安盟深化“山水相逢·同心筑梦”兴安盟——桂林市线上万千青少年交流活动,两地10所学校开展书信交流、线上交流等活动。锡林郭勒盟组织学生与开展“书信连心·共铸团结”等跨区域线上青少年交流活动。乌兰察布市开展校际“同上一堂课、同画一幅画、同唱一首歌”活动,让各族学生在协作中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赤峰市林西县联合开展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活动。)

三是挖掘“特色化”研学资源。立足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挖掘青少年培根铸魂研学资源,赋能青少年交流活动。如:呼和浩特市探索“研学+基地教育”“研学+爱国教育”“研学+非遗传承”“研学+社会实践”载体,推出精品研学路线4条。包头市深化工业研学、农耕研学、黄河研学、长城遗址研学、红色研学项目建设,致力打造主题鲜明、丰富多元、体验性好、寓教于乐的特色研学精品课程。阿拉善盟深度挖掘“神舟起落阿拉善”的航天资源优势,打造了非遗、红色、科技、航天等“四大特色课堂”,吸引3000多名青少年参与其中。

(阿拉善盟依托“神舟起落阿拉善”资源优势,打造的红色课堂。)

三、以“创新化”标准提升旅游促三交实效

一是深化主线意识,全面提升文旅资源供给。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立足内蒙古历史文化禀赋、地域特点特色和红色基因、民族风情等资源优势,不断强化对特色文旅资源供给、特色文旅项目打造。如:呼和浩特市打造以内蒙古博物院、内蒙古美术馆以及雕塑艺术馆为“龙头”,以国际雕塑园和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主题公园为“主干”的5.6 公里“文化轴带”。兴安盟打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的“寻迹红色爱国”之旅、“团结互惠枫情”之旅、“雪域圣泉文明”之旅、“协作互助奋进”之旅、“不忘初心感恩”之旅5条精品线路,巴彦淖尔市推出“渡·阴山”上草原、去村里、探北疆、到沙漠、去露营、尝美食、追赛事等品牌,通辽市推出红色记忆、多彩民族、生态北疆三大主题精品线路,以“沉浸式”体验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兴安盟打造“追寻红色爱国之旅”精品线路,小小红色讲解员深情讲解为游客的参观带来沉浸式体验。)

二是提升讲解能力,生动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把提高文旅场所导游员、讲解员讲解能力和水平,作为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以专题培训、学习交流、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全力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自治区民委实施讲解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力提升三年计划,举办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讲解员大赛。阿拉善盟健全旅游景区、文博场馆等业务骨干、讲解员(导游员)培养长效机制,举办导游员、讲解员培训班、青年讲解员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等8场次,覆盖景区讲解员等旅游从业人员1100余名。兴安盟举办文化旅游骨干培训班8期,梳理提炼了全盟重点景点景区讲解词、导游词。包头市、赤峰市、巴彦淖尔市举办讲解员大赛等活动。二连浩特市对全市 3个展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点位讲解词进行三轮提升完善。

(包头市举办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讲解员大赛。)

三是注重文化赋能,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与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机融合,在旅游过程中讲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如:呼伦贝尔市构建“旅游+非遗”深度融合体,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各环节,让非遗资源与旅游场景有机结合。鄂尔多斯市在景区创排非遗情景剧《鄂尔多斯婚礼》、打造“康镇非遗过大年”品牌,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乌审走马竞技”打造乌审走马文化旅游度假区等。巴彦淖尔市构建“传统节日+民俗节庆+特色活动”的多元旅游载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北疆文化魅力。赤峰市全市设计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主题雕塑3000余处(个),营造了传习中华文化的浓厚。

(鄂尔多斯市利用康镇草原丝路文化主题景区城市核心区优势和古建风格场景优势,打造了“康镇非遗过大年”品牌。)

下一步,内蒙古自治区将进一步深化“三项计划”,进一步深化“融”内涵、创新“融”举措、挖掘“融”故事,不断拓展各民族互嵌发展的实践路径和创新举措,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上作出积极贡献。

来源:准格尔旗检察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