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辞传》有云:无咎者,善补过也。无咎者,本有咎,以善补过而得无咎。初九爻之咎从何来?它又是怎么“善补过”而得无咎,而得避咎(辟咎)的呢?
《睽卦》初九爻的几个疑问
反复研读《睽卦》初九爻的爻辞,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它是一段三段式的文本: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而初九爻的爻象辞,则把重点放在了注解“见恶人,无咎”之上。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系辞传》有云:无咎者,善补过也。无咎者,本有咎,以善补过而得无咎。初九爻之咎从何来?它又是怎么“善补过”而得无咎,而得避咎(辟咎)的呢?
初九爻的爻象辞,为什么要把注解的重点放在“见恶人,无咎”之上呢?初九爻在《睽》之时,所见的恶人都是谁呢?带着以上问题读《睽卦》初九爻,有助于我们探索初九爻的爻意。
谁是恶人?
《杂卦传》有云:《兑》见而《巽》伏也。《兑》为见。初九爻所在的《兑卦》,有“见”之象。初九爻在《睽》之时,所见的恶人都是谁呢?
三、四人爻。《睽卦》的六三爻以阴爻处阳位,九四爻以阳爻处阴位。《睽卦》的六三、九四人爻,皆有不正之象。
《睽卦》的六三、九四人爻,皆有“恶人”之象,其中又以六三人爻为甚。这一点,可以从六三爻的爻辞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集韵》云:“剠凿其额曰天。”劓,劓刑,割掉鼻子。虞翻曰:“黥额为天,割鼻为劓。”坎为墨,离为字,兑为刀,乾为首,额头刺字,墨刑也。艮为鼻,兑为刀,艮伏兑下,劓刑也。
六三人爻的形象,是一幅被割掉了鼻子并在额头上烙了字形象。六三人爻的形象,是一幅活脱脱的“恶人”的形象。
《睽卦》的初九阳爻与六三人爻为伍,同在内卦《兑卦》,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睽卦》初九阳爻所见的恶人之中,必有六三人爻。
嫉恶如仇?or 和谐相处?
无论是在一个企事业单位,还是在一个什么社会团体、集体当中,总有那么几个和自己意见不和、意见相左,意见相《睽》的“恶人”。
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如果你“嫉恶如仇”地,和这些额头上刻了字的“恶人”水火不容,非常容易就会给自己招来麻烦,带来过咎;
而如果你能和这些“恶人”和谐相处,哪怕是虚与委蛇,只要不是和他们同流合污,就能给自己避免很多麻烦、过咎。这恐怕才是《睽卦》初九爻辞“见恶人,无咎”的爻意之一。
初九阳爻,位卑君子,与不正位高六三“恶人”同处,如果眼睛里不揉沙子,不能与六三“恶人”和谐相处,见不得“恶人”,那么身处高位的六三“恶人”,给位卑初九阳爻君子来双小鞋穿穿,又或者找个什么借口,给位卑初九阳爻君子定个什么罪名,那对身处高位的六三“恶人”来说,还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如果像这样,初九位卑阳爻君子,岂不是咎莫大焉!!!
初九阳爻,有刚之象,在《睽》之时,需避此刚之失。初九阳爻,惟善补此失,能避初九阳爻在《睽》之咎;
这就是《睽卦》初九阳爻的爻象辞为什么要把“见恶人,以辟咎也”拿出来重点注解的原因。《易》为君子谋,《易》扶阳抑阴,《睽卦》初九,可为例证之一。
无怨咎,则有可合之道。
《周易程氏传》程颐老夫子有云:当《睽》之时,虽同德者相与,然小人乖异者众,若弃绝之而“不见”,不几尽天下以仇君子乎?如此则失含弘之义,致凶咎之道也,又安能化不善而使之合乎?故必见之,所以免怨咎也。无怨咎,则有可合之道。
见恶人,不仅仅为初九爻自己开辟了一条避咎、免咎之道,更为初九爻消除分歧,开辟了一条团结众人的合《睽》之道。辟者,避也。辟者,开辟也。
“见”则有“恶人”主动来见之意,此意,可从初九爻爻辞“丧马,勿逐自复”之意中得。“勿”则非动而动,“勿”则非主动也。
马儿实在要跑,那就随它去吧。如此这般,像初九爻辞、爻象所说的那样,才能像初九爻那样地,在《睽》之时,本有悔而悔亡。而如果不像初九爻辞、爻象所说的那样,一步踏错,你就等着后悔去吧。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悔或悔亡,有咎或无咎,一切皆在未定之间。结果怎么样,一切还是要看人怎么做。
千万不要以为占得此爻就能万事大吉而悔亡,而无咎。只有像此爻所说的那样做,才能得其悔亡,得其无咎。
《系辞》有云: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感谢阅读!!!
更多《易经》内容,百家号,书生弘毅,《易经入门》、《易经进阶》、《经史互参与易经运用》专栏——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英语学霸肖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