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露过后,种菜的人都得打起精神,平时能种的菜,到了这个时候可别随便往地里扔种子。
白露过后,种菜的人都得打起精神,平时能种的菜,到了这个时候可别随便往地里扔种子。
这个节气就是个分水岭,弄错了季节,种子钱和工夫全都白费。
白露节气一到,天气彻底变脸,种菜思路跟着变。
白露对种菜影响最大的气候:暖湿转干冷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暖湿空气被干冷空气替代。
根据中国气象局资料显示,白露节气意味着自然界寒气增长,冷空气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白昼可能还有些热,但太阳一落山,气温就降得厉害,昼夜温差越来越大。
这种气候转变对蔬菜生长影响极大,暖湿条件下能长的菜,到了干冷环境下可能根本长不起来。
暖湿天气时,土壤保温好水分足,种子发芽快,苗子长得旺。
但干冷空气一来,地温下降,土壤也变得干燥,很多喜温的蔬菜根本受不了这种环境。
种下去也是白种,要么不发芽,要么长出来也是僵苗。
不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往往在白露后还按老习惯种菜,结果只能是浪费种子和劳力。
针对“暖湿转干冷”,有四种菜,千万别种了
1.黄瓜不能再种
黄瓜是喜温蔬菜,对温度要求很高。
白露后气温下降,特别是夜间温度偏低,黄瓜植株生长会变得极其缓慢。
而且,低温条件下黄瓜容易发生霜霉病和白粉病,这些病害在干冷环境中传播更快。
就算勉强结出几条瓜,也是形状畸形、味道苦涩,根本没法吃。
东北和西北地区在8月下旬就该停止种黄瓜了,华北地区最晚不能超过9月上旬。
华东和华中地区可以稍晚些,但9月中旬也必须停种,华南地区虽然热得久些,但到了10月上旬也不再适合种黄瓜。
2.西红柿必须停种
白露后种西红柿,最大的问题是果实难以正常成熟。
昼夜温差大虽然有利于糖分积累,但温度过低会导致西红柿无法转色,永远停留在绿果阶段。
低温还容易引发西红柿的晚疫病和灰霉病,这些病害一旦发生,整株西红柿都可能报废。
东北地区8月底就不能再种西红柿了,西北地区停种时间也差不多。
华北地区最晚到9月上旬必须结束西红柿的种植,华东和华中地区可以拖到9月中旬,华南地区相对晚些,但10月上旬也是最后期限。
3.豆角不宜再种
豆角对温度敏感程度不亚于黄瓜和西红柿。
白露后种豆角,首先会遇到发芽率低的问题,低温土壤让豆角种子难以萌发。
即使发芽成功,植株生长也会非常缓慢,开花结果期大大延迟。
等到真正能结豆角的时候,天气已经太冷,豆角根本长不大。
低温还容易导致豆角感染锈病和炭疽病。
东北和西北地区在8月下旬就不应该再种豆角了,华北地区9月上旬是最后时限,华东和华中地区可以等到9月中旬,华南地区最晚到10月上旬也必须停种。
4.南瓜不能再种
南瓜生长期长,需要充足的热量才能成熟。
白露后种植南瓜,最大的问题是果实来不及成熟就被霜冻毁掉。
南瓜植株在低温下生长缓慢,雌花授粉困难,坐果率大幅降低。
即使勉强结出小南瓜,也往往因为积温不够而无法正常成熟,最后只能扔掉。
东北地区8月中下旬就该停止种南瓜,西北地区停种时间类似。
华北地区最晚到9月上旬必须结束南瓜种植,华东和华中地区可以延迟到9月中旬,华南地区最晚不超过10月上旬。
相对应的,这四种菜就可以开始种了
白露节气虽然意味着一些喜温蔬菜不能再种,但也正是种植耐寒蔬菜的好时机。
这时候气候转凉,正好适合一些喜欢冷凉环境的蔬菜生长。
菠菜
凉爽的天气让菠菜生长缓慢但品质更好,叶片肥厚、味道甜美。菠菜耐寒性强,即使气温降到零度也能继续生长。
小白菜
温度降低后,小白菜不易抽薹开花,能够长时间保持鲜嫩状态。而且冷凉环境下,小白菜病虫害减少,更容易种植成功。
油菜
低温有助于油菜积累营养物质,口感更加脆嫩。油菜生长速度快,白露种植,深秋就能收获。
生菜
温度过高时生菜容易苦,而白露后的气候正好让生菜生长缓慢但品质提升,叶片脆嫩,苦味减轻。
这些耐寒蔬菜不仅适应白露后的气候条件,而且市场需求也大。
种菜的人及时调整种植品种,既能避免损失,又能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种菜必须懂节气
有些人在白露后还埋头种黄瓜、西红柿,结果种了也白种。
这种人就是典型的没有节气意识。
种菜不是把种子扔进土里就完事,得看天吃饭。节气就是老祖宗总结的气候规律,白露就是重要节点。
不懂节气的人,种菜全靠碰运气,十有八九要失败。
真正的种菜人,心里都装着二十四节气,什么时候该种什么,什么时候该停手,清清楚楚。
培养节气意识不难,多观察天气变化,记住每个节气的特点,种菜就能少走弯路。不肯学节气知识还硬要种菜的人,纯粹是浪费种子和力气。
白露节气是个转折点,种菜的人必须认清这个变化。
聪明人懂得顺应天时,该停种的时候就停种,该换品种的时候就换品种。
白露到了,那些喜温的蔬菜就别再种了,赶紧换耐寒的品种才是正事。
记住农村老话说的“白露四不种”,种菜才能有好收成。
来源:阿驰的农事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