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晨雾漫过建南镇中驰村的丘陵,果农王琴挎着竹篮钻进李子林。露珠从叶尖滚落,打湿了她挽起的袖口——这里便是利川李子的核心腹地。中驰村、新梁村等八个村庄连缀的4500多亩果园,铺展在海拔1200至1400米的武陵山余脉间。红黄壤中沉淀着硒、锌等矿物质,年均2000余
晨雾漫过建南镇中驰村的丘陵,果农王琴挎着竹篮钻进李子林。露珠从叶尖滚落,打湿了她挽起的袖口——这里便是利川李子的核心腹地。中驰村、新梁村等八个村庄连缀的4500多亩果园,铺展在海拔1200至1400米的武陵山余脉间。红黄壤中沉淀着硒、锌等矿物质,年均2000余小时的日照与10℃以上的昼夜温差,悄然凝成“青脆李”“青菜李”的筋骨。
每年七月的熏风初起,山野便缀满繁星。早熟的“曙光”李五月已染红晕,而中驰村的青菜李到七月才遍体透黄,新梁村的青脆李则要等到八月方臻圆满。果农踏露采摘,竹筐承重的窸窣声从清晨响至日暮。今年因466省道施工客商稀少,抖音达人吴艳超架起直播间,指尖轻点间,四万斤沾露鲜李飞向全国,化解了滞销之忧。
托起一枚青脆李细观:卵圆形果实如碧玉雕琢,单果重达二两。齿尖轻叩,“咔嚓”脆响破开晨寂,鹅黄果肉迸溅清泉。初摘时酸三甜七,脆如雪梨;放上两日软糯化渣,蜜意萦喉。这般风味的密码藏在山水间——火山岩风化土滋养出厚实果肉,昼夜温差锁住12%以上的糖分,连果霜都凝着山野清气。
这片李林的根脉,深扎于半世纪农耕光阴。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南镇农人便在荒坡栽下第一批李苗;2018年,中驰村吴美艳成立蒸蒸水果合作社,嫁接四川脆红李,将传统种植推向“线上接单、线下批发”的双轨时代。谁曾想,昔日的山间野果竟带旺八个村庄,2024年仅中驰村便售出40万斤,助农增收80万元。
李子的鲜活早已浸润山民生活。鲜食之外,智慧的主妇以白酒浸泡青李,月余开坛,便得一壶消暑果酿;加工车间里,余果化作果脯的韧甜、蜜饯的琥珀色、NFC果汁的清冽。中医更珍视其“生津开胃”之效——果肉富含果胶与有机酸,老农劳作归来嚼几颗,疲乏顿消。
果园深处藏着“生态经”:果农沿袭“牧—沼—果”循环,猪粪发酵为沼液,替代化肥反哺李树;更有机巧防寒术——春寒料峭时,谋道镇果农为李树披上遮阳网“防寒衣”,延花期、防霜冻,护住一季收成。而那一口酸甜里蕴藏的维生素C,足抵柑橘五倍有余。
夕照浸染层叠果园,冷链车载着青玉红珠驶向远方。从山间野果到年销百万斤的“致富金果”,从竹筐背篓到抖音直播间,这枚穿越岁月的利川山李,终以水土交融的脆甜,酿就了乡村振兴的丰饶滋味。
来源:一品姑苏城